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4-08卢海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顽固性肠梗阻切口

卢海涛

(沈阳二四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为临床医学中肠梗阻的疾病类型,重点是患者腹腔异物、创伤和手术因素所致,存在病情发展快速和病因繁琐的特点[1],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患者,会促使患者发生肠梗阻,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现阶段临床医学上往往开展手术治疗模式,传统形式的手段即便可以切除患者粘连组织,然而并发症比较多,同时手术之后恢复过程缓慢,创伤比较大,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微创理念之下,腹腔镜手术广泛的被使用在治疗中,突破以往手术治疗的局限性,因此,选取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的对照组(n=100),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n=100)。其中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38~72岁,平均(46.14±2.72)岁,平均体质量(53.52±0.66)kg。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56例,年龄40~70岁,平均(45.52±3.04)岁,平均体质量(52.48±0.72)年。纳入标准:患者表现出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存有腹部手术史。排除标准:存在脏器功能损伤严重的患者,或者存在肠瘘与腹腔内感染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治疗没有统计学差异,可比较(P>0.05),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水电解质平衡处理,同时增加补液、常规肠道调节的准备工作。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模式下的开放性手术治疗,执行硬膜外麻醉[2],一般情况下在病变的位置上进行切入,全面暴露患者肠道粘连部位,并且进行分离技术,最后进行逐层缝合处理。

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执行静脉全麻手术,把套管放置在距离患者原切口4~8 cm位置上,创设气腹,同时保证压力的范围是10~13 mm Hg[3],按照患者病情以及肠梗阻的具体位置,把第一个穿刺点视作主要操作孔,放入腹腔镜,检验患者小肠、十二指肠悬韧带以及结肠的位置,了解患者肠管的组成和病变部位的判断,针对致密性粘连的患者,要进行开腹手术,同时选择超声刀进行粘连组织的分离,同时紧紧的和患者腹壁钝性分离;针对肠壁浆肌层存在损伤现象的患者,要对其进行间断性缝合,并且创设辅助性切口,完成手术的操作,在结束之后,冲洗患者的腹腔,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抗炎和胃肠减压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产生情况,包括再发肠梗阻、切口感染和小肠漏项目;统计患者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病症缓解时间项目;评估两组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4],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交际层面和环境层面,时刻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并发症产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再发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2例,小肠漏1例,临床并发症的出现率为,对照组患者出现率为6.0%%,观察组患者再发肠梗阻5例,切口感染5例,小肠漏2例,临床并发症的出现率为12.0%,二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治疗情况: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0.12±2.98)min、术后排气时间(11.02±3.33)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15±0.66)d、住院时间(5.23±1.22)d、缓解时间(62.11±3.11)月,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6.23±2.15)min、术后排气时间(36.22±3.11)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22±0.11)d、住院时间(10.33±1.05)d、缓解时间(64.11±3.11)月,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缓解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生存质量情况:经过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整体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s)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为最近几年推广的技术,和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理念进行对比,存在诸多优势:并发症比较少,腹腔镜手术针对患者肠管产生的物理干扰和机械刺激都比较小,可以预防患者尿路感染和腹腔感染现象的出现[5];应激反应小,腹腔手术治疗可以避免手术机械设备直接和患者体内腹腔进行接触,在影像技术的操作下进行手术,降低手术给予患者正常组织带来的损伤,减小手术时间,并且手术过程中可以降低纱布压迫组织的概率,防止感染出现等等。本次研究中,选取收治于我院的200例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视作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再发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2例,小肠漏1例,临床并发症的出现率为,对照组患者出现率为6.0%%,观察组患者再发肠梗阻5例,切口感染5例,小肠漏2例,临床并发症的出现率为12.0%,二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缓解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整体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此,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顽固性肠梗阻切口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