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04-08刘宓宓刘晓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阿托血脂血小板

刘宓宓 刘晓林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0)

脑梗死主要是指脑部组织由于血液供应障碍产生缺血、缺氧,继而使得局限性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或者是软化,临床症状主要为半身不遂、猝然昏倒、智力障碍、不省人事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健康均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同时据相关研究表明,血脂异常、血液高凝状态、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均是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研究分析在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单一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本组共46患者,其中患者男24例,女22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5.5±10.5)岁;另一组患者设为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本组共46例患者,其中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患者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6.5±10.5)岁;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近期为接受过抗纤溶、凝血、止血等治疗;②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均不超5 d;③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且与临床诊断相符合;④所有患者的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②既往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病史者;③岁本次研究中所使用药物过敏者;④存在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⑤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都给予降颅内压、吸氧、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以及扩容等常规治疗,针对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患者,应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两组患者以下治疗。

1.2.1 对照组:给予本组患者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取1片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30047),每天1次,每次1片。

1.2.2 治疗组:给予本组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取1片阿托伐他汀给予患者口服,每天1次,每次1片;给予患者50 mg/d氯吡格雷(生产厂家: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16)口服;给予患者300 mg/d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6020722)口服。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的血脂水平,以及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的血小板参数水平。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在90%以上,且患者的病残等级为0,视为临床治愈;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在89%~46%,且患者的病残等级为1~3级,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在45%~18%,视为有效;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在17%及以下,视为无效[2]。总体治疗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100%。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中10例治愈,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8例;而治疗组中,14例治愈,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46,P=0.017,<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C、HDL-C、TG、LDL-C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血小板参数水平: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血小板参数水平(±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血小板参数水平(±s)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脑部疾病,能够在任何年龄段发生,临床表明,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各种动脉氧、肥胖、休克、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过快等都与此病有着较为密切的关关,其发病较急,在发病前通常无前驱症状,且脑部组织的坏死程度与患者的血栓大小、部位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3];此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较大的威胁,同时容易产生后遗症,继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急需给予患者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他汀类药物,其主要药物成分为阿托伐他汀钙,具有一定的调脂效果,其能够对肝脏合成胆固醇还原酶和限速酶的活性进行抑制,从而实现降低肝内胆固醇合成的目的;其还能降低LDL-C,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从而减缓动脉壁炎症的进一步发展;局相关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还能促进神经、血管、突触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状态,继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在本次研究中,我院给予治疗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药物的基础还应用了抗血小板药物,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血脂水平、血小板参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给予脑梗死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种类相对较多,其中阿司匹林可使得环氧化酶失活,继而对AA转化为血栓烷A2的过程进行阻断,可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氯吡格雷则是一种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可促进临蛋白磷酸化,继而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表达进行有效阻断,最终实现抑制血小板凝聚的效果;继而可进一步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阿托血脂血小板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