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观察
2020-04-08姜林
姜林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河北 唐山)
0 引言
在泌尿外科的临床治疗中,肾下盏结石是极为常见的结石疾病,同时也是属于较难治疗的一类结石,若未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在临床治疗中,冲击波碎石术是传统的常用治疗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却效果欠佳[1-2]。为了提高对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针对肾下盏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冲击波碎石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详细见表1。
表1 80 例患者资料(n,)
表1 80 例患者资料(n,)
组别 n 男 女 平均年龄(岁)观察组 40 23 17 42.15±6.96对照组 40 25 15 43.32±6.35 t 0.928 P 0.356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患者选取仰卧位,并将碎石机冲击次数以及平均电压等参数调整为1500~1600次以及15 kV,对患者进行冲击波碎石治疗,并于术后给予患者常规口服抗生素药物。
观察组实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前指引患者采取俯卧位并进行全身麻醉,再利用彩超加以定位,对患者肾下盏结石部位行穿刺治疗后,依照尿路造影结果实行肾下盏入路。当完成穿刺后,将导丝置入并进行引导,随后将针退出,并对碎石进行钳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总治疗情况,P<0.05,见表2。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以及住院时间加以对比,P<0.05,见表3、表4。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总治疗情况[n(%)]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n, %)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d)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d)
组别 n 住院时间观察组 40 7.63±1.25对照组 40 13.62±1.96 t 16.297 P 0.000
3 讨论
在对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肾下盏结石治疗具有极高的难度。由于肾下盏其解剖位置特殊,极易引起尿液中的细胞以及其他异物发生沉积并不易排出,从而在患者体内形成结石。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患者的肾下盏结石进行治疗。
通过采用X 线或彩超对患者结石部位的情况进行确认,采用穿刺的方式对患者结石进行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对患者的结石进行清理[3-4]。
在对肾下盏结石的临床治疗中,传统的治疗方式会造成患者治疗不够彻底或者造成结石发生位移等情况发生,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等情况出现。此外,传统的取石方式大多都是通过开放性手术对患者进行取石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会造成患者创口过大,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不但会使患者出现剧烈疼痛,还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负担。而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但具有创口小、疼痛感较低等特点,并且其治疗费用较为低廉,能够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受到了众多患者的青睐。
通过本次研究得知,对肾下盏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不仅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并且显著增强了对患者结石的清除概率。由此可见,临床中面对收治的肾下盏结石患者唯有实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方可提升整体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微创取石术提高患者的疗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取石效果,值得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