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漠阳文化浸润语文课堂

2020-04-07张每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语文课堂传统文化

张每红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阳江本地文化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科研成果,立项批准号:2017YQJK19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教育改革方向的中心将逐渐回归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文化软实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确立了“传承中华文化”的课程目标。为了传承和发展优秀阳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们通过课前导入、专题精讲和课后拓展等方式将阳江本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让漠阳文化浸润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传统文化;漠阳文化;语文课堂;课程标准;传承和发展;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15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教育改革方向的中心将逐渐回归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文化软实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同时,确立了“传承中华文化”的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1]为了传承和发展优秀阳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们通过课前导入、专题精讲和课后拓展等方式将阳江本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让漠阳文化浸润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很多优良的传统文化正在一点点被人们遗忘,甚至家乡的地方文化也被忽视和遗忘。高中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提升,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传承弘扬我们优良的传统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激励我们爱国、爱家乡,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注重,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渗透现状不尽人意。

首先,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受文化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以及高中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低,学校对传统文化教学不够重视,这是影响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其次,缺乏科学的传统文化教学方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感染与被感染的过程。高考的压力使学生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试内容的学习上,忽略了需要浸润其中、不断濡染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大多数高中生比较喜欢西方文明,热衷于看外国文学,过西方传统节日等,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嗤之以鼻,他们认为传统文化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久而久之,他们的思想将逐渐被西方文化所取代。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渗透力度势在必行。为了传承和发展漠阳文化,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打造本校独具特色的语文课堂,将漠阳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刻不容缓。

二、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漠阳文化的策略

1.巧用阳江历史古迹、风俗民情等导入新课

阳江历史悠久,文化独特丰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中生对漠阳文化了解和学习甚少。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巧用“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忠勇祠”等历史古迹,“风筝节”“高留圩”等风俗民情,“阳江漆器”“猪肠碌”等特产与美食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还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方文化。

2.以阳江乡贤、诗词楹联为抓手,推进专题精讲

“乡贤”是中国各地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阳江乡贤不乏其人,如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等,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阳江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同时,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传记阅读专题教学时,我们以阳江乡贤其人其事及其论著为蓝本,紧扣高考实用类传记文本阅读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等考纲要求,将阳江乡贤文化与教学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把本地文化传递给阳江学子,增强学生对漠阳文化和家乡的热爱,留住乡愁。

阳江人杰地灵,是诗词之市,楹联之域。阳江诗词文化、楹联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出现了不少诗人和大量作品,但阳江诗词楹联发展现状令人堪忧。学校教学侧重于对诗词楹联的欣赏与理解,而对创作的要求较少,因此诗词楹联的创作出现了断层。针对目前阳江诗词楹联严峻形势,我们开展了《作诗与填词》《让诗词楹联走进我们的生活》等课堂教学,激发了师生学习和创作诗词楹联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课后拓展,深入理解漠阳文化

高中教学任务繁重,课堂学习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时间有限,而要加深理解并最终能够传承和发展这些优秀文化,只能将课堂延伸到课后。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后巩固和拓展活动,如尝遍阳江大街小巷的特产美食,实地考察历史古迹,深入阅读乡贤的著作,举行创作诗词楹联、唱山歌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普及了本地传统文化,真正将优秀的漠阳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

让漠阳文化浸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因此,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漠阳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为日后步入社会,成为对阳江、对国家有用的人奠定精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于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第三中学529500)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语文课堂传统文化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