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应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标题的探索

2020-04-07张旭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9期

张旭

摘要: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单元标题有“朝代(时代)+特征(线索)”“时段+历史现象”“时段+范围”等三种命名方式,课文标题有用史实直接命名、“时代+特征”、“时代+国家(地区)”、以历史影响命名等四种命名方式,大部分目题以史实命名。开发应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标题,可以从标题入手,设置问题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可以梳理和联结标题之间的关系,理出历史线索,构建知识体系,认识历史特征;可以设计和练习与标题有关的试题,培养和增强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标题;课文标题;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167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标题,包括单元标题、课文标题和课文中的目题等三个层次、三种情况。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共计6册34单元,其单元标题的命名有三种形式。一是“朝代(时代)+特征(线索)”或“特征(线索)”,共计24个,占了大部分。例如,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国近代史“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世界近现代史“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等单元标题,既是阶段历史特征,又是阶段历史线索。二是“时段+历史现象”或“历史现象”。中国史中的“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世界史中的“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技术”,共计6个。三是“时段+范围”,只有世界古代史“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等4个。

课文标题有单元中的课文标题和活动课的课文标题两种情况。单元中课文标题的命名有四种形式。一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历史现象等史实直接命名。例如,“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抗美援朝”“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以历史事件命名。以历史人物或“人物+事件”命名的课文标题,只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列宁与十月革命”等2课。“东汉的兴衰”“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等课文标题,是以历史线索命名的。以历史现象命名的课文标题,具体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中国古代史较多。二是“时代+特征”或“特征”。例如,“动荡的春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三是“时代+国家(地区)”。只有“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日本”等4课。四是以历史影响来命名,只有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6册教材6个活动课的课文标题,都以与活动有关的对象、任务、目标来命名。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课文中的目题,大部分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历史现象等史实来命名。同篇课文中目题之间的关系,有前后相连、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和互不隶属的并立关系两种情况。例如,七年级上册第10课中“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之争”是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七年级下册16课中“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艺术”就是并立关系。

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标题,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开发处理教材的宝贵载体,是学习教材内容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了以下开发应用的思路策略。

一、从课文标题、目题入手,设置问题情景、内容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比较分析、思考理解

课文标题、目题的类型不一样,问题设置的方向和内容也不相同。具体而言,可以从姓名、时代(时间、朝代)、籍贯(时代、国家)、事迹(思想、作品、措施)、评价等方面设问历史人物标题,可以从背景、时间、地点、过程、影响等方面设问历史事件标题,可以从背景、时间、措施、影响等方面设问历史现象标题。例如,设问“商鞅变法”目题,设置变法的背景是什么、变法的措施有哪些、变法的影响怎么样等三个问题,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商鞅变法。

对课文标题、目题设问,要从关键信息入手。例如,抓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关键信息,设问课文标题,提问学生:产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等历史现象,涉及到皇帝的姓名是什么、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等问题,把提问的内容制作成表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构建起《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的知识框架。

二、弄清标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解阶段历史特征

分析、整理和联结标题,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构建阶段、单元、课文知识框架和体系。例如,分析七年级相关单元标题、课文标题和目题,梳理出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发展的线索:秦汉建立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关系得到交融,隋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得到发展,辽宋夏金元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又如,讀懂课文标题“东汉的兴衰”,分析“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三个目题,理清东汉“立、兴、衰、亡”的历史线索及相对应的史实。

用好单元标题,认识和理解阶段历史特征。“朝代(时代)+特征”或“特征”,占了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单元标题的大部分,这种单元标题,对引导学生分析单元内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理解阶段历史特征,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或窗口。例如,单元标题“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告诉学生,讲述的是隋朝和唐朝的繁荣与开放,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隋朝的繁荣与开放”,第2、3、4课是“唐朝的繁荣与开放”,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唐朝繁荣开放的措施或过程,第3课《盛唐气象》是唐朝繁荣的表现,第4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是唐朝开放的表现,再梳理第3、4课,把唐朝繁荣与开放概括为政治制度完备、经济发达富庶、文化多姿多彩、民族关系友好、盛世局面涌现、社会风气开放、对外交往活跃等七个方面。

此外,引导学生练习与单元标题、课文标题有关的试题,培养和增强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伟.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新变化及施教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10).

(作者单位:贵州省余庆县龙溪中学56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