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语境下工人运动集体记忆构建的话语导向
2020-04-07李萌萌刘宴铭李桂红
李萌萌 刘宴铭 李桂红
摘 要:构建工人运动的集体记忆是促使革命勇往直前的重要一环,中共利用报刊这一媒介,固化和延伸工人阶级发展运动的影响力,针对性的选择工人运动的报道话题,确立以媒介构建工人运动集体记忆的着力点。通过报刊的宣传策略强化工人阶级集体价值认同。深入重点报道工人运动中的个性事件,营造集体记忆的共性话语导向。在党报的语境之下,反映中共言路与政治事件相结合的策略趋向。
关键词:党报;工人运动;集体记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3-0-02
集体记忆或者叫集体回忆,是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共时状态。通过对具体事件反复报道强化记忆。报纸具有固化和延伸记忆影响的能力,《向导》《红旗日报》《红旗周报》均对工人运动做出相应记载和报道,《红旗周报》对工人境遇、生活条件、罢工初衷以及在罢工过程中逐渐有了明晰的目标、斗争对象等作详细报道,报刊成为工人接收与传达消息的最佳路径,党报对民情的关注,扩大工人运动的舆论场。集体记忆是通过一系列指令、运动与集体认同,这些记忆的组合,构建了一个工人运动的历史框架,框架的建构是一个权力运作的过程,指令的发布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权威性,而社会群起的职工斗争与历史大潮流是难以分割的。
一、工人运动话题的选择与党报对其记忆构建的着力点
工人运动之后的反思性总结就是加深记忆的过程。由地区运动的记忆入手,逐渐铺展成整体的社会的共同记忆。不同地区的职工决议案,有针对性的引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职工运动之后善于反思与总结经验,从中央党部来看,“第一没有运用客观的形势充分发展我们的工会工作;第二一切工作大都只有外表形式的组织,在基础上观察没有充实可靠的内容”。铁路工人参加政治斗争后暴露的缺点是下层组织没有普遍的做好,导致工会不能完全发动群众。湖北的工人运动反映在运动中缺乏优秀的工人领袖,同时缺乏在工人群众中做党的宣传。关于上海方面的运动中所存在的宣传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负宣传工作责任的人大半均为知识阶级出身,不能深刻的了解工人心理,所以宣传不切实。二是未能尽量说出工人细微的及迫切的痛苦与要求。三是宣传不能普遍,手续不能敏捷,更无具体的计划”,直面问题才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有利于以后工人运动的展开。此外,山东、河南、湖南的工人运动后均做出反思与总结。
除了对地区工人运动的反思之外,还特别关注个别群体,比如女工的问题,封建社会的女性,多处于被压迫地位,近代以来,女性思想的逐步提高,伴随而来社会地位的逐渐提高,但是不管在社会上,抑或是家庭关系上,仍然没有实现男女平等。所以在宣传工人运动期间,不可忽视女工问题。要注重宣传保护女工利益,提倡男女地位平等,并调查女工生活状况,改良女工生活及受教育问题等,培养发展女工的领袖。个别群体中还包括青年工人,这里的青年工人指的是年龄幼稚,生理上身体上发育尚未完成,大多是成年工人的子女,在待遇上被资本家施以种种压迫与剥削,地位困苦。关注青年工人的原因来源于以下几点:
首先,资本家对青年工人的过多利用,增加了成年工人失业的机率。对于青年工人过度的剥削与虐待加重成年工人悲惨的生活状况。
其次,作为成年工人后代的青年工人,他们没有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不堪生活重负,导致工人阶级的后代滋生堕落状况,这不仅危害工人阶级的队伍,也会成为社会稳定的不良因子。
最后,工人运动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突击性运动,需要做好几代人的准备。青年工人对于工会运动、罢工运动以及群众运动表现出高涨的参与热情,且非常勇敢。青年工人可谓是工人运动的接力骨干,更应得到组织的重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育与运动训练,培养成战斗人才。
二、工人运动的政治认同与党报的宣传策略
早期工人运动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且五四之后多次发动工人运动,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大众传媒的报道可以影响受众的关注焦点与价值选择,利用媒介系统塑造国民集体意识与价值认同,报刊宣传策略与国民的政治认同密切相关。冲破国民政府对新闻政策的强制封锁,建立自己的革命报纸,宣传运动理论,传达真实的革命运动消息。国民相信报刊的报道,这就为报刊对国民的意识引导奠定基础。《红旗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议程设置主要倾向于对职工运动及苏联主义建设。苏联的蓬勃发展正是依赖于工人阶级的不断强大,工人的力量所发挥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随着工人运动的逐渐发展,报刊发挥其时效作用,及时将国内外工人斗争情况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一系列报道,激發轰轰烈烈的革命热情,强化国人对工人集体斗争的认识。接下来出版发行的每一期都有报道工人罢工情况,包括黄包车,纱厂、丝厂、棉织厂、烟厂等轻工业工厂工人罢工,水电罢工、自来水工人罢工、电气罢工、印刷厂罢工等等,其中以铁路、矿山、造船、海员等经济支柱型重工业的工人运动最重要。各地职工运动此起彼伏,但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地方,这些地方的交通尤为重要。
中共六届二中全会职工运动决议案中提到,全国职工运动自大革命失败之后,在反抗斗争的过程中遭受严重的摧残,力量遭到削弱。一九二八年北伐之际,全国工人运动又转向新的发展。此时明确党的中心任务,即“积极的发展铁路、海员、旷工、五金重要产业工人的组织,建立职工运动中心群众的基础,建立和扩大上海、香港、天津、武汉、广州、青岛、无锡、南通等重要工业区域的工会工作”,在示威运动之后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更有利于接下来工人运动的指令,必须加紧对每一个工厂内部的宣传鼓动,扩大罢工的范围,“实现各工厂的罢工”,同时注意组织更广大的基本群(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众。能够发动广泛的示威群众,就能组织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冲破敌人的白色恐怖,实现罢工运动的成功。面对国民党对红军的不断进攻,各地工农革命民众先后起来拥护红军,就是对中国共产党与工人运动集体认同的最佳证明。以各轮海员工友为例,“赴前方慰勉红军,并捐助红军军饷”,另外成立赤色工会,热烈拥护苏维埃政权。
三、工人运动的个性宣传与党报对其共性的构建
以个别性工人运动为研究对象,折射工人运动的共性。《红旗日报》中不仅全面报道各行各业的工人斗争情况,还对同一类型的罢工做大篇幅连续报道。以花旗工厂职工罢工情况为例。第7号《花旗工厂成立筹备会》选举出筹备委员五人,发表宣言号召更广大的工人阶级参与斗争;第17号《花旗工友准备强迫资本家明天开工》花旗烟草公司宣布停工半个月维修机器,遭到工人们的强烈反对;第20号《在烟总领导下之花旗工人准备包围资本家》对17号的事件跟踪报道。第48号更细致地报道《花旗管工可恨》,身为“小领导”的管工,“藉资本家的权势,拿女工做玩物”对工厂中女工极不尊重。报道视角微观且深入,对资本家的痛恨态度通过女工的遭遇传达于报端。燃起社会大众对资本家的斗争情绪,更能引起女性共鸣从而参与罢工斗争。第79期《花旗烟厂罢工昨仍坚持》85期《花旗罢工工友被帝国主义武装压迫》87期《罢工坚持九日的花旗烟厂工友昨日严惩工贼》89期《悲愤剧烈罢工中花旗工友斗争生活的一斑》90期《花旗工友昨日忍痛复工》对花旗烟厂罢工事件的过程、暂时取得的效果、行动中的缺点、逐渐走上政治斗争趋势等作连续报道。几期连续报道烟厂罢工最新情况,保持社会大众对罢工的关注度。向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展示工人罢工的普遍性,反抗压迫,争取利益的决心。对持观望态度的工人群众起到呼吁效应,便于扩大罢工队伍,增强工人阶级的力量。
四、结语
简而言之,以贴近工人生活的微观入手,将罢工问题意识剖开,最后反映整体工人运动进程。大篇幅集中报道,更为直观地展示出工人运动是社会历史潮流的不可逆趋势。连续不断的报道,既反映出工人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组织结构的不断完善,又固化社会对工人运动的集体认同,有利于构建工人运动集体记忆的框架。工人发起反抗剥削与压迫运动过程中逐渐政治化,这与政治权力的变迁机制密不可分。无产阶级社会群体庞大,自登上历史舞台以来,发挥出超强的战斗力,成为民族独立运动中的引导力量。工人运动最初由争取工作时间和工资待遇吹响号角,到有组织有纪律有规模的集体冲锋转化,广大工人群众在具体的运动中形成集體意识与价值认同,树立斗争到底的信念。而工人阶级在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斗争性爆发力成为民族独立及国家构造的基础,通过报刊视角激活工人阶级的运动意识,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总工会编.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上)[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110,113.
[2]阮锡桂.传播新语境下党报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J].新闻战线, 2009.
其他作者简介:
刘宴铭,男,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李桂红,女,汉族,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