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百年的歌声

2020-04-07李聪

北京支部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音乐剧戏剧思政

李聪

“点亮夜空中的星星之火,照亮中国每个角落”“燧石擦出火花,才是你我青春最美好的选择”……当结束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响起时,全场齐声加入合唱。刹那间,台上师生演员和台下的观众融为了一体。

这一幕来自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原创团史音乐剧《燧石》的演出现场。2019年,《燧石》在北京剧院、北大红楼、首图剧场等地举办了10场公演活动。

“捶打越激烈,迸发出的火光就越耀眼”

《燧石》一共24个乐段,主要讲述了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后,以邓中夏、高君宇等为代表的爱国青年在“家”与“国”、“小爱”与“大爱”的抉择中毅然选择为国负重的故事。

“戏剧有这种力量,能够让历史从书本走进心灵。”说起这部音乐剧的创作初衷,《燧石》制作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团委书记牛璐瑶告诉记者,把各种艺术形式融入思政课教学当中,是校党委多年来积极创新思政教育的成果之一,学校推出的《天那边》《信念》《We Are You》等校园戏剧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大学生戏剧类奖项。

为了致敬五四运动100周年、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学校从2016年起,开始了音乐剧《燧石》的策划与筹备。《燧石》由校党委副书记祝文燕担任监制,全程参与指导。“燧石,就是打火石,捶打后发出火光,捶打越激烈,迸发出的火光就越耀眼,寓意青年历经磨炼开启新世界的光明。”祝文燕表示,希望通过舞台上的表演,能把百年前那批优秀青年的精神状态和理想信念传递给今天的学子。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

2018年11月19日-21日,《燧石》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3天的试演,场场爆满。能容纳7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观众席间的通道上也加满了座椅。工作人员不得不劝返冒着严寒陆续赶来观剧的师生。

一支由“00后”在校生组成的表演团队能够引发如此轰动,主创团队虽感惊喜,但并不意外。“精益求精的追求,百人同心的协作,饱含真情的演绎,铸就了《燧石》的成功。”回忆起《燧石》的创作历程,牛璐瑶感动地说。

为打造一部历史感与时代感并具、走进“00后”内心的精品剧目,主创团队研读党史、团史、红色戏剧类相关书籍百余册。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博士陈予婧、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师任卓是《燧石》的编剧与作曲,她们告诉记者,《燧石》剧本与配乐颠覆性改变有7次,三轮演出期间,剧本仍在边演边改。

“《燧石》的成功是每个人团结奋斗的结果。大家心里只想着一件事——打造一部立得住、打得响的原创团史音乐剧。”校学生会主席、舞台总监刘健说。

李晓赛,《燧石》剧中李大钊的扮演者,已毕业离校10年。为期4个月的排练中,他每天下午5点赶到学校,排练到夜里12点,再驱车返回远郊的家中,无一日缺席。“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李晓赛说,他想用行动将饰演这部剧的感受传达给学弟学妹。冯斌是学院话剧团团长,因没有合适的角色,他主动承担起工人、车夫、伪警察等群演的演出,他说:“能够在献礼五四100周年的音乐剧上出演,本身就是一种荣幸。”

95名演职人员发自内心情感的表达汇聚成了《燧石》这部青春乐章。《燧石》的导演、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教师葛袁亮说,演员们声乐基础虽有不足,他们的歌声却不单薄,因为他们是用心在唱。王天奇是饰演李大钊的B角演员。在排练中,他总是被剧中的情节感动得潸然泪下。“我时常提醒自己,自己是演员,不是观众,一定要跳出来,塑造好人物,可到动情处,眼泪还是情不自禁地流下来。”

“让百年前热血一代的精神力量去鼓舞百年后强国一代砥砺前行,这是我们共青团工作者的使命。我们希望这段由青年参与的光辉历史和所显现的家国情怀成为当代青年心中的隽永篇章。”牛璐瑶说。2019年,《燧石》在北京的10場公演上座率都在95%以上,成为享誉首都高校的精品剧目。

2019年,由《燧石》团史音乐剧发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爱国主义教育“燧石工程”应运而生。这一年,30余名思政课教师在53个教学班课堂上以不同形式对《燧石》剧作本身及其背后的历史事件等进行了讲解和引申。这一年,《燧石》的演员们走进党团支部、思政课堂、学生社团,结合自己参演《燧石》的经历,作了一场场“新时代新青年”主题宣讲。

猜你喜欢

音乐剧戏剧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传统戏剧——木偶戏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East Side Story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看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