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医疗垃圾”清运战
2020-04-07王春元曹晓晨
王春元 曹晓晨
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鞋套、双层隔离手套、护目镜,再戴上N95口罩,稍作整理后,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医废处理中心党员、运输车驾驶员王广与押运员敲开了北京急救中心医疗垃圾存放处的门。这里,十几个打包完毕的一次性密封纸箱正等待他们运往专门的医疗垃圾处理机构。
纸箱消毒、搬运;接着消毒、装车;再次消毒、全面整车……晚上8点45分,王广抵达医院指定停车区。9点05分,运输车离开。王广告诉记者:“纸箱里都是医疗垃圾,及时清运处理,就是尽快切断传播源。”
“我们要的胜利是‘双安全”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保证医疗垃圾及时、安全处理,医废中心20多名党员、业务骨干主动请缨,成立了“抗战疫情突击队”,负责佑安医院、复兴医院、协和医院、北京急救中心的医疗垃圾清运。
1月24日,是王广第一天与涉疫医疗垃圾“过招”。花20分钟“全副武装”后,7点鐘,王广准时发车。到达医院指定的消毒区后,王广和押运员先与医院负责收集医疗垃圾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接,核实好箱数重量并签字,然后将纸箱消毒后搬到车里。接着,他们对车厢、车内、车外、车轮进行彻底消毒。最后将防护服脱掉,与医疗垃圾一同处理。
到达指定的垃圾处理机构后,王广又迅速穿上一套新的防护服,开始卸车作业。卸载完毕,车辆和人员还需要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最后,王广与押运员脱下身上消毒完的防护服扔进焚烧炉,再前往下一家医院,重复作业。
同为一线战士的党员驾驶员董金峰,每天的工作也是向“疫”而行。2月8日上午8点半,董金峰驾着医疗垃圾清运车驶进朝阳医院西院区大门。存放处里,30多个长1.1米、宽0.8米、高0.7米的一次性密闭纸箱堆在地上。30多分钟后,所有纸箱搬运完毕,董金峰和押运员的防护眼镜里已经凝结了一层水雾。“这些都是涉疫医疗垃圾,很多来自发热门诊,也很可能有确诊新冠肺炎的病人用过的,所以搬运的时候要迅速,少交流,以减少感染的可能。”直到上了车,董金峰才开口说话。
转运带有病毒的医疗垃圾风险大,医废中心党支部要求党员严格执行转运各个工作环节操作规范,坚持做到“零差错”,以确保病源“零外流”。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在这次考验面前冲上去、打得赢。我们要的胜利是职工身体、任务完成的‘双安全。”
突发情况稳处理
作为医废中心的第一责任人,忙碌是李大任的工作常态。
1月23日上午10点多,北京急救中心突然来电,告知该院有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需要马上处理。李大任第一时间上报公司领导后,立即组织了“抗战疫情突击队”。“涉疫医疗垃圾的危险系数更高,安全运输处理的紧迫性也更强。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李大任说。
17年前,医废中心就负责过“非典”时期医疗垃圾的收集运输工作,经过十多年的磨炼与成长,医废中心逐步形成了一套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作业体系。李大任说:“我们会对网上及APP上公开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前知道哪些医院有需要,优先分配运力。”
每次突发事件,都是对李大任工作的考验。2月6日中午12点左右,李大任接到复兴医院紧急来电,告知院内因突发事件产生大量涉疫医疗垃圾,需要紧急协调车辆,提前安排好的工作计划被全部打乱了,李大任马上与院方进行详细沟通。“重新部署倒不是难事,难的是还要考虑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毕竟打乱时间会影响员工正常作息,这就涉及安全生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我就要分批次给涉及人员做工作,告诉大家在特殊时期,要有政治高度,有大局意识。”紧张有序的工作后,这次紧急任务顺利完成了。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北京环卫集团党委高度重视职工的人身安全和思想动态,不仅为大家提供了充足的防护保障,还利用各种载体宣传疫情的科学防护知识,及时开展心理辅导。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等领导多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和慰问职工,给大家加油打气。“在危难来临之际,身后有这么坚强的后盾,我们坚信很快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李大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