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视角下的中小学劳动教育

2020-04-07徐新颖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劳动教育

【摘要】基于家校合作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举措,其有利于形成传承中华民族劳动美德的教育场域。家校合作视角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家庭和学校要强化沟通,明确双方职责;要巩固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家庭和学校应组织学生学习农耕知识,感受劳动之美;探寻劳模事迹,传承身边的匠人精神;鼓励创造性劳动,培养劳动创新品质;开展志愿者活动,在行动中涵养劳动品格。

【关键词】劳动教育;家校合作;教育场域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5-0053-04

【作者简介】徐新颖,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江苏徐州,221000)德育研究室副主任,高级教师。

一、家校合作视角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劳动教育。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用三至五年时间,推动我国中小学建立课程完备、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从劳动教育角度审视,只有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协调一致,才可能真正促进中小学生良好劳动素养的形成。因此,基于家校合作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就成了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举措之一。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系统的劳动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劳动美德的必由之路。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开展劳动教育,达成劳动教育共识,确立共同的劳动教育愿景,在劳动教育的目標、内容、时间、空间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将学校劳动教育的文化浸润与勤劳持家的家风家训熏陶相结合,让学生在家庭劳动中成为父母的好帮手,在学校劳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岗位,这必定有助于形成同频共振的劳动教育场域,助力中小学生涵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劳动美德。

二、家校合作视角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现实问题

(一)家校合作视角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

由于侧重点不同,不同的主体对于劳动教育内涵的界定并不统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是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它对人具有多方面的发展价值:既陶冶性格,又提升智力;既知识育人,又实践育人;既注重劳动训练,又注重劳动体验。袁振国教授主编的《当代教育学》中将劳动教育界定为劳动技术教育,认为它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认为,劳动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劳动教育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学习的重点是如何劳作,学习的内容包括制作手工、栽培园艺、学习家政和保护非遗等生活常识,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动手能力和提升劳动技能;第二,劳动教育是一种需要实践的活动,这种活动在校内可以具化为整理班务、美化校园、维修电器、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校外可以泛化为志愿服务等活动;第三,劳动教育是一种需要在家落实的劳动,即鼓励学生帮家长分担家务,完成家长分配的一些家务劳动。

参考以上定义,我们认为,家校合作视角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教师和家长指导中小学生开展校内外劳动和家务劳动,目的在于促进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强化积极的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家校合作视角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1.家庭对劳动教育的误解。

首先,家长认为孩子参加劳动就是吃苦受累。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少子化现象的出现,不少家长溺爱孩子,希望为孩子包办一切,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劳动,担心孩子在劳动中受伤。其次,家长认为孩子参加劳动会影响学习。当前许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为此,他们尽一切可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担心参加劳动会分散孩子的学习时间和注意力。最后,一些家长歧视普通劳动者。当前不少家长往往用矮化体力劳动、歧视普通劳动者的方式来激励和鞭策孩子“力争上游”,譬如“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去送快递”“不努力学习以后就去扫大街”等,这无形中就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不尊重劳动、不尊重普通劳动者、不愿意参加劳动的种子。家长对孩子劳动教育的上述误区导致许多孩子不愿、不能、不会劳动,因为缺乏劳动体验和劳动习惯,一些孩子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差。

2.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误解。

一方面,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过于片面。劳动教育的目标不仅包括劳动技能的学习,而且包括学生劳动意识的提高、劳动情感的增强以及劳动价值观的升华。然而,当前不少学校把劳动教育的目标窄化为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过于片面。当前不少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多局限在整理个人内务、打扫卫生、完成手工作业等方面。从劳动形式角度说,这些内容过于单一;从劳动复杂性角度说,这些内容过于简单。如此,劳动教育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三、家校合作视角下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建议

(一)强化家校沟通,明确双方职责

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学校应发挥对家长的引导作用,通过家长大讲堂等形式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全体家长和教师提升对劳动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理念,锤炼开展劳动教育的能力,明确各自在劳动教育中的职责。

1.家庭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职责。

家庭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向孩子渗透“家务劳动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的观念,注重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当孩子提出想参与的想法时,家长应该热情邀请孩子加入,和孩子一同劳动,共同体验劳动的乐趣。第二,劳动应该是家规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份清晰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家规的内容可以具体到“每位家庭成员轮流倒垃圾”“早晨起床后自己穿衣叠被”“作业完成后自己整理书桌”等。第三,家长需注意劳动教育的适切性。家长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数量不宜过多,应建立在不影响孩子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家长让孩子參加家务劳动的难度不宜过大,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另外,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愉快的劳动氛围,为孩子准备合适的劳动工具,从而有效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

2.学校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职责。

学校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学校要明确劳动课的重要性,将劳动课作为必修课落实到课表中,严禁其他任课教师随意占用。第二,学校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培训,劳动课不仅要有教师教,而且要有专业的教师教,要让学生在劳动课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第三,学校要加大劳动课程的开发。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本地风土人情,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劳动课程;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融合,将农事劳作课程与传统文化课程、科学常识课程融合,将家务劳动课程与思品课程、写作课程融合,将社会劳动课程与思政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融合等。第四,学校应重视利用社团组织开展劳动教育,通过社团组织开展与劳动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巩固家校合作,搭建实践平台

中小学劳动教育特别需要实践活动的支撑。为此,家庭和学校在合作的过程中应搭建多样的实践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

1.学习农耕知识,感受劳动之美。

学校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些农耕知识,如我国的农业文明发展史、我国的农耕工具演变史等,在此基础上,邀请家长和学生一同进行农事体验活动。在农事体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感受到从事农业劳动的魅力,品尝劳动成果,感受劳动之美。

2.探寻劳模事迹,传承匠人精神。

学校应深入挖掘家长资源,邀请家长中的劳动模范为学生和其他家长做宣讲,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深入劳动模范的工作现场认真观察和体验,引导学生画劳模、访劳模、写劳模、学劳模,进行多角度认知和感受。

3.鼓励创造性劳动,培养劳动创新品质。

创新是劳动的重要品质。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或陪伴学生多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如引导学生运用废旧物品设计创意服装、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做一些小发明等。家长和教师要重视给学生提供开展创造性劳动的指导意见。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劳动节”“劳动嘉年华”等活动,为学生展示劳动成果搭建平台,让学生讲述创意劳动故事,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4.开展志愿者活动,涵养劳动品格。

劳动是个体社会化的媒介,从服务自我到服务社会,用劳动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是引领学生形成良好劳动品德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学校应拓宽劳动渠道,建立志愿者公益活动平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丰富多彩的公益性劳动。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擦洗公共自行车、清理盲道障碍物、为社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公益活动,让学生从中找寻自我的价值感,体验劳动助人的愉悦;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超市收银员”“我是小交警”“我是农贸市场管理员”等劳动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了解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开展志愿者活动中,学校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实践,让家长在活动中转变观念,从而实现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洪宇,范青青.劳动教育应成为家校教育的有机联接[J].教育探索,2019(3):1-5.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4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