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主体体悟涵养内化品格

2020-04-07顾润生史品南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2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德育课程

顾润生 史品南

【关键词】公民教育;主体体悟;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5-0026-02

【作者简介】1.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2.史品南,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0)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首批特级校长,曾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顾润生:请具体阐述一下学校“砥砺气节青年———主体体悟式德育的建构”的顶层设计思路。

史品南:“培养在未来社会中具有健康生命、理性精神、主动发展的杰出公民”是我们学校的办学使命,气节青年是对我校青年学子品格素养发展指向的生动描绘,集中体现了我校优秀校友、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的精神面貌和革命气节,这一项目与我校办学目标和学校文化一脉相承。气节,集中表现为上下求索的志气和坚持正义的节操。气节青年不甘平庸、笃学敏思、心怀国家、矢志创新,他们不屈不挠、敢为人先、内省反思、力行担责。

品格的发展,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是知与行的逐步协同。品格的形成依赖于主体在各种活动中的切身体验和真切感悟,即通过亲身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从中了解行动标准与交往方式,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学校通过主体体悟式的德育路径,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场景中体验各类德育课程。主体体悟,强调学生在自身品格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即学生应当是实践活动的发起者、策划者、组织者、协作者、探究者、评价者,是自己学习生涯的主动规划者和建构者。我们希望,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主体体悟,能够建立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主体意识,并在实践活动中知行合一,形成良好的意识品质。

顾润生:贵校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路径及项目特色是什么?

史品南:体验需要场景、课程、行动和规划,结合学校实际,我们通过五大行动进行项目建构:一是建气节林,打造“物我合一”的格物场景;二是耕责任田,开发“知行合一”的体悟课程;三是造理想楼,引领“自主成长”的生涯规划;四是铺成长路,开创“纵横有致”的育人方式;五是育共同体,建设“雁阵效应”的德育团队。

德育不是说教。教育的艺术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只有激发学生对美好的向往,才能激发他们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行动。我们这个项目的特色是:以主体践行促学生自我成长,以卓越引领促学生携手成长,以责任担当促团队聚力成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是校园活动的参与者。我们规定学生在校3年必须参加8次学校组织的一日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动情、动心、动行。

学生是校园活动的组织者。我们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展示平台,让学生自主规划、自主选择、自主承办、自主评价,在组织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学生是学校事务的管理者。我们通过“校长面对面”活动,“校学生会”“学生自管会”“年级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设置,引导学生在管理中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学生是学校德育理念的示范者。我们通过“学长团选拔”“杰出学生评选”“学生音乐会”“学生画展”“学长演讲”等活动,全方位展示省常中学子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示范引领中提升品格。

顾润生:该项目的创新之处有哪些?

史品南:校本德育课程建设是我们这个项目的创新之处。我校德育课程以培育“气节青年”为核心,创造性地打造了“三全四生”课程。

一是“三全”育人课程。首先,我们打破学科界限,开设“全科育人”课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学校统筹各学科和各项实践活动,挖掘学科和实践活动蕴含的德育因素,构建系统化的德育课程体系。我们有与学科内容融合的课程,如与政治学科融合的模拟政协课程、与语文学科融合的生命教育课程、与历史学科融合的寻访常州历史文化课程等;我们有跨学科融合课程,如诗歌朗诵(语文/艺术)、话剧表演(语文/英语/艺术)、演讲与辩论(语文/英语/政治)、创造类课程(头脑奥林匹克/FIAB)、体艺拓展课程(创意制作/舞狮武术/民间传统体育/美术/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模拟联合国(英语/政治)等;我们有主题融合课程,如思维通识课程、研学课程(包括生态之旅、人文之旅、高校之旅)、生涯规划课程等。其次,我们突破時间限制,开设“全程育人”课程。我们坚持“知行合一”,将高中3年的实践活动进行课程化系统化设计,强化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载体作用,发挥实践活动在拓展德育空间、渗透价值追求、提升教育实效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全程育人”课程包括高一的志高课程、高二的品谦课程、高三的意诚课程以及贯穿高中三年的行远课程。最后,我们丰富课程载体,开设“全员育人”课程。学校充分利用著名校友、高校专家、家长等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二是“四生”教育课程。具体包括:(1)生涯教育,学校通过名人的奋斗历程和对未来专业的剖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职业规划;(2)生活教育,学校通过开展常规的校内劳动活动,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3)生存教育,学校通过野外拉练、消防演练等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4)生产教育,学校利用社会资源,打造具有仪式感的精品学习活动,以生产劳动为载体,以生存为主题,以生活为目的,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将劳动教育上升为一种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德育课程
西方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批判者的立场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