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2020-04-07郭春红
郭春红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最基础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智力、脑力进步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实施心理教育,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心理素质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情境
在小學阶段心理教学过程中,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感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因此,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加关注,并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减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让他们开心快乐的成长。
一、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厌学情绪
现在学生学习都是以分数来评定一起,学生面对老师、父母、分数等各方面的压力,将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学习失去兴趣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动机的扭曲、消极对待学习、逃避远离学习,而当这些心理行为的产生,将会造成他们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主动完成作业,学习也失去了目标,甚至会出现上课就恶心、焦躁、头昏等现象。这些都会造成学习的下降。
(二)孤僻情绪
这些情绪的产生会使学生一些学生不知道怎么与他人相处,独来独来,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玩耍,对他人有一种戒备、厌烦的心理。这些消极的情绪产生大多数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将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自卑情绪
这种自卑的心理是一种软弱和无主的一种情绪。自卑感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轻视、贬低自己的情绪,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缺乏勇气和自信,不敢去尝试,害怕失败。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营造和谐氛围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懂得一些道理。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教学中,要极力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诚的与人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心理健康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教学活动中时,就是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城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原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教学活动中,虽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但他们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人是整个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二)加强师生交流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强烈的自尊和敏感的心灵,很多话不愿意或羞于对家长及教师当面讲,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周记形式记录下来。把自身成长的困惑、人际方面的困难及情绪和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付诸笔端,记录在每周日记上,这不但可帮助学生发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同时是教师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这一渠道,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疏导,当然在疏导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过于急功近利,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一旦发现学生在周记上存在心理困惑和问题,教师可先用文字和学生进行交流,再试着和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谈心,最后达到解开学生心理症结的目的和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各个学科均可使用的一种情境,教师可以将与主题相关的,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抛给学生,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问题呈现出来,提问学生,如果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如果对方向你求助,你会怎么做等。带着问题进行此后的学习,会增加学生的目标意识和参与度,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也会激发他们思考。
2、课堂活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教师要组织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如角色、游戏、素描表演、讲故事、猜谜语、讨论和体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充分参与,营造了真诚交流的氛围。教师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1)创造情境,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创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相关活动,获得心理体验。(2)角色示范,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处理情境中的各种事情,体验情境中角色的喜怒哀乐,学习与人相处的技巧,正确处理人际关系。(3)讨论交流与评价,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形势中的人和事的看法,提出自己对如何处理问题的意见,并与同学沟通。(4)心理暗示,通过活动、语言、行动和表达等方式向学生提出建议,引导学生自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冥想再现
冥想作为一种心理技术,可以用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或幻想一定的场景,这样的场景无法通过模拟等其他方式呈现。比如讲“父爱母爱亲情进行时”一课时,播放舒缓的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回想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每位学生闭上眼睛,跟随教师的引导语安静地冥想。个别学生在冥想的过程中眼角湿润,可见冥想过程中逼真的画面触动了内心深处。冥想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异性,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冥想,针对性更强。
(四)注重课外延伸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心理健康课,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目的并不仅仅满足心理健康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延伸课外,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对课堂上感兴趣的内容铭刻在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学生能用心理健康课中的感悟、体会来指导鞭策自己的行为,达到了心理健康课的目的。
结语: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加强对实践的探索和总结,争取找出更加行之有效的举措,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伟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7 (4):234-235.
[2]王苇娟.关于小学心理健康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 (16):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