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中践行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2020-04-07李璐娜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对象,大学英语课堂也是国家认同教育不容忽视的阵地。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国家认同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高校英语教学中践行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国家认同教育;路径与策略
国家认同是国家成员对所属国家的国家主权、政治主张、政治道路、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等的认可,是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国家认同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在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国人的思想观念。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强劲的欧风美雨使不少大学生渐渐地接受并崇拜西方文化,而对中华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和审美失去了认同感。
一.大学英语课堂在国家认同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的大学英语课堂,在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与交流中前行,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极端主义思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更会让一些鉴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人往往由于自身认知和意识观念模糊在价值选择上出现了偏差,甚至盲目追求全盘接受,从而排斥甚至厌恶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取向。因此,积极践行国家认同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教育合力,积极地将既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又体现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在其引导下,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平等的中西方文化观、发展中国英语,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完善课程建设,促进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就成为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选择,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保障。
“教书”和“育人”是每位教师都肩负的双重职责。任何一门学术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价值内涵。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决定了其可以作为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发挥大学英语课堂在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首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训练语言技能,更是了解和习得一种异邦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的学习过程。诚如钱冠连先生所言,“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且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具有民族性、人文性。”大学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化、人文精神丰富,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在此基础上的人格品质养成;
其次,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授课时间相对多、人力物力投入大,对学生影响也较大,在高校基础教育中地位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贯穿国家认同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很大的空间和舞台。在大学英语小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有较多的交流机会,通过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可以在训练和提高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
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革与实践路径
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积极践行国家认同教育,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教育合力,积极地将既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又体现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在其引导下,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平等的中西方文化观、發展中国英语,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完善课程建设,促进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就成为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选择,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保障。
首先,现代高校英语教师应自身应具备全面的中西方文化观和对文化差异的洞察力和感受力,通过不断涉猎教材之外的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要崇敬和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自觉地践行核心价值观;
其次,深层次解读挖掘现有教材,践行英语知识和道德感悟的完美结合。教师应立足教材,力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如:讲到“个人主义”这个词的时候,就建议教师使用对比法,启发学生自己去总结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差异和共性;
第三,教学资料的开发。笔者认为,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题材选题中,依旧偏重语言的“工具性”。在学习全国统一的通用教材之外,完全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学生情况编写和推行“第二课堂”的教学材料,目的宗旨在于与通用的、偏重于考试的教材区分开,通过语言的“工具性”进入到语言的“文化性”,透过语言去接触、了解、明白本国本民族、他国他民族的文化、文明及一些普世的道理、哲思;
第四,充分利用社会、学校、自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及QQ讨论群)等网络资源,挖掘无限学习空间,通过互联网获取和发布教学资料,如引入TED演讲时视频,及BBC纪录片等。通过不断完善和建设特色教学的信息技术平台,使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相结合,不断利用信息环境拓展其能力发展的空间;
第五,建设和组织课外活动。比如,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美国五大文化象征)后,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口语竞赛,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象征,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科技节、文化节、戏剧节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各种社会思潮,明辨是非,保持独立的文化品格。
课题名称: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
课题批准号:JG18DB481
作者简介:李璐娜(198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医学院外语教学部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