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模式初探

2020-04-07刘海君

神州·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初探数形结合小学数学

刘海君

摘要: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生打好数学基础非常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要采用数形结合思想适当创设教学场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要学会将数字进行图形化分解,解决抽象复杂数学问题,同时数形结合要贴合学生生活,让他们找到解题的规律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初探

数与行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进行相互转变,我们的先人就是在数形结合中逐渐丰富了数学的概念。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当前数形结合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借助数字的准确性去说明形的一些规律,第二种是借助一些几何图形去阐明数字之间的某种关系。将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概念、逻辑关系、解题方法等通过图形呈现出来,并给予一定的数字假设,能有效的增加小学生的兴趣性,提高课堂的效率。笔者通过研究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数形结合应用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一般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有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才能完成一项具体的事情,另外他们喜欢动,喜欢接触一些新鲜事物,不喜欢墨守成规的生活。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没有充分利用学生这个心理特点,教学模式单调乏味,一般过程是:教师板书讲解、学生记忆理解、教师提问、布置作业的过程,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般,个性受到很大制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存在大量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理解不透,课堂效率低下。

(二)教學内容太过抽象

教师错误的认为只要学生练习和解题多了,那么数学成绩就自然会提高,产生了重理论轻过程、重讲解轻学习的规律,这种方法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但是学生变成了只会做题的机器人,忽视了感情和认知的培养,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只要数学题目稍微联系实际,那么学生动笔就比较困难。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年龄小,教师讲解太过抽象的数学问题,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直观可以将数学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从学生容易理解的起点图形开始讲解,学生能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

(三)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践

数学的发展过程来源于实践,也最终服务于实践中,数学教学不能离开学生的日常生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并能借助生活中的物体形状去分析数学学习的内涵。但是当前教师将教学集中在课堂小范围内,学生的认知受到很大限制,老师夸夸而谈一些数学图形,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见过,造成理解困难,无法表征和存贮具体的数学概念,更不能将知识围绕某个生活场景有效的组织起来,造成动手难,考虑问题不全面。

二、数形结合教学运用的意义

数形结合将抽象数学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符合小学年龄段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学生通过深入的学习能形成较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消除目前数学教学的弊端,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首先,数形结合充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借助图形,能让学生直观的学会解题方法,通过自己构想图形,学生能多角度多层次的解决复杂问题,利用数学数字规律去刻画具体的图形,直观与抽象得到统一协调发展。其次,数形结合增加讨论性,教师将教学方法灵活运行,在数形结合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完成小课题,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存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学会辨证的分析解决数学难题。最后,数形结合让学生之间培养情感,数形结合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多媒体和物体模型呈现立体感的教学过程,教学动态性强,学生各抒己见,主动去需求最佳答案,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求知欲和互动性强,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体现数学教学目标。

三、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策略

(一)创设适当情景,提高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过程,让学生经过观察、操作和归纳数学过程,并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联系。比如在教学“连续奇数相加算式”时,为了让学生借助图形找到规律,教师可以利用白板首先演示1+3的算法,教师首先画了一个小正方形,然后又画出三个相连的正方形,最后拼接成一个大的正方形,根据图形和算式的关系发现解题方法。然后教师将学生分组,分别用小正方形摆出1+3+5、1+3+5+7和1+3+5+7+9,让小组成员上台汇报,看那个小组通过图形找到了连续奇数相加的解题规律,这个时候有的同学就会发现加数有几个,和就是几的平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拼图解释,帮助他们消化理解。这样的过程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到讨论中,从图形规律找到数字逻辑,在头脑中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课堂效率提高很多。

(二)将数字进行图形化分解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活跃课堂气氛,将解决一些实际的现实抽象问题作为学生的学习乐趣,将一些复杂的代数问题进行灵活的变通,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为小学生打下奠定的数学基础。比如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鸡和兔一共有8只,这些动物的腿一共有22条,让学生求解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如果采用算术问题学生很难理解,但是教师让学生学会画图,慢慢的找规律,就能帮助学生很好的找到这类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先画8个椭圆表示8只动物,假设全是鸡,就给每个椭圆都画上2只腿,一共画出了16条腿,还有22-16=8条腿没有画上,再把剩下的腿画上,每个椭圆可以加2条腿,8条腿就可以加4只,从画好的图形中学生就能很快得到鸡兔分别有4只。教师合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能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本内容,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意识,增加了数形转换能力,非常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静.例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3,30(11):82-83.

[2]徐文彬.数形结合思想的历史发展、思维意蕴与教学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21(10):3-5.

猜你喜欢

初探数形结合小学数学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