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诗词教学中认识意象和意境的途径

2020-04-07何英奇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诗词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典型意象和意境都是文化精华,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课文讲授注重词句的理解,忽略审美感受。要真正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热衷古诗词学习,不应该忽略意境和典型意象作为审美对象的感悟。

关键词:古诗词;中国画与诗词意境;酒文化与诗词意象

一、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美的感悟

由于高考古诗词题目要求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诗词文字内涵的挖掘,作者情感的探讨,但却忽略了诗词本身的美学探索与感悟。相比诗词的文字内容,诗词中呈现的美感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和探讨的兴趣。例如,中国诗词强调的意境: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淳朴自然、华美壮丽…这些不仅仅是词语,更是诗人对生活、生命、所见所闻的独特感受,千百年汇聚下来,就成为我们文化中的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领悟,内嵌到中国人的基因里面。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这些词语,并不是完全的不懂,但又十分朦胧,难以具体明说。又如意象,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环节,让古典诗词中许多典型意象走进大众视野,在十几年的受教育过程中,我們死记硬背下来的诗歌,蕴藏着多少重复却又多彩的词语,同样的事物不仅展现着文人墨客们各不相同的精神世界,更承载着他们各自的审美倾向,是他们对“美”的描述。

二、结合优秀文化中的其他表现形式探索领悟诗词意境美的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多样,不仅诗歌注重意境,国画与古典音乐同样重视意境的描绘和表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多种表现形式,辅助诗词意境美教学的探讨。

国画融入诗词意境教学是我们目前正在探索的途径之一。诗画同源,“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很好的阐释了古代诗画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国画能在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和引导,帮助学生领会意境美。

在探索意境美的时候,我们的课堂可以把意境独立作为专题课来讲授,这样更方便我们操作,也容易让学生关注的重点落在意境美的感受上。

不同诗人在描述同一事物的时候,内心世界的差异往往呈现不同的意境美。同一样事物,例如讲“山色”,高中课本里有很多描述“山色”的诗句,我们可以用“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山”与“玉簪螺髻”之“山”作对比,从字面上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感受到两者有差异的,但画面感可能会比较模糊,两者各有其美。上课时,我们可以分别选取国画中与两句诗词意境相似的作品,帮助学生领悟。“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可用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来呈现“群山万壑”的意境美,而”玉簪螺髻”一句运用了比喻,用女子常用之物比喻远山,但从这句讲,意境细腻唯美,暗含忧愁,江南的秀美,我们可以用黄公望的《富山春居图》呈现意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比较图画之“山”有什么区别。前者浓墨重彩表现群山的恢弘豪迈之气,后者用墨淡雅,展现远山的飘逸之感。两者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意境之美和其中之异。国画只是辅助手段,但画面的融入确实能弥补纯粹语言解说的苍白。

三、从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中挖掘意象解读的切入点

意象是融入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是由一到万的呈现。“一”是事物本身,“万”则是历代文人丰富的想象力。中国诗词里的典型意象都融合了几千年中国诗人对自然万物的领悟。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学会欣赏意象,有着现实的阻碍。有些意象,基本上已经退出现实生活,例如:孤灯、孤舟、南浦、西楼等,没有接触了解的机会。同时,也有很多典型意象至今依然保留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明月、梅花等,但是这些在我们学生眼里,就只是单纯的事物,他们很难由物联想到其深刻的内涵。有些意象,学生比较熟悉,但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它的认识与古人又不一样。我们可以从这类意象入手。

在高中人教版必修四宋词单元中,六首词有四首涉及同一个事物——酒。“乘醉听箫鼓”、“今宵酒醒何处”、“料峭春风吹酒醒”、“三杯两盏淡酒”、“东篱把酒黄昏后”。“酒”意象或者涉及喝酒的行为意象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古诗词中,同时也普遍存在于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以“酒”为切入点来理解意象之美。

从酒的名称切入意象。学生应该会知晓一些酒品牌,如茅台、剑南春、五粮液等,由此引入古代诗词里关于酒的别称,我们可以从介绍酒别称入手,例如:酦醅、屠苏、杜康、浮蚁、天禄、玉液,琼浆等,不同的名称,表达了不同诗人对统一事物的不同观感,这既是想象力的体现,也是审美意趣的外化。

从酒意象涉及的场合入手。中国百姓的喜怒哀乐,红白喜事无不涉及酒。高兴喝酒,悲伤也喝酒。结合诗句描述的场合,了解古人对意象的描述其实就是自身情感的流露,例如,《望海潮》中“乘醉听箫鼓”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比较,同样的诗人,同样的酒,却是不一样的味道,表现的是迥然不同的人生处境。中国文人墨客基本上都爱喝酒,酒催化了诗人的感情,让他们的才华淋漓挥洒,诗人也赋予酒丰富的内涵,成就了酒的美名。让学生了解普通事物与诗人的关系,由无情之物变有情意象的过程。同样,春花秋月,可以是物是人非的伤感,也可以是眷侣团圆的喜悦。

从古代诗歌的娱乐形式入手。酒可助兴,喝酒行令,由现代的“俗”追溯回古代的“雅”,中国诗词大会让“飞花令”走进大众视野。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飞花令”形式加深对“酒”意象的理解。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背诵的课文内涉及“酒”字的诗句足可以行一次完整的、严格的“飞花令”,同时我们可以扩展到酒器、喝酒行为意象上,那就更多。同样的方法可以用到花、月等典型意象的认识中。以此来让学生了解典型意象在中国文人墨客生活中的地位,可以说,事物在诗词中越频繁,其涉及的内涵往往越多,往往也代表这些事物是当时诗人钟情的审美对象。

高中诗词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挖掘丰富多样的途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前提,让学生热爱并自觉传承祖国优秀诗词文化是目的。在大环境影响下,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让诗词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而不仅仅是高考试卷上的得分点,我们还需要不懈探索。

作者简介:

何英奇(1984.4—),女,36岁,汉族,籍贯: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德庆县孔子学校(高中部)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古诗有意思》(全8册)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猜诗词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突围
中国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