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0-04-07刘岩
刘岩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不只是需要知识储备型人才,尤其是作为历史教师,因为历史学科是记载过去的特殊学科,年代久远,有些史实不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直观的视觉或听觉效果,将难懂的知识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感知这段历史,同时新颖的授课方式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的作用,深入探讨其在历史教学的应用实践,总结出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初中历史;教学
1.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
1.1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符合历史事件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是指过去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不可重演性及不可实验性,但利用信息技术,虽然不能重演历史事件,但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动画、文字图片等方式构建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将历史由抽象化转变成具体化,从而在视觉感官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而不是抵触心理,这样才能了解历史,感知历史。比如在讲解《五四运动》这节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将五四运动发展的背景及经过,直到最后的结果及影响以影、像、图、文等资料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能很快被构建的情景吸引,会大大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1.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际教学时,通常会遇到许多难理解的历史课程,对一些课堂上难表达的历史内容或基本概念,可以在网络上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课件将资料串联起来。这样新形势的授课方式不仅能将教材内容教授给学生,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将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结果集中体现,思路清晰,逻辑明确,不容易出错,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大容量去、高密度的要求,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1.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等综合性强的学科,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以便应对学科考试,而是能够通过历史学习证据推理,分析及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辩证思维能力,解释历史现象。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依靠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信息,既拓展了思维空间,又开拓了视野。
2.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手段,增加历史课的生动性。以《戊戌变法》为例,具体探讨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的应用。
2.1明确教学内容,做到教学设计有的放矢。
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与实际课程内容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戊戌变法》这节课的侧重点是他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教学的难点是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及看法。在开始上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播放关于戊戌变法的视频资料,简单介绍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及从开始到失败的整个过程及内容。然后逐渐引导学生浏览课件,分析并讨论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对戊戌变法的客观评价。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探讨交流,形成对戊戌变法的客观评价。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要求下,形成的课件能高度还原并拓展教学内容,且思路清晰,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2.2突破教学内容重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剖析历史事件能力。
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归类汇总法”,通过该方法把变法内容归类成四个方面,十六项措施,然后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其展示出来,然后让课堂的学生分析哪些措施有利、哪些措施有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变法的重要意义总结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对于戊戌变法的意义及影响,各抒己见,然后在此过程中建立资料库。方便学生收集及查找与戊戌变法相关的信息,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因此,整个课程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言论及独特见解,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史实的多方面解读,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敏锐性。所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只将课程的内容展示出来,不给结论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热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与逻辑的严谨性。
2.3模拟历史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整个课程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还可适当运用投影仪显示康有为与顽固派袁世凯论战的插图,然后找学生自己模拟表演二人论战的激烈场景,通过模拟当时的场景,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可以重温这段历史,对康有为和袁世凯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还能认识到袁世凯做事狡猾奸诈的特点,为以后在辛亥革命这节课中理解因袁世凯盗取辛亥革命果实而造成失败结果做铺垫。利用信息技术的“归类汇总法”对戊戌变法的利与弊,光绪皇帝颁布诏书的真正意义及谭嗣同自愿牺牲的意义展开全面讨论,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再通过信息技术的声、图、影三种效果的结合,帮助他们对教材内容摆脱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的掌握教材知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课程的设立在于通过了解和掌握各时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思想去总结历史。信息技术在优化历史课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学习興趣,有效的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精神状态好,情绪高涨,师生感情融为一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淦昌明.浅谈初中历史教师的素质[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王春永.关于唐山市初中历史教师素质的调查与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张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历史教学.2002年06期
[4]李建.论初中历史科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培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