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以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测评体系研究

2020-04-07胡翠霞黄列梅靳秀莹

神州·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估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

胡翠霞 黄列梅 靳秀莹

摘要:形成性评估注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评估方式。本文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如何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指导,依托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充分结合,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多元测评体系。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出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估;能力;大学英语

一、引言

评估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评估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帮助教师把控课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估,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高校应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评估方式各自的优势,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评价。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通常指将多种教学形式和信息技术等有机结合,借助网络平台、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的优势,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课堂教学效率,既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又发挥学生主体性(乔春梅,2018)。近年来,实体课堂面授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模式。

二、国内研究基础

2018年6月由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进入“九级”测评阶段。量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英语能力分为三大阶段,即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和熟练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能力特征给出了全面、清晰、具体的描述。量表从诸多方面详细描述了各阶段英语学习者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包括语言能力、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用能力、组构能力等。量表强调语言应用,具有极强的能力导向性,为高校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估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李晓雨,2018)。

目前,對量表的研究仍处在理论探索阶段。刘建达(2018)认为,量表为我国英语教学、学习和测评提供了统一标准,为我国建立终结性和形成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但将量表与测评体系进行结合,探讨以量表为指导的多元测评体系方面的实证研究尚且没有。本文立足量表中能力总表对能力的描述,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以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测评方式进行了探索,旨在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多元测评体系,切实培养学生各项英语能力和综合素养,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以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测评体系

1.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能力目标

2017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2019年3月,王守仁教授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指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大学外语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用能力、组构能力、翻译能力等,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具有指导作用。韩宝成教授于 2019年3月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与语言建设研讨会中提到,国际化人才的“关键能力”包括:国际视野与协同合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中国《高等教育法》也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而创新的源泉则是思辨力(郑重,2018)。胡礼忠(2014)指出: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成为国际化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基本素质。综合以上观点,笔者将信息化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的能力目标概括为: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如口头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听力表达能力等;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思辨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

2.如何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能力目标

为了在大学英语测评体系中落实各项能力指标,笔者将能力培养作为主线,贯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环节当中。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教学目标,向学生推送相关教学内容,如教师自制微课视频、网络相关视频或其他教学资料等。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根据预习目标,自主完成预习内容,找出学习难点。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之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围绕学习难点进行讨论并在教学平台上提交自己的讨论结果,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倾听其他同学观点的能力、借助网络工具查询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网上的讨论情况,总结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确保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课中,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力;学生提出问题,班级成员一起探讨,教师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给出话题,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查询知识、准备书面材料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等。课后,为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场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或者教师设置任务帮助学生进行自评,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之,培养各项能力目标以教学活动为载体,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3.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的具体构成

为了突出测评体系的能力导向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每个教学环节中,实现大学英语的各项能力培养目标,笔者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形结合的评估模式,具体考核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估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云南省地方性高校大学英语评估体系改革人文性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新闻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