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鲆2号”与普通牙鲆规模化养殖生产性能对比
2020-04-07李志坚殷蕊孙桂清于清海刘玉峰何忠伟宫春光
李志坚 殷蕊 孙桂清 于清海 刘玉峰 何忠伟 宫春光
摘 要:为探究“北鲆2号”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在实际养殖中生产性能的优劣,选用“北鲆2号”和普通牙鲆各10万尾进行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对比实验,两个品种分别设置投喂鲜活饵料和配合饲料实验组,在其它养殖环境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经过1年的养殖,对生长速度、饵料利用及成活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投喂鲜活饵料还是配合饲料,“北鲆2号”的生长速度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生长速度比普通牙鲆快约50%;两者在饵料利用和成活率方面基本保持一致。
关键词:“北鲆2号”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普通牙鲆;生产性能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属于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硬骨鱼纲(Oste-ichthys),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牙鲆科(Bothidae),牙鲆属(Paralichthys),俗称牙片、偏口、比目鱼、偏口鱼等[1]。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2],经济价值高,得到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牙鲆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人工增养殖区域从最初的我国北方辽宁、河北、山东等地逐渐发展到了南方的福建、浙江等地,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3]。
“北鲆2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选育的牙鲆新品种,是以渤海秦皇岛海域采捕的野生雌性牙鲆为亲本,利用雌核发育诱导技术和伪雄鱼诱导技术,与家系选育、杂交选育和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是由两个不同的优秀雌核发育家系杂交而成的单交种[4]。
为探究“北鲆2号”在实际养殖中生产性能的优劣,本实验选用“北鲆2号”和普通牙鲆各10万尾进行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对比研究,在其他养殖环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饵料源进行养殖生产,对比分析两个品种在生产性能(生长速度、饵料系数、抗病性等)上的区别,为今后推广该品种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和地点
本实验于2018年12月20日至2019年12月20日期间进行,地点为秦皇岛市启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1.2 苗种
实验用“北鲆2号”苗种购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普通牙鲆苗种购自黄骅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初始体长分别为(5.82±023)cm和(5.79±0.13)cm,各10万尾,苗种健壮、无伤病。
1.3 养殖环境条件
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池规格6 m×6 m,池深0.8 m,养殖水深0.4 m,进排水、供氧系统完备。养殖用水为自然海水勾兌地下半咸水,养殖水温13~22 ℃,盐度25‰~30‰,pH 7.5~8.5,DO保持在6~9 mg/L。每个品种均设置投喂鲜活饵料和配合饲料实验组,养殖期间所用鲜活饵料为卤虫成虫、玉筋鱼和云鳚,所用配合饲料为 “升索”牌鲆鲽类专用饲料。
1.4 日常管理
根据鱼的生长适当调整配合饲料粒径和鲜活饵料的大小,鲜活饵料以卤虫成虫→卤虫成虫+云鳚幼鱼→云鳚+玉筋鱼为饲喂顺序。牙鲆体长10 cm前每日投喂3次,10 cm后每日投喂2次。每日清扫池底、池壁。每日流换水2个循环。每隔30 d进行一次筛选、分池、倒池。平日注意观察鱼的养殖情况,做好记录。
1.5 数据采集
结合分池、倒池进行数据采集。分池、倒池时,在两个品种不同饵料源的养殖池中各随机选取3个,每池随机抽取20尾鱼测量其体长、体重,养殖结束时计算两个品种的成活率和饵料系数。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成活率(%)=Nt/N0,式中N0为实验开始时鱼体总尾数;Nt为t时刻成活鱼的总尾数。
平均日生长(mm/d):G=(N2-N1)/(T2-T1) ,式中N1为T1时期鱼的体长;N2为时T2期鱼的体长。
饵料系数=单位时间内投饵量/单位时间内鱼增重量。
特定生长率(%)=(lnW末-lnW初)/d×100,式中d为养殖天数,W末为末体重,W初为初体重。
所有的实验数据均用平均值±标准差(X±SD)来表示,利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
分别投喂鲜活饵料和配合饲料时,“北鲆2号”与普通牙鲆的体重变化情况见表1、图1和图2;体长变化情况见表2、图3和图4;特定生长率、平均日增长见表3。
实验表明,普通牙鲆投喂鲜活饵料组在养殖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时的平均体重分别为98.68 g、260.23 g、517.93 g,而“北鲆2号”投喂鲜活饵料组的同时期平均体重分别为137.18 g、388.23 g、783.95 g,比普通牙鲆分别提高了39.01%、49.19%、51.36%;普通牙鲆投喂配合饲料组在养殖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时的平均体重分别为94.35 g、233.27 g、467.26 g,而“北鲆2号”投喂配合饲料组的同时期平均体重分别为130.32 g、342.29 g、697.92 g,比普通牙鲆分别提高了38.12%、46.73%、49.36%。可以看出,无论投喂鲜活饵料还是配合饲料,“北鲆2号”都比普通牙鲆具有一定的生长速度优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3显示,“北鲆2号”在投喂鲜活饵料和配合饵料时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47和1.44,而普通牙鲆在两者饵料源条件下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35和1.33;“北鲆2号”平均日增长分别为0.82和0.75,而普通牙鲆为0.74和0.66。“北鲆2号”在平均日增长、特定生长率上均高于普通牙鲆。
2.2 餌料利用和成活率
“北鲆2号”和普通牙鲆的饵料系数基本一致,统计养殖结束后总的饵料系数,鲜活饵料在4.5~4.7左右,配合饲料在1.2左右。在养殖各阶段,投喂同种饵料时“北鲆2号”和普通牙鲆的饵料系数基本保持一致。见表4。
无论投喂鲜活饵料还是配合饲料,两个品种在养殖期间,成活率均较高,两者的成活率均在83%~85%左右,但总体上,投喂配合饲料的成活率要略高。见表4。
2.3 分析
随着海水工厂化养殖逐渐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种质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牙鲆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5]。在进行品种选育时,生长速度是需要重点考量的指标。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两个品种在生长速度指标上有明显区别,无论投喂何种饵料,“北鲆2号”在养成过程的每个阶段均具有一定生长速度优势,在养殖环境、管理等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鲆2号”比普通牙鲆生长速度快约50%左右。
新品种的选育,饵料的利用情况是一个重要指标。饵料系数越低,生产中消耗的饲料成本越低[6]。同时,饵料的种类也是影响工厂化养殖生长及成活的重要因素[7],有研究表明,在同等养殖条件下,投喂鲜活饵料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投喂配合饲料,但是投喂鲜活饵料安全性较差、营养单一、易败坏水质且难以添加营养剂和药物;而配合饲料相对安全、营养全面[8]。本实验表明,投喂鲜活饵料的确可以提高生长速度,这一点对两个品种是一致的;同时,投喂同种饵料的两个品种饵料系数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区别,均表现为投喂配合饲料时饵料系数较低,投喂鲜活饵料时饵料系数较高。
近年来,我国的牙鲆养殖业蓬勃发展,特别是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随之而来的是牙鲆的疾病越来越严重、缺乏优良抗病品种,这己成为制约牙鲆养殖发展的一大障碍[8]。各种病害如盾纤毛虫病、腹水病、红体病、淋巴囊肿病、弧菌病等时有发生,给牙鲆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9-11]。在本实验的整个养殖周期中,“北鲆2号”与普通牙鲆的发病率相差不多,成活率也基本一致;均表现出在投喂鲜活饵料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投喂配合饲料的特点。可以看出,“北鲆2号”在抗病性上没有明显优势。
本实验在“北鲆2号”和普通牙鲆上的初始放苗量各为10万尾,力求通过大量样本使实验数据更真实、更可靠。养殖实验表明,“北鲆2号”与普通牙鲆在饵料利用、抗病性及成活率方面相差不大,但生长速度具有明显优势,这对于实际养殖生产非常重要,可以大幅度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因此,“北鲆2号”作为养殖新品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此外,由于病害问题对养殖生产影响巨大,在以后的牙鲆选育中除生长速度外,应把抗病性指标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参考文献:
[1] 于清海,王青林,宫春光,等.不同养殖模式下牙鲆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J].中国水产,2017(08):88-90.
[2] 赵薇. 半滑舌鳎和漠斑牙鲆饲料性能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9-11.
[3] 黄书培. 我国牙鲆养殖经济效益及其环境影响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1:1-11.
[4]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农业部公布大黄鱼“东海1号”等15个水产新品种[J].水产科技情报,2014,41(03):162.
[5] 殷禄阁.我省海水工厂化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渔业,2005(02):4-5+9.
[6] 常忠岳.关于牙鲆鱼的养殖技术之二──影响牙鲆鱼工厂化养殖生长及成活的因素[J].中国水产,2000(04):34-35.
[7] 王渊源.膨化饵料在海水鱼类养殖中的应用优势[J].饲料博览(技术版),2007(02):46-48.
[8] 郑卫卫.牙鲆家系生长和抗病性能及抗病性状的遗传力和育种值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6:2-5.
[9] Sheng X, Zhan W, Xu S, et al.Hist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lymphocystis disease and 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 (LCDV) detection in cultured diseased Sebastes schlegeli[J].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7,6(4):378-382.
[10] 肖国华,王玉梅,朱青杰,等.牙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河北渔业,2007,(10):44-46.
[11] Rezk M A, Ponzoni R W, Khaw H L,et al. Selective breeding for increased body weight in a synthetic breed of Egyptian Nile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Response to selection and genetic parameters [J]. Aquaculture,2009,293(s3-4):187-194.
(收稿日期: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