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2020-04-07三苏

家教世界·V家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读诗板凳实事求是

三苏

如果你关注过家庭教育的书籍,相信你一定知道尹建莉,她的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经出版,就引起巨大轰动,震撼了中国教育界,成为划时代的家庭教育经典之作。

本期我们要分享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相比于教育理论专著,作者用了女儿圆圆的成长事例和深入浅出的文字传递出真实又实用的家教理念,小编从书中摘录了许多精彩观点,趁现在一起先来预习一下。

给小板凳揉揉疼

对于孩子磕伤碰疼的事情,父母应该怎样处理呢?除了平日注意孩子的安全,在事情发生时,也应该尽量以轻松的心情相对,让孩子感觉到这是平常的,甚至是有趣味的事情。父母如果大惊小怪,容易吓着孩子,使其产生心理恐惧。

同时,还要教孩子善待“对方”。假如小板凳碰疼了他,我们决不会去打小板凳,而是安慰宝贝的同时,带着他给小板凳揉揉疼,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疼了”。这样做,不但没有让事物站在对立面,成为“加害”孩子的坏蛋,反而使其成为分担痛苦的朋友,并让孩子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

古诗滋养的孩子

在这一篇中,尹老师为了培养女儿的文化底蕴,会有意识地给她读诗,没错,仅仅是读诗,而不是“解读诗歌”,她说,我们对“难懂”的古诗容易产生错误想法,教孩子学古诗时,更注重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白话”。事实上,故事要避免的,恰是过度解释。

原因在于,一是对儿童理解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语言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解释反而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和语言美的破坏。

有些家长因为自己缺少读诗的爱好和能力,想到教孩子读诗,可能会觉得为难。其实没关系,只要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去读去背,这方面的修养自然会加深。孩子的领悟多半比家长更好,他在简单的诵读中,就能有好多收获。

而且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更容易唤起孩子的兴趣。

现在也有许多不错的古典诗词选读本,都有较为完备的注解,读懂应该没有问题。

这其实是提醒家长,要有长远的眼光。语文的积累并不靠背和练,而要靠沉浸和欣赏。

当孩子通过古诗词这样简短而凝练的文字入手,慢慢体会文字表达的美和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也是为什么小编喜欢给大家推荐诗歌的原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那就是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有意识地进行性教育、为孩子创造无需说谎的环境、培养他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

作者特别强调了“实事求是”这四个比黄金还珍贵的字,她认为,实事求是的对立面不是虚假,是虚浮——虚荣、浮躁,以及这之下的偏执和嫉妒等。一个孩子在未来生活的踏实度,取决于他成长中多大程度上受到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的影响,取决于他长大成人后的思维方式与这四个字有多接近。

对自己忠诚,听得见内心的声音,所做出的言行才符合自然规律。虚浮的人往往是没有看清自己的人,没有深入思考的人,所以被诱惑,被异化。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监工的,只会表面上暂时屈服。所以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做智慧的父母

面对家长,尹老师也提出了许多理念,她认为,不带孩子便是父母的渎职,要努力做“听话”的父母;家长应有能力兼顾家庭与工作,学会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学会开“家长會”,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每一个建议都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准确而凝练。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让孩子爱上吃饭,引导孩子睡觉、学习不怕吵;努力让孩子自觉少看电视,不怕犯错,与孩子平等相处,可以开一开“提意见会”。家庭还要与社会、学校联起手来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

当然,现在的家长还要学会避免许多坑人的教育误区,例如数量大、惩罚性、还有恶意评价的暴力作业,内容越来越满、花样越来越多的学前班,以及所谓的“网瘾” “儿童多动症”等等可能安在孩子身上的可怕标签,都是父母应该极力避免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作者用的很多例子是女儿圆圆的成长故事,不要觉得故事中圆圆很小,作者的教育方法就更多适合幼儿,其实,教育是始终如一且循序渐进的。

如果你的孩子正像书中圆圆的年纪,那么可以早点开始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如果孩子已经到了小学、初中的年纪,更应该根据这些真诚的教育建议,去改变已成习惯的消极的家教方式。

例如,面对儿童早恋,作者通过“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一节,既讲述了女儿圆圆小时候喜欢和男孩子玩,想和他结婚的童年趣事,也呈现了几个青春期孩子早恋的案例。

然而最后,她说,“主要不是如何进行爱情教育,而是成人如何以干净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理念理解孩子。不少孩子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侵害”。人很容易受到暗示,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最后,希望每一位家长真的能多花时间思考对孩子的教育,做智慧的父母。

尹建莉,教育学者,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代表作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从“小”读到“大”》。

猜你喜欢

读诗板凳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实事求是
第三个小板凳
板凳狗
读诗的窗口
小板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板凳狗
看花的人回过头来读诗
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和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