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不出的时间观念
2020-04-07年糕妈妈
年糕妈妈
是不是觉得自从孩子上了学,每天早上就都鸡飞狗跳的?
原因?
孩子变着花样地磨蹭呗!
起床磨蹭、穿衣服磨蹭,不是抠抠书、就是弄弄玩具;吃饭时瞅这里、摸那里,大人喊一声嘴巴才动一动;吃完饭拉臭臭,又抱着毛绒玩具坐在卫生间半天不起来……
结果,无论起多早,都会慌慌张张最后冲进幼儿园。
但是好说歹说,孩子怎么就是改不掉磨蹭这个毛病呢?
那现在想想这几个问题:平时穿衣服、吃饭都是孩子自己来吗?
孩子动作慢,大人会忍不住唠叨、甚至插手帮忙吗?
几点该做什么事情,5 分钟、10 分钟大概是多久,他知道吗?
是不是发现自家孩子平时自己做的事情不多,因为孩子动作太慢了吗?
不,是因为家长们觉得孩子太慢了,总是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插手。
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自己动手了。
而且也没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不知道做一件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大致应该花多长的时间。
这就不奇怪了,容易让孩子变磨蹭的三种做法,很多家长全中招了。
容易养出磨蹭孩子的这种家长,有你吗?
第一种:唠叨
很多家长最苦恼的,就是“我已经说了一万遍了,怎么就是不听呢”?
是不是很多家长在不停地唠叨孩子:你快点吃饭、你怎么还不吃饭、你快点把鸡蛋吃掉、快点再喝一口粥……
想想,如果换作是你在上班,老板不停地碎碎念:你快做报表、怎么还没有做、这个数据怎么还没出来……
是不是也蛮崩溃的?
要知道,就是因为说了一万遍,孩子才听不进你说的。
第二种:过度包办型
孩子不好好吃饭,就过去给他喂几口;孩子穿衣服慢了点,就冲过去说我来帮你,很多家长都会这么做。
我们觉得:孩子动作这么慢,还不如我来上手快一点。
可是一边什么都帮孩子包办、一边又总是催他快点,孩子的能力培养不起来,还要让他在规定时间里能做好一件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第三种:期望太高
很多人之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觉得自己 20 分钟能做很多事情,就要求孩子也在20分钟内做完一件事。
如果他没做到,大人就会有点生气:你在干嘛?怎么这么久了还是没做好?
但是孩子对大人的要求有的时候并不是不配合,而是能力没有到。
比如系一颗扣子,你要 3 秒钟,他可能就是要 3 分钟才能系好。
这个时候,大人吼得越厉害,孩子往往动作越慢:应激反应会让他因为紧张失去思考能力,反而更不知道怎么做了。
那如何解决孩子磨蹭的问题呢?
关键是做好时间管理
有没有发现,这些错误做法反映的都是一个问题: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时间管理不仅是秩序感、规则感建立的基础,也是解决孩子磨蹭问题的关键。
其实鸡飞狗跳和岁月静好之间,往往只差一个时间管理的距离。
想让孩子做好这件事一点都不难,你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知以及把控能力。
认识时间是时间管理的基础,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可视化管理。
3岁之前,家长可以先用沙漏让孩子感知时间的长短。
3 岁之后,家长就可以带他通过时钟来认识时间了。
可以在家里的签上放上大大的挂钟,以便孩子随时能“看到”时间。
虽然不懂几点几分,但每天一抬头就能看见,孩子自己也会慢慢就对 5 分钟、10 分钟,长针要走多久有了大致的概念。
再辅以大人的引导,对时间的认知就会慢慢建立起来了。
平时,家长们还可以和孩子玩各种强化时间感知的游戏。
比如穿衣服的时候,和孩子比赛:看今天能不能三分钟之内把衣服穿完。
這种时间挑战游戏,不仅能让孩子玩的特别开心,还能帮他更清楚地感知时间的长短。
教孩子认识时间的同时,明确的时间指令非常重要。
比起“快点快点!马上就要出门了”,告诉孩子“我再给你 5 分钟” “长针走到几就要走了”,效果要好很多。
除了认识时间,还要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把控能力——让他真的有能力做到。
很多时候孩子磨蹭不是他不想快点,而是身体能力真的没达到。
如果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去锻炼,一味责怪孩子笨手笨脚、磨磨蹭蹭又有什么用呢?
做好预期管理才能实现自我管理
孩子还没有那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明确把控每个时间节点,很多事情在过程中可能就已经忘记了。
所以家长一定要知道:首先自己要说到做到,才能指望孩子做到。
你需要不断提醒、强化孩子,他才能逐渐形成规则意识。
最后,还要特别提醒一下,有种特殊情况也容易养出磨蹭的孩子,那就是家长太忙。
有个同事有次忙过一段时间休假在家,爷爷奶奶就埋怨:只要她在孩子就磨磨蹭蹭、也不愿意配合大人的指令。
后来才发现,就是因为她之前陪得太少,孩子才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能跟妈妈多待一会。
这个时候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大人,因为无论孩子是磨蹭,还是发脾气,都是我们“欠”他的。
其实,孩子什么样子、怎么做的,都不在于我们告诉他什么,而取决于我们怎么引导他、影响他。
想给孩子养成好习惯是这样,培养时间管理能力也是这样,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