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东北抗疫,科学与外交的胜利
2020-04-07王哲
《国士无双伍连德》作者: 王哲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年: 2020年2月页数: 328定价: 66.00元
1910年12月18日,晚,天津,陆军军医学堂。
伍连德接到外务部急电,召他火速进京。“外务部?”伍连德非常意外。外务部为六部之首,联络列强,权力极大。可是军医学堂属陆军部,外务部召他这个陆军官员干什么? 伍连德打开电报,内容很简单,署名的是Alfred Sze。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说过。他就是外务部右丞施肇基。
伯乐之遇
北京,东城的一个四合院前,伍连德刚走下车,一个儒雅的中年人已经出现在门口,用英文兴奋地打招呼:“伍博士,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伍連德认了出来,这个人1905年来过槟榔屿的,是端方、戴鸿慈率领的清政府宪政考察团的随员。当时他还特地详细询问了自己的情况。对,他就是施肇基。施肇基告诉伍连德,上次在槟城见面以后对他印象极深,所以当听说袁世凯打算聘用专家改革陆军军医学堂后,便极力向袁世凯推荐,促成他回国服务。伍连德至此才恍然大悟,原来促成他来到中国,是施肇基的功劳。
年长伍连德两岁的施肇基是近代中国著名外交家,一生为中国贡献颇多,而举荐伍连德之事却少为人知。当年端方、戴鸿慈率团周游列国,考查有之,游山玩水也有之,停留槟榔屿这颗东方明珠就纯属公费旅游了。这种假公济私从晚清开始便存在着,多少官僚出出进进甚至吃喝嫖赌。可是随时随地为国家留意人才,在南洋小岛上发现并举荐了一位盖世无双的奇才的,恐怕只有施肇基一人。
施肇基告诉伍连德,哈尔滨一带发生大规模鼠疫。估计已经发生一个多月了,具体情况不十分清楚,据报已有不少中国人和俄国人死亡。施肇基沉重地说道:“此事不仅关系千百万黎民百姓之生死,还关系东三省是否依旧为我大清版图。”
原来,施肇基刚刚卸去哈尔滨道台,对那里的情况很了解。哈尔滨虽然是大清国土,但是可以说是控制在俄国人手中,居民中俄国人占大多数,有10万之众。中国人在那里有个两万多人的居住区,此外城中还有不少日本侨民。
现在,由于鼠疫突起,地方上没有能力加以控制,因此俄日双方对清朝廷施加压力,都要求独自主持北满防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俄日两国是想借此机会,夺我东北主权,因此朝廷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施肇基继续介绍道,驻华西方使团一方面不愿意俄日任何一方独霸东北,另一方面也惧怕鼠疫传到全球,同样给朝廷施加压力,要求尽快控制东北鼠疫,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决定,从军中选派医官任钦差大臣,全权负责东北防疫。听到这里,伍连德心中一动。只不过片刻之间,伍连德开口了,“施大人,我接受外务部的任命。”
指挥权之争
伍连德到达哈尔滨后,为了弄清病源,着手解剖了一具死难者尸体。12月30日,细菌培养基上出现鼠疫杆菌团,证明病人血液中存在活的鼠疫杆菌。伍连德致电施肇基:经证实,哈尔滨流行的是鼠疫。这是他到达哈尔滨的第六天。当时,东三省出现黑死病的消息,随着电报很快传遍世界。伍连德在几日之内用现代医学的办法查明病因,资料完整,证据确凿,让清政府很有面子。
但是驻华外交使团,以自义和团运动以来所未见的强大的外交压力,迫使清政府尽快派遣更多的医护人员去东北。可是当时的中国,哪里去找足够的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医护人员?
1911年1月2日,首批增援人员赶到哈尔滨,但只有一个人,此人是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法国人迈斯尼。
但是,没想到一场风波发生了。伍连德通过调查研究,认为现在这里流行的是一种过去没有被认识的鼠疫,是肺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因此采取的措施要以隔离为主;迈斯尼却认为,既然是鼠疫,现在就应该大力灭鼠。而且很不客气地说:“你们中国政府应该听我的建议。我才是中国的鼠疫权威。”
原来,迈斯尼作为北洋医学堂的首席教授,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希望能大显身手。但是他心中有个疙瘩,就是不愿意受一个比他小十几岁的人指挥,希望取代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总指挥。
伍连德也是在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的人,因此在究竟应该隔离还是应该灭鼠这个预防措施上,两个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争论中火药味越来越浓。看来除了报告施肇基以外别无选择。
平静下来后,伍连德草拟了一份发给施肇基的长电,详细说明了这次谈话的情况,并请求辞去东三省防疫总指挥的职务。迈斯尼也向北京有关方面,包括外交使团要求接管东三省防疫。
伍连德的辞职电文发出去38小时后,外务部终于回电了。38小时,难道北京不知道鼠疫前线分秒必争,每一分一秒都是生命?在这38小时里北京发生了什么事?难道对施肇基来说,这是一件难以决断的事?
伍连德在东北采取了各种防疫措施,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
沈阳一处防疫医院外,一群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1911 年鼠疫期间,当地医生很是缺乏。
东北防疫不是儿戏,一旦失败,朝廷一定要追究责任,起码要找出替罪羊,去应付洋人。除了在前线的伍连德外,首当其冲的就是举荐伍连德的施肇基。如果用迈斯尼,无论成败都可以堵住洋人的嘴。而且,俄国、日本、法国的专家都认为是腺鼠疫,只有伍连德一个人坚持是肺鼠疫,这牵扯到防疫的具体措施。如果是固执的伍连德判断失误,将连累施肇基掉脑袋。
满朝冠盖,能躲就躲,能推就推。只有施肇基一个人,要周旋于洋人、将军、大臣和满清王公之间。他想到最近重建的海军部的副大臣谭学衡与伍连德有旧,何不妨先从他那里着手。等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谭学衡拍案而起:“施大人如此看重我伍兄弟,谭某岂有不从命之理。海军部可下发命令,命迈斯尼返校。”
办妥了海军部的事儿,施肇基回到外务部。法国使馆刚刚送来照会,要求让迈斯尼代替伍连德出任东三省防疫总医官。怎么办?施肇基有了主意,他来到英国使馆,求见英国公使朱尔典。
“岂有此理!”朱尔典一听原委火冒三丈,“法兰西的军医不过上三四年大学,而剑桥大学医学博士除了上学,还要到医院实习、去各地进修,往往要九年时间,其水平岂是军医所能比的?更何况据我所知,伍博士是当年剑桥医学毕业生第一名,也是同届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他的同学很多已经是大英帝国各地的医学支柱。难道这位在医学方面成就颇多的人还不如一名军医?法国人也太自不量力了。”
施肇基道:“以公使先生所见,朝廷应该支持伍博士的见解?”朱尔典道:“当然了,贵国政府选派大英帝国培养的伍博士任钦差大臣的舉措十分正确,伍博士到哈尔滨后,很快确定了病因,说明他是主持防疫的最佳人选。此事绝对不能为法国人所更改,我是驻华使团团长,法国的照会不必担心,此事由我去交涉。还有,我马上以大英帝国的名义,不,以驻华外交使团的名义照会贵国政府,支持伍博士继续主持满洲防疫。”
出了英国使馆,施肇基驱车飞奔,赶回外务部,拿出早已写好的电报,有些颤抖地签了名,吩咐:“快,快,给哈尔滨回电。”电文写道:免去迈斯尼参与鼠疫防疫的任务,伍连德继续主持东北鼠疫防疫。放下电报,精神一振的伍连德走出实验室,重新主持工作。国难当头,伍连德和施肇基,要合力托起中国东北的蓝天。
关键一举,制胜全局
1911年1月31日,大年初一。大清早,傅家甸坟场便开始热闹起来。很长时间见不到这么多的人了,大家从四处赶来,观看开天辟地头遭的大规模焚尸。
在这件自古所未闻、环球所未有的大事上,还是施肇基,再一次一肩承担,让不可能的事成为现实。他花了三天时间,说服了摄政王和各部大臣,顶住了卫道士的压力,使朝廷同意在哈尔滨大规模焚烧尸体。为了压制可能的反对意见和郑重起见,还特意用圣旨的形式,给伍连德以最大的支持。在这次东北鼠疫中,清政府能完全听从专家的建议,施肇基居功甚伟,而清廷主政者也表现出难得的开明。
刚刚下达批准焚尸的圣旨,哈尔滨鼠疫疫情马上得到控制,朝廷视之为天意,摄政王尤其沾沾自喜,不仅视为非常之时之英明之举,而且以为君命天授,对鼠疫防疫更为重视。这次大规模焚烧尸体在全球激起极大反响,被公认为是东三省鼠疫防疫的转折点。世界舆论对清政府佳评如潮。
1911年4月3日,上午十点,东三省总督锡良、中国政府特使施肇基率领大批官员,微笑地站在会议大厅的门口和与会代表一一握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开幕了。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墨西哥和中国等11国代表按预先安排,一致推选中国政府首席代表、东三省防疫总医官伍连德为大会主席。
会议的圆满结束,为清政府东北防疫画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句号。各国政府对清朝政府在这次鼠疫大流行中的表现予以极高的评价,视为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开端。朝廷对专程来华参与防疫的专家十分重视,破例让他们参观紫禁城,并在颐和园举行招待会。
(责编:栗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