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与盗墓
2020-04-07马未都
马未都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现场。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绝对是一个“金光灿灿”的朝代: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中也印证了史书上西汉“多金”的记载。
考古跟盗墓的区别,在于它的专业化。盗墓人是没有道德的,进去就是奔着东西去,一定是找值钱的东西拿,拿了变钱,什么都不管。而考古和盗墓的思路却截然相反,考古工作者虽然也要进入陵墓之中,但是他们的目的在于研究。考古的人是绝对不会威胁到墓葬中一丝一毫的文物,他们开采的前提条件也是保护文物,如果遇到无法取出的文物,他们就会在当地保护起来,绝对不会擅自移动。
盗墓、考据与中西考古的区别
今天我们说的考古学,是西方人带来的一个全新概念,但中国人很早以前就有自己的考古学。我们考古学的鼻祖叫吕大临,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陕西人,著有《考古图》;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著有《集古录》;这些都是有关考古的著作。
当时的考古学,按今天的话说叫考据学,跟西方科学意义的考古有很大距离。中国的考古学,是用甲证乙、乙证丙、用丙证丁的考据方法,以孤证不立的态度研究文物,认定其年代和功能。西方考古学以出土为准,就是挖地下的东西,不管是谁的,挖掘出来以后,经过科学分析,或者有当时埋葬的准确记录。中国的墓葬里很多有墓志,把墓主的生平说得清清楚楚,让后人知道了这个时期文物的标准。文物是标形学,历朝历代都有墓葬,只要从墓葬出土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一个标准,我们参照这个标准,就很容易判断出另外一个年代的历史状态。
真正现代意义的考古也就一百来年,最初是英国人和美国在做。100年前,他们成立了考古队,去两河流域考古。当时欧洲强国组织的科学考古队,都是到别人的地界上去挖,挖完了就把人家的东西分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有一个展览,展示的是距今五千年的苏美尔文明,那些从乌尔墓里发掘到的东西,令人震惊。我每次站在那些文物面前,怎么也不能想象它是5000年前的东西。
如果站在一个高层次的角度去看挖掘墓,不管你是盗墓还是文物发掘,我想墓主人肯定是不高兴的。中国历史上由于有厚葬的传统,不惜成本把大量好东西埋到地底下,导致后人觊觎地底下这笔财富。
妇好墓与曾侯乙墓
1949年以来,有几个著名的墓葬,是用科学意义的考古把它挖开的,比如妇好墓。早在民国初年,安阳小屯就有大量文物出现。如器皿、青铜、玉器等,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甲骨文。在认知甲骨文之前,人們认为中国文字到金文为止了,再往前就找不着了。
北京琉璃厂是一个商贾云集之地,有很多人最初把所谓的“龙骨”当中药卖到药铺,后来发现上面刻有符号。当时并不认为它是文字。汉字之所以优美,除了有硬笔划,如横和竖,还有软笔划,如撇和捺。撇和捺是弧线,但甲骨文中没有,因为是刀刻的,笔画都是直的。后来,学者王懿荣、罗振玉、刘铁云(刘鹗,《老残游记》作者)等人发现,甲骨上的刻痕就是一种文字。刘铁云当年买了很多甲骨,他著有一本书叫《铁云藏龟》,龟就是甲骨,有的刻在龟板上,有的刻在骨头上。
1976年,人们在小屯村西北平整土地时,偶然发现了妇好墓。妇好墓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座殷商时期未被盗掘的墓,出土的文物数量惊人。
妇好是武丁的妻子,武丁有60多个妻子,她是原配。妇好墓葬里出土了很多重要的文物,由于是科学挖掘,数量精确到个位,出土的文物有1982件。墓里所有的东西,都是那个时期的文化代表,而且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未被盗掘的大墓还有湖北出土的曾侯乙墓。曾侯乙墓出土的时间,比妇好墓晚两年。在曾侯乙墓出土活环玉器之前,所有人都认为活环工艺是清代才有的,认为这种工艺是清代乾隆之后的淫巧之作。但是在春秋晚期战国早期,居然就有如此完备的活环,这是让文物界震惊的文物。记得有一年,我和朋友去湖北省博物馆看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金杯、金勺、玉器、青铜器,每件都是精美至极。
在春秋之前,所有的墓葬本身都没有防盗意识。我们看到妇好墓和曾侯乙墓,都没有一点防备之心。盗墓成风,很大程度都是战国以后,尤其到了汉代以后,盗墓就变成一个职业了。在这之前人是有约束的,《周礼》对人的约束是非常大的。过去说某个人干坏事,最坏的事是掘人家祖坟,盗墓是为人所不齿的勾当。
厚葬文化与考古
盗掘最疯狂的时候,一定是社会秩序最乱的时候。整个社会失控,很多人就会盯住地下这份财产。这份财产本应是全民共有的财产。
汉墓十墓九空,因为汉墓是封土的。封土是什么意思?就是堆一个坟堆,有了坟堆就有标志物,有了标志物,再有防盗措施,也会被人盯死。
中山靖王刘胜及其王后窦绾的墓的出土文物让人惊叹不已。这是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玉衣是汉代皇帝和王公贵族葬服,是古代帝王追求金身千年不腐的手段,按等级分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中山靖王的金缕玉衣长1.88米,共用了2498片玉片和1100克金丝,加上随葬的直径约200mm众多玉块,其棺内配置非常奢华。
考古人员在1972年发现辛追夫人所在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她出土时全身湿润有弹性,部分关节是可以活动,几乎和鲜尸相似。辛追夫人生活的那个年代距离考古人员发现墓葬已经有两千余年了,当时辛追夫人出土后震惊世界,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历史这么悠久的湿尸。
由于每个墓葬的葬制不同,地理环境不同,也由于盗墓贼的身份不同,大部分被盗掘的墓中,都会有残留文物。大葆台汉墓中竟然残留了3000多件文物。老山汉墓挖开以后基本上空空如也,让所有人大失所望。
讲考古,本意是希望今天的人知道古代人的成就,因为古代没有今天这么好的记录手段。我们很难查到古代关于当时的文化以及科学成就的记录,古代著作言简意赅,需要今天的人去解释,所以提倡科学的考古,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过去。我们当然想知道老祖宗的过去,但是我们想过未来的人吗?比如100年以后的中国人,比如500年以后的中国人,比如1000年以后的中国人,他们怎么看待我们今天的考古呢?也许那时候有更好的考古方法。
古人下葬的时候埋进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有意无意地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去破译他生前的生活,破译历史上的标高,是有极大帮助的。
我们说的汉墓,是指诸侯以上的大墓,比如徐州著名的龟山汉墓、狮子山汉墓。有机会去徐州的人,一定要去龟山汉墓看看,看了以后你会觉得震撼。
龟山汉墓挖了十多年,大概是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它依山而建,跟中原的墓葬是有区别的。徐州的山多,山上的石头都特别硬,属于灰岩石。
龟山汉墓有两个墓道,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古人的能力。这墓道非常长,我站在那个空间中,感觉墓道有100米,实际上只有56米。它有多高呢?大概有1.78米,我就1.78米,但穿着鞋在里头就不能正常走路,多少得哈着点腰。这墓道,就像拿机器切出来似的那么平,在墓中打出一道激光红线,就能看到这墓道有多么直。
汉代早期的墓葬经常是不同墓不同穴,是指夫妻。后来同墓不同穴,就是各睡各的。最早是各睡各的屋,后来变成俩人睡一个屋,但各睡各的单人床。龟山汉墓的这两个墓道是平行的,平行的误差在整个墓道中不超过5毫米。经过计算,假设从徐州就按着这个误差走平行线,大概一直走到西安才能相交。可古人用什么方法完成的?当时又没有仪器。他们用什么方法凿出来这两个墓道?刘夫人墓室的前厅和棺室及石柱上分别留有乳头状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规则排列,绝非工艺点缀,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最令人称奇的是,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被称为“楚王迎宾”。这一形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有人认为它是长期渗水所致,但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有人认为是由于岩石石质不同而形成,但它为什么偏偏出现在楚王棺室呢?这也成为龟山汉墓的最大谜团。
建造墓穴的石头非常坚硬,选择这么硬的石头就是怕后人盗墓。新的防盗措施是塞石,他们根据墓道的宽窄,每层堆放了13块巨石,一共两層26块,一块石头大约六七吨重,石头和石头摞在一起的时候,一个硬币都塞不进去。人工把石头依次推进墓道。因为跟墓道大小基本一致,推进去以后就甭想拿出来了。当把墓主人安葬完毕,所有的事情都做完的时候,就把石头依次推进墓道,换句话说,即便你找到这个墓道,也抠不出来这里头六七吨重的石头。而今天的人都把它们弄出来了。他们怎么做到的?就是在石头上打一个蚁鼻孔,从上侧往斜下方打,从下侧往斜上方打,把它打穿,打穿以后挂住钢索,把石头给拽出来。
可是墓道打开之后,盗墓贼发现这墓原来被盗过,耳室空无一物。所谓耳室就是像耳朵一样的小屋,整个墓道旁边都是一个一个小屋。由于墓道比较长,有一到两个耳室没被盗掘,仅这小耳室出土的文物就让人非常吃惊了。大量精美的玉器,从玉质到工艺,你难以想象是2000多年前的杰作。
未被盗掘的三大名墓
1949年以来发现了三座未被盗掘的汉墓。第一个是1968年发现的河北满城汉墓。军队修工事,一炮就崩出来了。战士下到墓穴以后,手搭凉棚拿电筒一照,立刻就跑了上来说:“不得了了,里面全是金子。”这个汉墓是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发掘的,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亲临现场指导。这个墓葬完全仿宫殿,非常宏大。
满城汉墓属于诸侯一级的大墓,居然未被盗掘,这让所有的学者震惊又欣喜。墓主人是中山靖王刘胜,汉书说他乐酒好肉。这里出土的最重要的文物是什么呢?有大家熟知的长信宫灯,鎏金,姿势优美,灯罩可以活动,大袖子里走烟,烟直接进入水里,完全环保。
满城汉墓的发掘还让世人见到了金缕玉衣。之前,金缕玉衣只有文献记载,谁也没有见到过。还有错金银的博山炉,也非常漂亮。
汉代诸侯一级的大墓,未被盗掘的还有两个。
其中一个是1971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有一万多件——只要是大型汉墓,出土的文物都是万级的。比较多的是丝织品,有一件纱衣,从头到脚下来仅有49克,不到一两。还有大量精美的漆器,写着“君幸酒”“君幸食”。
更重要的是一具老太太的遗体。两千年尸身不朽,出土时身上竟然有弹性,头发都是黑的。经解剖,发现老太太死前几个小时吃过香瓜,可见她是抱病身亡的,有可能是心脏病。
另一个是南越王墓。南越王墓博物馆基本上是按照原始状态布局的,除了展出大厅,整个墓道什么的,都允许游客进去参观。南越王赵佗是北方人,当年被秦始皇派到岭南。过去老说南方有瘴气,也就是湿气,北方人不适应。但赵佗非常适应广州的水土气候,且乐此不疲,不愿意回去,就在远离中央的地方称帝。
在墓室的主棺室,考古队员在墓主胸腹位置发现一枚龙钮“文帝行玺”金印,印面边长3.1厘米,宽3厘米,通高1.8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为98%。印面阴刻“文帝行玺”四个字。这文帝是谁呢?是他的孙子赵眜,也叫赵胡。为什么赵佗的儿子们都没继承这王位?因为赵佗长寿,他的儿子们都比他早逝,孙子就直接接了爷爷的班继承了王位。
那么赵佗的墓在哪儿呢?在古代,孙子的墓一定是跟爷爷的墓有联系的。有人认为,赵佗的墓葬就在越秀山内。如果赵佗的墓被发现了,倘若未被盗掘,我想出土的文物优于南越王墓。
洛阳铲,李鸭子的天才发明
考古和盗墓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考古是正面,盗墓就是背面,是不可见人的一面。但有意思的是,做这两件事都要使用同一个工具,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洛阳铲。
洛阳铲顾名思义是在洛阳发明的。过去有一种说法,叫“生在苏杭,葬在北邙”。邙就是邙山。洛阳铲什么样子呢?洛阳铲基本上呈筒状。是一个叫李鸭子的人发明的,据说李鸭子在吃包子的时候,看人家有那么一个铲,一下子突发灵感,觉得那铲能带起土来,就发明了洛阳铲。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洛阳铲的发明是受马蹄的启发,马在奔跑的时候,尤其在泥地奔跑的时候,马蹄铁会带起很多土来。
洛阳铲如果使用的得手的话,一个直径20公分左右的洞,往下打个10米20米,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就能打完。洛阳铲打下去的时候,往上一提,一看土层,专家或盗墓贼都能判断底下的墓葬是什么墓,会不会出东西,这就是洛阳铲的功效。今天探土方,依然会用洛阳铲。
明代梁庄王墓出土文物。
举世闻名的洛阳铲,随着影视和文学作品的描述而慢慢被人们听说,然而见过其真面目的人并不多,实际使用过的更是寥寥无几。其实这种工具的结构本身非常简单,使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呈半圆柱体的铲头可以将地下的土带出地面以判断其性质。如果是夯土甚至带有一些漆皮等人造物,那自然是有墓葬或人工遗迹埋藏于此。如果带出的是生土(既未被人为改造过的土壤),那么要么就是此处无墓,要么就是已经见底。
盗墓与反盗墓
因为盗墓的出现,汉代以后的墓葬就开始考虑反盗墓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叫深埋,埋得越深,你挖起来就越困难。为了防止被盗,古人还发明了一种墓,叫流沙墓。沙子是活动的,一站上去就往下陷,很快就会被活埋了。流沙墓就利用这个原理,在墓葬前后左右5个方位灌满了流沙,一般厚达两三米,盗墓的人一挖到这儿,盗洞就给迅速填满了,而且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有的流沙墓里夹杂几百斤重的石头,一旦被砸中,就有生命之虞。
流沙墓成本巨大,要在前后左右布满很多沙子,而沙子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历史上发现的流沙墓并不多,也没看到它多有效。
于是,真假墓出现了:设置多个坟冢,让你搞不清楚真墓所在。只能挨个找去,找到的可能全都是假的。
还有另一种真假墓,是在墓里做一假棺椁。一般情况下,他会把假的棺椁搁在表面上,在墓下侧再挖深一个坑,把遗体葬在最下面。盗墓贼进来以后,掀开棺椁一看是空的,以为被人捷足先登了,就沮丧而归。
盗墓小说和一些電影中,极力渲染墓中暗藏的诸多杀机,比如弓弩。但它是不可能长时间保留一定的动力的。所以弓弩这些东西,就是吓唬人用的。
再有就是毒气。进入墓穴,先拿蜡烛或油灯试一试,忽的一灭,就证明有毒气,赶紧上来。还有,人下去的时候时拎一笼鸟,因为鸟对气体非常敏感。实际上,古人在墓葬中放毒是有限的,最多的就是传说中的秦王陵,水银泻地,底下有水银成江海。有没有水银呢?考古工作者去勘察的时候测试,秦王陵附近土中的汞含量,超过正常值几百倍,证明史书上的记载是可信的。但是它要成为江海,要在墓底下成为水银的江海,那是不可信的。事实上,墓道中的很多毒气是天然来的,比如长期不通风,以及微生物的繁殖。
所有反盗墓的措施,今天从科学的角度看,都是一种夸大其辞的谣传。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吓唬盗墓贼的。在考古过程中,唯一能看到的反盗墓措施是什么呢?就是塞门石。比如定陵,当年皇上都安置好了,最后一个人退出墓室,把门关上,门后面有块石头顶着这门,当门关上的时候,这石头就落到应有的位置卡住了。它上头有个槽,卡住了就再也起不来了,你想推开这个门是没有可能的。那考古工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打开的呢?很简单,一根铁丝挂住它,一扽就扽开了。所以说,任何反盗墓的措施,在盗墓贼和考古工作者面前都是不起作用的。
盗墓贼“唤醒”梁庄王墓
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荆门市和钟祥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参加,共同对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梁王墓进行了发掘。
这个墓是怎么被发现的呢?盗墓贼选在那年的春节动手,百姓过节放炮仗,为了营造喜庆的过年气氛,盗墓贼放炮是为了炸开墓穴。盗墓贼放了一炮后,全村人都跑出来看是谁放的炮这么大动静,几个盗墓贼眼见事情败露落荒而逃。村民看到梁庄王墓已炸开一个大口子,赶紧上报,国家文物局批文进行抢救性挖掘。
看到被炸现场,大家都觉得凶多吉少了。考古人员一点一点清理,打开墓道,里面有两米多深的污水,什么都看不见。几台抽水机往外抽,等水彻底抽干净以后,竟然发现里头没有动过。大金盘、金壶都在原地摆着。
这个墓出土的文物总共5100件,5000多件文物中,最重要的是金器。金器的累加重量有20公斤,这些金器上面有很多是镶嵌宝石的。为什么会镶嵌那么多宝石呢?因为永乐下西洋,并不是穿过大西洋走,而是沿着东南亚的沿海走,他从东南亚带回来很多很多宝石。那些宝石跟今天的宝石是有一定区别的,它都是那种类似彩石似的宝石,有红色的(所谓红色是有点紫,红中发紫发粉),有黄色的,有蓝色的,有绿色的,非常漂亮。这些首饰展出的时候我去看过。
我一直提倡要多去博物馆参观,因为每一件文物都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隧道。记录历史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文字,但文字记录的历史,除了经常被后世修改,还带有写史人主观的愿望;第二个途径就是实物,证物不言,所有的证据虽然不能够说话,但它能准确地传达历史提供的信息。文字记载的只是半部历史,另外半部让文物告诉你。
(责编: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