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干预对城市中青年人群睡眠障碍的疗效研究

2020-04-07张冠男张建赵宁宁齐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有氧运动睡眠障碍

张冠男 张建 赵宁宁 齐华

摘  要:目的:通过对低运动水平城市中青年睡眠障碍人群进行运动干预,观察运动对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有氧运动与抗阻力量训练相结合的干预方式,为期12周,测试运动干预前后PSQI得分和受试者日间功能状态。结果:运动干预后受试者PSQI量表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5个成分得分均比运动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基础心率有所下降、握力显著提高、综合反应时显著降低、线条追踪结果显著提高。结论:有氧运动和抗阻力量训练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对城市中青年人群睡眠障碍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受试者日间功能紊乱有了显著改善。

关键词:睡眠障碍  有氧运动  抗阻训练  日间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014-02

睡眠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必须过程,良好的睡眠是反映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特别是中青年人群,这一群体的工作、家庭、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各个方面都在面临考验,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重压导致睡眠障碍。目前,失眠的治疗策略强调非药物疗法作为首选治疗方法,而运动疗法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经济的非药物疗法,也被认为是失眠治疗方案的有效替代、补充疗法[1]。运动疗法是以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改善生理、躯体、精神和心理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最终引起人体内部宏观和微观变化的一种疗法[2]。本研究通过对低运动水平城市中青年人群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观察运动锻炼对睡眠障碍的影响,为运动干预睡眠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8~65岁的城市中青年睡眠障碍人群12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匹兹堡睡眠障碍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7分;年龄18~65岁的中青年城市人群;低运动水平人群;通过运动前健康筛查和运动禁忌症调查表的排查[3];自愿参加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和PUBMED检索和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受试者基本信息、疾病史、家族史及平时锻炼情况,筛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疾病、肺部疾病和患有运动障碍性疾病者。

1.2.3 实验法

通过自身对照法对比12名受试者试验前后的睡眠状况和日间机能状态。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运动干预前后通过PSQI量表测试来评价受试者睡眠状态的变化,并通过基础心率、握力、综合反应时、线条追踪测试来评价受试者日间功能状态的变化。

运动干预方案为每周3次力量训练,每周4次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均由专业体能教练指导练习,有氧运动由受试者自主安排。力量训练时间为40min,包括基础力量练习、小肌群力量练习、躯干稳定性力量练习;有氧运动时间40min,可选择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蹬椭圆机、游泳等。通过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本文采用卡沃南(Karvonen)公式法计算受试者靶心率,卡沃南(Karvonen)公式: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0.6~0.8)+安静心率。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使用Excel和SPSS 18.0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对比,P﹤0.05表示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干预前后PSQI得分对比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运动干预前PSQI平均分值为10.92分,按照国内PSQI得分评价标准可判定为睡眠差(PSQI≥8),运动干预后降到了6.08分,按照国内PSQI得分评价标准可判定为睡眠一般(4

PSQI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分。经过运动干预,受试者睡眠质量平均得分由2.17降到1.08,下降了1倍多,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受试者主观感觉由较差变为较好,睡眠质量有了明显好转;入睡时间平均得分由2.0降到1.42,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受试者入睡潜伏期明显缩短;睡眠时间平均得分略有下降,由1.17降到0.92,受试者睡眠时长普遍提高到6~7h;睡眠效率为睡眠时间与卧床时间的比值,运动干预后受平均得分由1.75下降到0.67,睡眠效率达到75~84%,表明了受试者睡眠效率有明显提高;睡眠障碍包括夜间易醒、夜间去厕所次数、呼吸不畅、咳嗽或打鼾、做恶梦、疼痛不适等条目,经运动干预,受试者的睡眠障碍平均得分由1.50下降到0.83,表明受试者的夜間睡眠紊乱情况得到明显好转;催眠药物的平均得分略有降低,运动干预前仅1名受试者使用催眠药物入睡,运动干预后该受试者停止用药;日间功能障碍平均得分有显著性降低,由2.25降为1.17,受试者白天困倦发力、精力不足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2 運动干预前后受试者日间功能状态对比分析

本研究通过基础心率、握力、综合反应时、线条追踪测试来评价受试者日间功能状态的变化。由结果可以看出,受试者经过为期12周的运动,基础心率值略有下降,均值由69bpm降为64bpm,但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基础心率的属性有关,一般健康人群不会产生过大波动。握力均值由34.22kg提高到41.81kg,与运动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运动锻炼,受试者的肌肉力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综合反应时由356.65ms下降到315ms,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受试者反应速度明显加快,直接反映出日间功能状态的提升。线条追踪数量由13.06条增加到18.87条,显著提升,反映出受试者注意力稳定性的提高。这4项指标均有所优化,反映出受试者白天功能状态好转,侧面反映了睡眠状态的改善。

3  讨论

研究中运动干预方案采用有氧运动与抗阻力量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多样的运动方式更受中青年人群欢迎,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交替进行能较全面地锻炼人体多方面机能。有氧运动具有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身体耐力、减脂、缓解压力等作用,抗阻训练可以延缓肌肉衰老,提高基础代谢率,改善平衡性、协调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交替进行可以较全面的锻炼身体各部分机能,使身体获得较大收益并释放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改善睡眠状态。研究中制定的训练方案为每周3次力量训练,包括基础力量练习、躯干稳定性力量练习、小肌群力量练习,能够较全面地锻炼到身体大肌群、躯干小肌群和关节肌群,由于受试者对运动锻炼的适应有一个过程,所以练习组数和每组间歇根据受试者当天的状态制定,具有动态变化。每周4次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间隔开,自主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场地,心率由卡沃南公式计算得出,靶心率范围约为120~160bpm。

通过研究发现,受试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中得分最高的3项分别为日间功能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潜伏期,而应用催眠药物和夜间睡眠障碍得分较低,表现出夜间睡眠潜伏期长、主观睡眠质量差和白天功能紊乱的特点,这与城市中青年人群的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日间功能紊乱是睡眠障碍的直接后果,表现出白天精力不济、健忘、疲乏、反应迟钝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设立了基础心率、握力、综合反应时、线条追踪4项测试内容,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经过运动干预,受试者的日间功能障碍有了明显好转,力量、反应速度和注意力均有显著提高。

4  结语

(1)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测试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和抗阻力量训练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对城市中青年人群睡眠障碍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2)经过运动干预,受试者基础心率有所下降,握力提高,综合反应时缩短,线条追踪数量增加,运动干预后受试者日间功能障碍有了显著改善。

参考文献

[1] Passos GS,Poyares DL,Santana MG,et al.IS exercise an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chronic insomnia[J].Clinics,2011,67(6):653-660.

[2] 胡永善.运动疗法应用研究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

[3] 王正珍.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27,62-64.

猜你喜欢

有氧运动睡眠障碍
非运动性症状对帕金森病的影响探讨
从五禽戏看有氧运动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有氧运动对骨密度的促进作用
母系遗传对有氧耐力运动项目运动员选拔的影响
中药治疗海洛因依赖患者应用美沙酮维持治疗后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体育教学中的跳绳运动创新思考
某社区门诊苯二氮类助眠药处方情况及分析
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