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商务英语教学应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
2020-04-07吴春芳
吴春芳
摘 要:中西方国家因为历史沿袭、风俗习惯、价值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政治制度不同,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正确处理这种文化差异是顺畅、有效进行商务活动的保障。在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讨、了解、熟悉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在实际商务活动中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中职商务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商务活动
学习商务英语不可避免要接触到西方国家的文化。从日常谈话中的问候、告别、称赞、致谢、道歉,到历史沿袭、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西方文化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共性,也存在差异。语言表达方式和交流上有许多地方存在共性,但是存在的文化差异也很明显。如果教学中忽视了文化差异,不仅影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商务活动过程中常常造成语言的误用,引起很多误解和冲突,无法顺畅沟通。
一、现状
中职商务英语有关“文化差异”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现行商务英语教材中,几乎没有哪一本教材,设置专门的单元介绍中西文化差异
中职学校现在使用的这些教材,例如,刘秋梅主编的《商务英语听说》( 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8月),韩丽主编的《商务英语听说》(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月),张海波主编的《电子商务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8月),以及向丹辉、谭莉主编的《商务英语视听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2月),内容编排方面已充分考虑了实际的商务情境,涉及了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方便实用。但是在这些教材中,基本没有专门章节介绍与中西文化差异的内容,甚至前言里面也很少提及尊重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2.中职教师在商务英语课上较少和学生探讨学习商务英语时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
笔者在英语教师同行中,做过有关“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这个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涉及文化差异的地方,有些老师会解释一下,部分老师完全不解释,很少老师和学生深入探讨重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和意义。他们把重点放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设计逼真的商务场景,培养学生听说等实用语言技能方面。
第二,老师很少或几乎没有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商务活动中忽略文化差异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和影响。
第三,学生基本没有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概念,没有意识到重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和意义。笔者在开设商务英语这门课的班,做过“文化差异知多少”这方面的问卷调查。问卷中有一题:“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什么含义?在西方文化中有什么含义?很多学生回答不上来。中职学生常说“666”,认为 “666”表示“很溜,很厉害,很成功”。实际上,在中国,“6”象征着和谐、吉利、关爱、孕育等,象征著走好运,事业顺利。“六六大顺”就具有祝福别人事业发达的意思。国内商业领域,常以“6”为吉祥数字。但是,“666”在西方文化中是“恶魔、撒旦和一切反基督者”。“兽数六六六”是魔鬼的象征。老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这类常见的例子入手,引导学生探讨了解中英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逐步建立“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概念,充分了解并重视这种跨文化差异。
二、中西文化差异概述、具体表现
1.概述
霍夫斯坦特认为: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中的人们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区域或国家的这种程序互有差异。文化差异即是指因地区不同,各地区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异同而产生的差异。
2.表现
(1)日常问候语、称呼的差异。中国人在朋友见面时,爱说这些问候语: “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Where have you been?” 实际上,问话人并不想知道对方去哪,只是为了礼貌而已。但对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听后会不高兴,这是触犯他们的隐私权。他们的反应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你管得着吗!)在朋友见面时,西方人通常说Hello、Hi、“Nice to meet you.” 等等。
(2)称呼。在汉语里,“小刘” “李老”等,是很礼貌、亲切的称呼语。但若称呼一位美国人,却是极不礼貌的。在中国,直呼其名在很多场合则显得不够尊重他人。而美国人很随便,喜欢用名字称呼对方,以示亲切,除非对方是上级领导或在正式的场合。在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习惯在他人的姓氏后面加上所从事的职业或担任的职务,充分反映对方的身份、职务、地位。而西方人简单地以Mr、Mrs、Miss与姓氏相连称呼他人。只有少数职业或职务可用于称呼,如医生或博士,称Doctor,主持法庭审判的人,称Judge等。
(3)风俗习惯差异。中国人在和亲戚朋友同事交往时,会主动关心、了解他人的年龄、职业、婚姻、家庭状况。在西方人眼里,这是在窥探个人隐私。在商务交往中,应避免触犯这个禁忌。
按中国传统办婚礼时,红色是主打颜色。婚房贴大红喜字,铺红色被褥,新人穿红色衣服,打红伞、接红包,戴红领带,发红鸡蛋,红色的喜糖喜果。新人不可以戴绿色帽子。客人参加婚礼时,忌穿白色。
西方人举行婚礼时,白色是主打颜色。新房和婚礼仪式中,都装饰白色鲜花。新娘穿白色婚纱,客人可以穿白色礼服。新人戴的帽子颜色没有太多讲究。但是婚礼特别忌讳红色。
看似简单的穿衣、戴帽习惯差异,如不注意,在商务活动中,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下面这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1992年,12名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一个代表团,去美国采购约3000万美元的化工设备和技术。美方送给中方代表每人一个漂亮的红色盒子。代表们高兴地打开盒子时,看到里面是一顶绿色的高尔夫帽。美方不知道,“绿帽子”是中国男人最大的忌讳。功课没做好,合同没签成,这正是不了解风俗习惯差异惹的祸。
(4)社交礼仪差异。中国人在社交场合,有饮茶、喝酒的待客传统。那么,西方人呢?我们需要清楚下面这些差异。
西方人喜欢喝咖啡、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至于茶,代表东方文化。西方人,比如美国人爱喝茶吗?我们可以看下面这个例子。星巴克在将主业咖啡成功做到全球第一后,想到进军茶界。然而茶饮生意辜负了星巴克的“一往情深”。2012年,星巴克以6.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茶叶零售商Teavana,将热爱喝咖啡的美国人当成了自己茶饮的头号销售对象。在花了大约4年的时间和至少6.2亿美元后,因经营不佳,星巴克关闭旗下全部379家Teavana茶店。我们在进行商务社交活动时,必须清楚这些问题。
英国人喜欢喝威士忌、苏打水,喝葡萄酒和香槟酒,有时还喝啤酒和烈性酒,但彼此间也不劝酒。下午茶是英国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他们会在杯里倒上冷牛奶或鲜柠檬,加点糖、再倒茶制成奶茶或柠檬茶。如果先倒茶后倒牛奶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中国传统的礼宾位次是以左为上,右为下,而国际惯例的座次位序是以右为上,左为下。有位张先生,就职于某大公司销售部。公司要与美国某跨国公司就开发新产品问题进行谈判,经过几轮艰苦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可就在正式签约的时候,客方代表团一进入签字厅就拂袖而去。原来在布置签字厅时,张先生不了解社交礼仪文化差异,错将美国国旗放在签字桌的左侧,导致商务活动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5)宗教、价值观差异 。西方人信上帝,认为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他们重视死后灵魂的超升,进入天堂。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犯了“原罪”。 西方人认为人生来有“原罪” 。所以世人应该受到惩罚,要忏悔,要赎罪。他们相信耶稣降生,是为世人赎罪,来拯救人类的。他们孩子出生接受洗礼,周末去教堂做礼拜。对于西方人,宗教是他们的精神支撑,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渗透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各宗教之间也有教义上的分歧,但三教并存,相互融合,讲究包容。道教主张“天人合一”;佛家注重因果,深信轮回;儒道则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仁道精神。中国人的观念是随遇而安的,思想意识中更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平衡。
(6)思维方式差异。Robert Kaplan曾提出东方人的思维是螺旋形的,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型的。中国人说话、写文章以“起、承、转、合”的形式展开,喜欢间接表达思想观点,尽量避免直接切入主题。西方人说话、写文章直接表达思想,不用无关的信息掩盖真实的观点。写英语语篇,一般在导入后,直接切入主题,每段给出主题句,分几点阐述主题,最后得出结论。
中国传统的直觉经验性思维和西方的逻辑实证性思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人注重思考事物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把握事物发展的全貌,认为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不可分割、互相影响,所以难以揭示客观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西方人喜欢深入分析研究人与自然,精神和物质,现象和本质,一步一步推导、论证,得出合乎逻辑的理论。
语言体现思维方式影响。这一点在中西方诗歌中体现得特别明显。例如,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西方人译成“But now I remember the night, the storm, And I wonder how many blossoms were broken.” 讲究精准确切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对诗句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而许渊冲先生的译文“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就准确表达出了诗歌原有的意境。我们再看雪莱的《西风颂》里的诗句:
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d earth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h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我们译成:对那沉睡的大地,拿我的嘴当喇叭,吹响一个预言!呵,西风,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会远吗?
直观比较,我们发现:第一,句子结构不一样。第二,英文诗歌感情强烈,表达热切,但讲究精准确切。中国人写诗也离不开客观事物,但注重文字简洁,意境悠远。课堂上,老师以诗词为例,讲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当然,东西方文化在碰撞、冲突中,渐渐融合,也是很有趣的。如美国诗人庞德的《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颇深。
三、“中英文化差异”方面教与学的努力方向和实践经验
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接受、理解“文化差异”,并自觉渗透、运用到商务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和实践。
第一,编写有关“中英文化差异”方面的校本教材。
第二,备课时,详细查阅和本单元商务活动以及教学内容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差异资料。
第三,指导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实践中,注意文化差异,真正全面提高商务活动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上网搜索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概念和表现,收集2018年发生的两个典型案例的相关资料。
2018年11月21日,D&G为了上海大秀拍摄了“起筷吃饭”三条短片。这则广告视频被指是在歧视中国传统文化,丑化华人形象。事件迅速发酵,国人强烈不满,纷纷发出抵制的声音。
2018年 12月14日,美国律师Chinyere Ezie将Prada新推出的Otto角色卡通照片与《小黑人桑波》中的主人公桑波的插图照一同上传至她的脸书,怒批Prada涉嫌种族歧视。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两个案例的“起因,发展,后果,后续”,通过案例比较直观地认识、理解、接受“跨文化差异”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找一个近年来时尚品牌因忽视“文化差异”引起风波的案例,通过案例说明自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制作展板,举办优秀案例展览。
第四,通過公众号,发介绍中西文化差异的推送。
参考文献:
[1]魏钰.接待小技巧,打动洋客户[J].中国海关,2009(2).
[2]刘畅.从思维方式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3]施秀川.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科技风,2017(12).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