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4-07王良勇阿布拉提·阿不都热依木杜红军
王良勇 阿布拉提·阿不都热依木 杜红军
【摘要】 目的 研究在老年肩袖损伤治疗中采用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 依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 各40例。研究1组予以单排固定治疗, 研究2组实施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研究2组VAS评分(2.73±0.92)分显著低于研究1组的(4.25±0.7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两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表(UCLA)、康斯坦特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 研究2组UCLA、Constant及ASES评分分别为(33.02±1.47)、(85.13±4.02)、(86.23±7.34)分, 均高于研究1组
的(29.86±2.59)、(80.25±5.73)、(80.51±5.26)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 研究2组再撕裂发生率7.50%低于研究1组的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 P=0.034<0.05)。结论 在
老年肩袖损伤的治疗中采用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 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再撕裂情况的发生, 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肩袖损伤;老年;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肩关节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39
肩袖损伤作为临床常见运动性损伤疾病, 主要是由于创伤、肩部慢性撞击损伤及局部血供不足等因素导致上肢外展功能受到影响, 以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1]。目前临床针对肩袖损伤一般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既往手术治疗实施的单排固定技术, 效果并不理想, 仍有将近1/4的患者出现再撕裂情况, 导致其痛苦不堪, 严重影响术后躯体康复及生活质量。故采取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是缓解老年肩袖损伤患者疼痛、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 本院对此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 根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 各40例。研究1组男女比例为21∶19, 年龄65~82岁, 平均年龄(73.35±5.18)岁;研究2组男女比例为22∶18, 年龄66~81岁, 平均年龄(73.64±5.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2]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肩袖损伤临床诊断标准;②经X线片、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证实;③患者及其家属均已了解、同意并愿意配合本次实验;④ 患者年龄≥65周岁且临床资料完整;⑤本次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 3 排除标准[3] ①不符合肩袖损伤临床诊断标准者;②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诊断不符者;③存在语言、听力、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等, 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④合并有心、肾、脑等重要器官及系统性疾病患者;⑤不符合本研究手术指征的患者;⑥患者年齡<65周岁且临床资料不完整。
1. 4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肩关节镜下开展手术, 嘱其取健侧卧位, 全身麻醉(全麻), 做好肩峰等处的标记, 常规消毒, 沿肩峰外侧角下方2指处切开后, 将关节镜置入, 观察肩关节及肩袖损伤情况, 利用刨刀将病理性滑膜切除, 减压后再对肩袖表面及周围病变组织进行清理, 完全露出肩袖足印区, 对肱骨大结节行皮质打磨至表面渗血形成新鲜骨床;结合患者实际肩袖撕裂情况, 选择锚钉最佳进入位置。研究1组使用过线器将缝线从近端肩袖残部穿入, 近端撕裂的游离缘置入锚钉。将肱骨大结节上打入的带线锚钉(3枚)选取1根缝线沿肌腱穿入, 再从近端撕裂的游离缘旁开8 mm的地方穿出, 最后与另1根缝线打结, 手术完成。研究2组
使用过线器将缝线从近端肩袖残部穿入, 固定于骨床内侧缘, 打结缝合;将外排锚钉置于肱骨大结节外侧
5 mm处, 再穿入完成打结的缝线, 交叉式压于内排, 松紧适宜后锁紧外排锚钉, 手术完成。
1. 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 运用VAS进行评估, 无痛感为0分, 疼痛剧烈、无法忍受为10分, 分值越低疼痛越轻[4]。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采用UCLA(满分35分)、Constant量表(满分100分)及ASES(满分100分)进行评估[5, 6], 均为分值越大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③术后随访1年, 统计并比较两组再撕裂发生情况。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 术前, 两组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研究
2组VAS评分显著低于研究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术前、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术前, 两组UCLA、Constant及ASE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 研究2组UCLA、Constant及ASES评分均高于研究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再撕裂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1组患者发生再撕裂10例, 再撕裂发生率为25.00%;研究2组患者发生再撕裂3例, 再撕裂发生率为7.50%;研究2组
再撕裂发生率低于研究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 P=0.034<0.05)。
3 讨论
有研究人员发现, 肩袖损伤与患者年龄的增长存在密切联系, 老年人发生肩袖损伤的几率相对较高, 若未及时治疗, 可能造成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直线下降[7]。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肩袖损伤或撕裂较为严重的患者, 以减轻其痛苦、提升肩关节功能为目的。老年群体由于机体功能均大幅度下降, 且存在骨质疏松、愈合能力较差等问题, 容易造成术后伤口发生再撕裂, 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何通过更为科学有效的修复技术来减少老年肩袖损伤患者再撕裂情况发生是近年来临床学者研究的重点。
单排固定技术中足印区的覆盖面不充分, 且肩袖与骨面接触亦不充分(呈点状), 影响生理性解剖的愈合, 同时锚钉多固定于韧带处, 应力较为集中, 容易发生再撕裂[8]。另外单排固定技术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线结, 这些线结与机体肌肉及骨骼发生摩擦及碰撞, 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骨溶解现象(肩峰下表面), 为患者后期肩部活动埋下一定的隐患。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作为临床新型技术之一, 其在愈合区软骨边缘置入内排锚钉, 在皮质骨区置入外排锚钉, 可以降低拔钉风险, 内外排交叉缝线可完全覆盖足印区, 接触面积增加, 达到均匀加压的目的, 旋转力得以增强[9], 有效弥补上述单排固定的不足之处。
根据黄彪等[10]研究报告显示, 其选择44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单排固定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 结果发现, 随访1年后, 双排组患者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再撕裂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单排组(P<0.05), 与本文结果相似。本研究中, 研究2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研究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能与单排锚钉固定中韧带不可避免与骨面接触摩擦形成切割作用以及同时对于肩峰造成撞击影响有关, 导致患者痛苦未能显著减轻。术后1年, 研究2组UCLA、Constant及ASES评分均高于研究1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表示研究2组可以有效避免引发肩峰部位出现骨溶解现象, 为患者肩部长期活动扫除隐患, 促进身体康复, 有利于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提高。研究2组再撕裂发生率为7.50%, 相较于研究1组的25.00%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充分说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相较于单排固定技术, 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 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老年肩袖损伤患者疼痛, 还可以显著降低其再撕裂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能够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有利于疾病预后的改善, 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黃宁庆, 刘大圣, 张斌, 等. 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效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38(1):
163-165.
[2] 林廷岳, 翁晓军, 王洪涛, 等. 关节镜下修复联合关节腔灌注治疗肩袖损伤合并继发性冻结肩的疗效分析. 中国内镜杂志, 2019, 25(3):27-32.
[3] 代正祥, 王原恺, 于涛, 等. 肩袖修复术联合定点扳法治疗对肩袖损伤伴肩关节粘连关节镜术后康复的影响.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z1):427-429.
[4] 唐炬, 朱伟. 肩袖损伤经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和全关节镜肩袖修补的疗效比较.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6, 13(1):17-20.
[5] 付佳, 高凡, 李鸿艳, 等. 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全层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3):1213-1216.
[6] 魏俊成, 颜世昌, 彭俊洋, 等. 关节镜下单纯双排缝合与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 41(9):833-836.
[7] 邓威, 谌业帅, 郑欣, 等.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观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 10(1):48-51.
[8] 周勇伟, 杨骐宁, 曹扬, 等. 关节镜单排与双排缝线桥技术修复年轻中型肩袖撕裂患者的疗效. 中国医师杂志, 2018, 20(7):
1075-1077.
[9] 张黎明, 汪志芳. 肩关节内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22):175-179.
[10] 黄彪, 彭小英, 王新亮, 等. 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效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 40(8):946-947.
[收稿日期: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