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课”打造高效初中音乐课堂
2020-04-07李俊梅
李俊梅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不仅仅能给予学生音乐相关的技能与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幸福感。“微课”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媒体教学方法,利用短时间、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即谈一谈利用“微课”打造高效初中音乐课堂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微课;初中音乐;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2-12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新媒体逐渐运用于教学之中,微课也随之走进了课堂,其简单化、实用性、多用性以及智能化等诸多优势,成为了微课教学的最大亮点,也是教师和学生喜爱的主要原因。而初中音乐一向遭受忽视,为了打造高效音乐课堂,微课将成为音乐教师手中的一把利器。
一、微课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完善学生的音准训练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音准训练是一个基础的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多次重复音准演示,来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生了失误,学生也会跟着犯错,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的练习方式同时也面临着教师嗓音负荷过重的危险,也干扰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微课教学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所展示出来的音准演示,绝对不会发生错误,而且学生通过简单地操作就可以反复练习,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训练也是初中音乐课堂中重要的一个步骤,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往往难以实施单独的节奏训练,学生们在整体的练习当中,必然就会存在部分学生没有达到标准,成为“滥竽充数”的典型。而利用微课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单独进行节奏的掌握,并且还能借助微课的视频,制作与音乐节奏相符合的动画效果,让学生能够更轻松的跟随视频画面完成节奏训练。比如在进行四分音符的节奏训练时,学生就能根据音乐和视频中乐谱上闪烁的鼓点来进行节奏训练,当学生们熟悉之后,教师就可以转换到八分音符,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对比,体会节奏的感觉。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
音乐赏析是初中音乐课程中关键的内容之一,通过欣赏音乐,能够让学生形成音乐审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利用微课进行音乐赏析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聆听音乐之美,还可以通过视频画面,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具象表现。同时微课还能做到赏析片段化、情景化、集中化,让学生从短时间内掌握某一类音乐的表现形式,并且形成深刻的记忆。
二、微课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范围
1.在乐理教学中的应用
乐理知识是初中音乐学习中的基础内容,是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的根基所在,所以乐理知识的传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上文所提到的音准、节奏,以及音符、和弦、休止符等诸多内容,都是乐理知识的一部分,也是学生用来理解音乐的专业性知识,其具备的特点就是较抽象、不直观、不易理解,所以应用微课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式,能够将乐理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在民歌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是初中音乐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学生对音乐的片面印象就是唱歌,而民歌则是歌唱当中最常见的一个种类,是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中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形式,尤其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很多民歌都具备民族特色,一听就能知道是哪一个民族中的音乐。微课则能够充分应用到民歌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微课可以将某个民族的民歌音乐以片段的形式集中体现,有利于学生充分把握和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比如在学习《草原情曲》时,就可以将《嘎达梅林》、《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以及《天堂》等歌曲一起播放,让学生体会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音乐和民族舞蹈,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比如在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时,就可以同时播放彝族舞,来体现民歌与舞蹈的贴合。
3.在器乐教学中的应用
器乐则是初中音乐学习中相对薄弱的内容,比如竖笛、口琴等乐器的使用,教师很难在演示的同时详细解释其中的技巧,这就应用到了微课教学。比如在学习竖笛时,教师要想展示吹奏时的口型、手型等姿势,就很难同时用语言来描述出来,而借助微课教学,教师就可以先把演示的过程录制下来,上课时一边让学生观看具体的操作,一边可以进行语言的指导,达到了更便捷的效果。
三、微课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微课确实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同时也能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就需要掌握微课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1.利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往往是学生能够坚持学习的主要原因,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课程的喜爱。首先微课作为一种新媒体教学方法,其新鲜感是学生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其次,微课能够
将声画结合,给予学生双重感官的享受,同样也能提高学生的趣味性;而最关键的是,教师能够通过设计微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爱上音乐课程。
比如在学习《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在微课视频中展示出当年的MV片段,让学生体会到歌曲的年代感,并且营造一种多民族欢聚一堂的愉悦氛围,让学生感到融洽;其次在进行乐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其三段体曲式的风格,将整首歌曲拆分为三部分,分别进行学习,每一部分都可以设计趣味环节,比如知识抢答、节奏大师、音准评比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2.利用微课培养学生音乐情感
情感是音乐表达的核心内容,只有感受到音乐的情感,才是真正的理解音乐。微课作为一种多感官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有着显著的效果,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表达,则表示学生理解了音乐的内涵,学生也就达到了音乐的审美标准。
比如在欣赏《桑塔露琪亚》这首意大利民歌时,教师就可以在微课当中展现出意大利的特点,比如意大利的风景画面,意大利的一些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借助一些曲线、波浪纹、螺旋线等,来展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3.利用微课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学生众多且课程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进行检测,只能通过一些书面性质的题目,考察学生对于乐理知识和音乐理解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微课教学的帮助下,教师也能够检测学生的音准、节奏以及乐器的使用。
比如在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之后,学生需要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教师制作的课后微课,其中包含課上内容的简单复习,以及课外知识的额外扩展,之后则就是学习效果的考察,学生首先需要完成一些选择、填空以及问答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后台程序,来检查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接下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软件,来进行演唱录音,录制下来的片段,会直接上传至云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检查每一个学生的歌唱效果,同时还能将评价和建议直接回复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歌唱水平。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教学手段,对于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有着积极地帮助,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审美意识,同时在乐理、民歌和器乐教学中也有不俗的表现,教师需要掌握微课的应用策略,以此构建高效的初中音乐教室。
[参考文献]
[1]张昕;林群.微课在初中音乐教学各环节中的实践[J].知识窗,2016(07).
[2]麦庆玫.简述微课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艺术教育,2016(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坝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22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