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学术出版体制机制助力学术话语权建设

2020-04-07方卿

出版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龙头话语权

方卿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构想。学术出版,尤其是学术期刊出版,作为承载和传播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基本载体和渠道,在实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战略构想中可以大有作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学术出版具有自身的制度优势。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学术出版工作。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学术出版在服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也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学术出版格局的急剧变化,我国学术出版的制度优势未能得到充分显现,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学术成果、传递中国学术声音、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方面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針对这种不利局面,我们唯有基于全球学术出版生态变化,根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的新要求,创新学术出版体制机制,方能提升学术出版支撑和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建设的能力。

首先,优化管理体制,强化集约化经营,打造大型龙头学术出版市场主体,提升学术出版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管办分离”的学术出版管理体制。党和政府负责指导、协调出版产业和出版事业发展,规划全国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和布局。学术期刊的出版运营工作则由期刊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共同负责。应该说,这种管理体制正是我国学术出版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它既有利于全国一盘棋,优化配置学术出版资源,又能充分发挥责任单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大型龙头学术出版市场主体。然而,在出版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这种制度优势却没有得到显现,反而导致出版资源在行业和区域间的“平均分配”,造成学术出版市场主体集约化程度低、规模小、竞争力弱的不利结果,与出版集约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照。

从全球范围看,学术话语权通常是借由大型龙头学术出版商得以发声的。大型龙头学术出版商,往往掌控着成百上千种学术期刊,它们决定着期刊主编、编委与同行专家的遴选,决定着稿件的评审专家、评审标准与评审流程,决定着稿件的刊发与否、刊发时间、刊发栏目以及撤稿权。我们认为,大型龙头学术出版商的这三个“决定权”就是所谓的学术话语权。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一流的大型龙头学术出版商,就没有国际学术话语权。当前,我国大型龙头学术出版市场主体的缺失,正是我们国际学术话语权不足的痛点所在。因此,优化学术出版管理体制,强化集约化经营,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大型龙头学术出版市场主体,提升学术出版的市场竞争力,应该成为出版业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的明智之举。

其次,创新编审机制,提升学术出版内容品质,打造一流学术出版品牌,提升出版的学术影响力。

学术出版物是学术话语权的载体。打造知名的学术出版品牌,是建立学术话语权、提升出版学术影响力的关键举措。英美等西方出版强国都十分注重学术出版品牌的打造。如英国的《自然》(Nature)、美国的《科学》(Science)等,均是世界一流的知名学术期刊品牌,它们都具有巨大的出版学术影响力,掌握着极强的学术话语权。与此相反,我国学术出版品牌建设相对落后,无论是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还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我们都缺乏国际认可的知名出版品牌。知名出版品牌的缺失,不仅吸引不了国际上优质的学术成果,而且连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都大量“外流”,到国外寻求发表或出版。以至于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呼吁,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打造知名学术出版品牌,关键是要创新学术出版编审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学术出版物(包括图书和期刊)执行的是“三审三校”的编审制度,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和总(主)编共同对出版物内容进行审核把关。而西方国家的学术出版编审机制,与我们完全不同。它们采用的主要是“同行评审”(Peer Review)制度,对出版内容负责的主要不是出版单位的编辑人员,而是出版单位之外的同行专家。出版单位根据出版内容主题遴选同行专家,由所遴选的专家学者对稿件进行审核评价,并提出是否采纳的意见。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出版编审机制,虽然各有优缺点,但从实际效果看,同行评审机制显然更胜一筹。它能够广泛借助同行专家的力量参与稿件的评审,而不是单纯依靠出版单位的编辑力量。基于此,我们认为,我国现行的“三审三校”制度应该进行完善,在“三审三校”基础上,增加“同行评审”环节,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即同行专家,参与稿件的审核与评价。只有创新学术出版编审机制,建立起一种兼顾中西出版编审制度优势的学术出版编审机制,才能提升学术出版的内容品质,打造出一流的学术出版品牌,真正提升出版的学术影响力。

然后,创新传播机制,促进出版成果及时精准的广泛传播,提升出版的学术传播力。

学术出版,本质上讲,是一种学术传播服务活动。学术出版产品只有为科研人员所使用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体现其学术话语权。只有学术传播力的提升,才有学术话语权的提升。因此,创新传播机制,实现学术出版成果及时精准的广泛传播,提升出版的学术传播力,应该成为出版助力学术话语权建设的一个必然选择。

从我国学术出版面临的情况看,创新学术出版传播机制,关键是要顺应全球学术出版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或手段,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从“付费订阅”到“开放获取”的转变。传统的学术出版传播方式主要是付费订阅模式,进入“开放科学”时代,“开放获取”传播模式日益受到学界欢迎,其发展势头大有盖过传统的付费订阅之势。全球开放获取期刊、学科仓储、机构仓储、学术社交平台发展迅猛,“开放获取”业已成为当今学术出版传播的主流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欧盟先后推出 “地平线计划”和“S计划”,大力推行传统学术出版走“开放获取”之路。我国学术出版自然也应该积极拥抱“开放获取”这一具有方向性的全新学术传播方式。第二,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为寻找或发现潜在用户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学术出版单位再也不宜坐等客户上门,而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新的技术或手段主动寻找或发现用户,为其提供主动的学术出版成果传播服务。第三,从粗放传播到精准传播的转变。传统学术出版通常是以期刊、图书或数据库为单位向用户提供粗放式的传播服务,数字时代的学术出版则是为用户提供精细化的知识服务。学术出版单位,通过对学术成果进行细粒度的结构化处理,匹配用户的学术需求,进而为之提供个性化的精准的知识服务。施普林格、爱思唯尔等西方大型学术出版商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国内同行学习和借鉴。如若能够实现以上三个“转变”,创新学术传播机制,无疑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出版的学术传播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龙头话语权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坚持科技引领 强化龙头带动
昂起产业扶贫的“龙头”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龙头如意
南猪北移,龙头猪企如何再造神话?
中国最美的书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