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材料美感的设计语言分析

2020-04-07冯捷

科技资讯 2020年2期
关键词:材料

冯捷

摘  要:工业4.0背景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动力的出现为交通工具设计提供了全新发展空间,车辆的产品特性使其逐渐成为新材料市场应用最高的领域。结合当下消费趋势分析,产品的美学体验、个性化需求成为促成消费的重要原因。因此,了解结构材料,探究非结构材料,尤其是新材料的设计语言,成为刺激消费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材料  交通工具  设计语言  美学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b)-0073-02

目前,新能源、无人驾驶、智能操控等技术引导着交通工具设计走向新一阶段的材料变革热潮。如何使材料与产品的性能、设计风格相匹配,提高生产的经济性、产品的实用性,进而为产品进行设计赋值是设计师不断探索的问题。该文拟从与产品材料有关的设计流程出发,重点探讨交通工具材料设计中材料美感的体现方式、应用原则,以期为设计人员的设计选材提供科学性、创新性的设计思路和方向。

1  研究方法与体系建立

交通工具材料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材料的物化性能、环境影响、加工工艺及成本控制,只有在工程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美学设计。编者认为,材料的美感设计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材料性能筛选、美学原则与设计干预、材料表面感觉选择、产品最终形态表达。因此,此次研究主要采用“分-总”结构,研究对象为车辆相关材料。

2  材料特征

2.1 材料的固有性能

通过对材料固有性能与设计要求的匹配,可以对材料进行初步筛选。如车体材料选择的基本要求有高强度、阻燃、耐腐蚀、轻量化等。随着技术发展,塑料、复合材料的应用逐渐增多。

2.2 材料的感觉性能

材料的感觉性能是选材第二阶段,反映材料自身具有的感觉。内饰中部分需要考虑其感觉性能,如棉麻、皮革、木质等。如汽车座椅表面、扶手表面,一些高档车的仪表板外表面、方向盘、车厢内壁等,通过皮革的使用传达舒适、高端与尊贵的感觉。

3  材料表面感觉

材料的表面感觉受材料性能、工艺和设计的综合影响,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材料本身性能,选择合适的工艺。材料的表面感觉主要包括色彩、肌理、光泽等要素。

3.1 表面感觉的产生

(1)通道感知。

用户对产品材料感觉的产生主要通过视觉、触觉通道完成,即感知系统到认知系统的信息接收与处理。

(2)间接感知。

实际信息传递中,由于人们接受信息的80%来自于视觉,因此经过长期触觉经验的积累,人们会根据以往的触觉经验通过视觉印象在大脑中形成对材料质感的判断。

(3)材料感觉的后期形成。

材料在未被设计与使用的阶段,并没有固定的感觉属性,但是随着特定材料在某领域的固定使用,材料的感觉属性将逐渐成型。其作用机制有二:“先入为主”——该材料首先被应用于此领域并建立了规范;“日久生情”——该材料历经时间检验,成为固定用材,产生“使用-感觉”的不断联系强化过程。

例如,电器给人的印象是冷的、具有科技感的,这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在材料选择、形态设计上偏简单、工业,而后来的设计师无法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便不自觉地以符合固有认知的情感印象进行产品设计。

再如,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祖先选用兽皮、兽骨、象牙、羽毛等来装饰自己,这些材料经过“使用-感觉”的联系强化,具有了固定的符号含义,如权威、恐惧、崇敬等。

3.2 表面感觉的要素

3.2.1 色彩

材料的色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材料的自然色彩特征,如石、木、竹等;第二类是根据设计需要而加工得到的色彩。以下主要讨论加工色彩。

色彩的选择依据如下。

(1)功能色彩。传递操作信息,以区分不同功能,引导使用方式。功能色彩要求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如共享单车的车轮部分,彩色轮胎内表面易于被视觉捕捉,从而保护骑行者的安全;公交车内的老弱病残专用座,与普通座位通过颜色区分。

(2)心理色彩。暗示产品效果、辅助功能表达、产品用户定位。如救护车利用医院环境色白色与紧急标志色红色使人联想到生命且情况紧急;户外越野车的军绿色使人联想到大自然,有自由、粗放的风格。

另外,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组合会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设计中应当根据不同需要进行组合。

3.2.2 肌理

肌理分为“一次性肌理”[1]——石、木、竹等材料的天然纹理;和“二次性肌理”——在一次性肌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工形成的肌理,如仿自然纹理——花岗岩、大理石问纹、仿木纹;图案;凹凸肌理;金属浮雕等。以下主要讨论二次性肌理。

(1)功能性肌理。

防滑-磨砂、固定-凹凸、通风-镂空等;保护-软性材料、搪塑等。

(2)装饰性肌理。

装饰性肌理应当尽量简洁,一则保护环境,二则节约成本。

4  美学原则

韦奇伍德瓷器、蒂凡尼的玻璃制品、奇彭代尔式家具,这些物品刚刚面世时只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的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被视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的物品甚至珍品[2]。因而,美学的判断会随着时代审美的改变而更新,这里只讨论永恒的、持久的、通用的美学设计原则,并对未来20年内的材料审美趋势进行分析。

4.1 美学感知方式

4.1.1 大众意趣

合理的材料选择符合人类在长期生产和文化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意义,在人们心中可以唤起相应的美的形象、美的思考,从而带来心理愉悦感,我们称这种愉悦为“美”。

4.1.2 个性化审美的满足

“美”的界定类似于“平均主义陷阱”,即美学原则的普适性使其无法与每个人的审美统一,也无法与每个社会时期相合,因而具有了个性化审美的需求。

4.2 美学设计原则

在交通工具设计中,车身的视觉美学、内饰的触觉美学设计尤为重要,听觉美学(如汽车的引擎声)则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视觉美学要素主要包括颜色、线条、图案等,不同的要素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产品风格。福特“T”型车,几何体块与直线的应用使其看起来有厚重感;甲壳虫汽车圆润造型有女性化感觉,开启流线型汽车时代,与现代车型相比也有复古感;迈凯伦Speedtail,泪滴形的车身充分考虑空气动力学,线条刚柔相济,有凌冽感和未来感。这些设计均在美学通用原则(均衡、对比协调、秩序变异等)基础上,为产品注入了时代风格和品牌特色。

4.3 审美趋势分析

(1)材料的革新。

“设计者对材料的关注由结构性—经历了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的缓慢发展—转向材料的新颖独特性[2]。”这一特点在汽车领域尤为突出。出于轻量化追求出现了全碳纤维车身的跑车,如迈凯伦Speedtail;形状记忆合金为汽车设计提供新的改型思路,如丰田汽车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散热器面罩活门。

(2)材料的环保性。

一是利用仿生材料來代替自然材料,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保护环境。如座椅仿皮草、皮革的使用。

二是选择质量耐用型材料,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周期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的最根本途径。而经典产品往往具有超越设计周期的设计质量。汽车一般的设计寿命在12年左右,但是经典汽车寿命长很多,如甲壳虫汽车。

5  结语

美感具有独立性,没有绝对标准。作为设计师可以从此文中“温故而知新”,在尊重普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交通工具材料发展新趋势,开拓出新的设计语言。

参考文献

[1] 李晓.论装饰材料的形式美感——肌理[J].大众文艺,2010(20):51.

[2] 迈克·阿什比,卡拉·约翰逊.材料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7,23.

猜你喜欢

材料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可爱的小乌龟
可爱的小瓢虫
DIY手工风铃
材料
如“黑洞”般神奇的超黑材料
摇摇鹅
章鱼
热闹的小蜜蜂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