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分析
2020-04-07刘书含
【摘要】在国际贸易中,企业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如资金不足,很难得到长远的发展。而融资则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方法。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是因为借款方未按期归还本金,而对贷款方造成较大的债务风险和经济损失。在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是复杂而客观的,在一系列风险中,信用风险是最为关键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国际贸易融资金融风险的内涵、特点,探求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 信用风险 规避风险
引言:国际贸易融资是企业为了扩大发展规模,寻找新的资金,而银行根据国际结算来满足贸易商的资金需求及各种服务需求的一种途径。而融资方法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层出不穷,国际融资也出现一系列复杂化的风险,如企业内部管理风险、金融诈骗风险、操作风险等等,在诸多风险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信用风险。
一、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概述
信用风险是指企業在国际融资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不能及时、充分的履行承诺,而使得自身信用受损,出现严重的风险。这种风险的产生一般与借款人的用款途径、经管能力有关。由于融资信用产品的流通行较弱,同时受二级市场缺乏的影响,信用风险数据较难获取,因而此类风险的非系统性表现的较为明显。
从组合投资的角度来看,信用风险损失的不仅是单方面的,这种信用违约行为不但会对投资者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更有可能对组合内的其他投资者造成一定的损失。如公司投资失败、信用等级被降的时间,不仅会影响交易对手的融资渠道,也会对投资者产生一定的损失。对于一些流动性较差的金融产品,现代资产的股价和风险衡量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价值作出适当的衡量,以便在资产的估价中得到有效的反应。因此,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信息风险包含了交易双方的直接违约风险和其违约对银行所产生的风险。
从法律角度来说,是因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条款而产生的违约风险,是一种债权风险;而对于买方来说,到期不付款或无能力付款,导致货款拖欠、无法回收风险,均称为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而产生的风险损失。
二、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源
国际贸易融资涉及的领域、层级、事物较为繁多,信用出现的风险也是复杂多样的:
(一)国际信息使用情况复杂
在中国信用制度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信用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因而信用缺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受传统人情社会的影响,企业的信用观念较为单薄,国内企业在资金严重不足时,向银行贷款,但并未真正考虑到还款不足的问题。据统计,国内很多企业的信用等级偏低,虽受近些年国家对于信用问题的重视,企业信用制度的不断完善,这一现象有所改观,但背后存在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而言,企业的信用情况更加混乱,而欧美经济霸权的地区多以企业信用意识较强,存在一定的霸权情况,这就造成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各地区的企业信用等级和重视程度的不对等,在这种逆反心理下,容易产生经济弱势刻意不遵守信用,进而导致相关的信息使用渠道不顺畅。
(二)企业信用制度不完善,法制不健全
法律是国际贸易融资中最有利的武器,也是掌控信用风险的重要依据。企业的信用风险需要完善的法制作为保障,而各国在贸易交往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制理念有所差异,由此引发的一定的信用风险。而对此影响最大的当数票据法和担当法的缺陷和冲突,在我国的实际担保法中也为明确指出“担”和“保”的界限,国际贸易中票据产生的冲突更是无法避免的,信用风险由此更加猖獗。同时,应收掌权是国际贸易的微观核心内容,也是信用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如果在应收掌权的转让上出现问题,国际贸易融资也不能顺利的进行。债务人若不履行债务,产生了违约行为,出让方的债权不合法或不可转让,信用风险由此产生了。企业在国际贸易操作过程中,缺乏充分的风险调研,遇到风险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各个部门的运行机制相对独立,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和共享的资源,无法高效、科学的规避风险。
(三)国际贸易融资市场高端人才的匮乏
银行为争取更大的市场发展份额和空间,争取大量的国际结算量,多对企业贷款的审查趋于形式化,降低了融资的要求,但却增加了信用风险。在市场日趋混乱的环境下,企业和银行多缺少掌握贸易融资、金融信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人才,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四)国际融资模式落后
目前国内银行的融资模式仍以传统的融资模式为主,如打包贷款和进出口押汇等,不对新型的模式进行开发,限制了其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无法满足企业对于融资的需求。对于外资企业而言,无追偿金的贸易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回收账款的安全性,更能加资金的周转,提升企业对汇率、利率风险的控制能力。但现今我国国内对无追债权的开放情况平平,对相关的业务缺乏具体的研究,使得国内银行在国际融资过程中缺乏相对的风险意识,错误的认为国际贸易融资的零风险的,导致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或认为风险很大,限制了融资业务的发展。
三、规避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的对策
对于常见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风险,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的商榷与合同,才能探寻出规避风险有力的对策,从而有利的减少了风险的产生。
(一)政府构建信用风险的专业防范体系
今日国际的金融形势日趋复杂多样,信用风险日益增加,规避信用风险不仅需要企业,更加需要政府为主导,信用管理最重要的部分是信用风险的评估,构建国际贸易融资信用的专业防范体系,科学、有效的风险衡量标准。首先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向,收集并分析国际上有关信用风险的相对信息。并建立专项数据库,对各个企业的信息和技术进行统筹管理,根据自身特点,以及所涉及的具体情况进行开发和完善,用风险评估的模式和方法来找到较为科学和有限的风险标准。加强对信用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企业对信用的重视,对于不良商家做到严惩。其次对国内企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防范系统的管理,加强全行信贷,通过信用评估,确定企业的信用额度,通过审贷分离,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使得风险得到专项的控制。
(二)贯彻管理制度,加强监督
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中出现的信用风险问题有合理的控制,应加强管理机制,同时完善相对法律、法规的建设。做到以法律为基本途径,从而对风险管理进行规范。相关部分需根据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形成,根据国际惯例,同时依照国内的法律对比进行适当的法律、法规的修行,如票据法、保险法、担保法等法律。确定立法依据,以及我国目前有的法律法规、制度,有的放矢的方案,与国际法律接轨,争取了国际贸易市场的话语权,探寻中国化的国际金融领域。同时建立相对的贸易业务部门和信用审批部门。加强对企业信用業务的管理,并进行严格的审查,提高结算操作的可行性。在防范措施上也要有全面的开展,客观有限的分析客户的能力,有效解决国内的经济和国际汇率风险等问题。作为风险的监督和控制工作,在贸易业务过程中,对国际的政治及经济密切关注,及时发现隐藏的风险问题,未雨绸作出成家完善的应对策略。
(三)拓展新型融资业务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贸易融资需求的放缓,不仅银行业务量有所下降,与各国银行的竞争情况也持续的增加。当前我国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已经跟不上国际贸易的步伐。所以新的贸易融资更加趋向多样化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充分吸收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市场的现实需求,通过专业的方式来扩宽新的业务领域,提高新业务的覆盖面积,如保付代理和福费廷等等。这些方案满足了企业融资的需求,控制了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加快了国内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
(四)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目前,国内对于国际贸易融资仍处于试水阶段,管理队伍阶段相对业务的时间也较为有限,所以,在相关人员在管理经验和认识水平上较为不足,不能满足行业实践发展的需求。增强管理人员的防范风险意思和能力势在必行。由此,相关的企业和银行都应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培养计划,提高工作仍愿的专业水平以及道德修养,市场作为导向,加强管理团队的融资风险意识。做好相关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养、政治水平,减少违规和失误操作。在工作过程中,对于典型的案例要进行分析和总结,积累经验,有意识的提高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学习,关注国内外金融贸易市场的动态,了解市场内行情的变化情况,培养市场的洞察能力,增加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提高业务水平。管理团队应秉承着稳经营,管理在先的原则,来来办新的金融贸易结算业务。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提高防范意识、识伪、防伪的能力。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引进高水平的人才,来丰富自己的团队,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的业务水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四、结语
受国际贸易业务的不断增加,各类融资形成层出不穷,企业国际融资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银行和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信用风险的规避就显得迫在眉睫。因为,我国只有不断完善信用的相关法律规定,才能帮助银行和企业探寻新的管理方法,相关部门需构建完整的信用风险防范体质,扩宽国际业务,提高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把信用风险降低最低,推动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宏祺,蒙智睦,汪文进,杨扬.关于构建本外币一体化协同监管路径及制度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17,(4).
[2]戴鸿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研究综述[J].金融理论探索,2017,(5).
作者简介:刘书含,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