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的震撼
2020-04-07刁秋宇
刁秋宇
摘 要:于2017年7月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护法》,是我国首部自分级的动画电影,由于影片中大部分内容偏向成人观众,因此在海报中明确标注了“PG-13”(建议13岁以上观众观看)的字样。影片内容如同预告片名“暴力与美”,包含了许多黑色幽默的成分,这种诙谐却使人震撼甚至毛骨悚然。在美学体系中,怪诞中包含着恶与滑稽两种构成成分,整部影片中暗含着众多的怪诞美学成分,本文将对影片《大护法》中的怪诞美学进行解析。
关键词:黑色幽默;国产动画电影;怪诞美学;《大护法》
中图分类号: 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3-0110-03
一、怪诞美学在动画中的本质特征
在所有的美学艺术中,怪诞艺术是最震撼的[1],因此怪诞常被应用于艺术作品中,通过其突出的表现力来阐述主题。中西方对怪诞分别有着不同的研究,西方“Grottesco”一词最早用来形容意大利洞穴中的装饰画,之后《美人与野兽》一书中就对怪诞展开研究,但始终未能传入中国。根据怪诞美学的研究,怪诞的本质特征为:丑恶与滑稽相互融合,同时存在并缺一不可;存在神秘性极端反常化的特征;进入欣赏领域后即滑稽好笑但同时恐怖可怕;与单纯的丑、恶不同的是它拥有优美、崇高、悲剧与滑稽并列的特征。
许多动画作品中会出现怪诞美学特征的元素,如《红辣椒》中的游行娃娃,外表可爱迷人走路滑稽可笑,但实质眼神空洞,让人感到害怕和不安。蒂姆·波顿的《圣诞夜惊魂》中主人翁杰克滑稽的动作引人发笑下难以磨灭的是一张惨白的骷髅面孔。曾忠禄在《美女和野兽》中提到:怪诞创造的异化世界使人们感到恐惧,但由于它以滑稽的手法把恐怖带到了事物的表面,从而又消除了人们的恐惧[2]。这点对动画来说,无疑是将喜剧和悲剧不协调地融合在一起,使人看到又笑又怕。这样会传达给受众震撼效应、奇想效应、威慑效应,注意醒悟丑恶效应等,也正凸显了动画作品中怪诞美学的实用功能。
二、 《大护法》中的怪诞美学
《大护法》的故事由奕卫国的大护法寻找失踪已久的太子来到花生镇展开。花生镇里居住的花生人们各个外貌诡异、姿态夸张、面无表情,似人非人的花生人被豢养在镇子中随时可能被杀死。在利益与争端不断的小镇中,也让大护法在保护太子逃脱中渐渐觉醒了对花生人的看法并开始对他们进行命运救赎。
此片充斥着令人恐怖的血腥暴力元素,丰富的视觉冲击力和东方的元素美感交织在一起,搞笑的对白和不太相配的角色造型设计使整个影片显得怪诞至极,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又感到一种深层次的崇高或悲壮之情。这与此片中的怪诞美学所带给受众的五个效应相关。
(一)受众产生的怪诞美学效应
1.异类中的同类之震撼效应
此片所带来的一个感想就是震撼,震撼因何而来呢?《辞海》中对“怪诞”的解释为“离奇古怪”。“怪”指奇特而异乎寻常的事物和现象;“诞”则指荒唐和不合情理。前者侧重外在形式,后者则更倾向内容[3]。这就是说,人们对不合理的异类会感到古怪甚至产生排斥,而花生镇中的花生人和最像人的角色——太子、小孩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是它们又同时拥有着人的共同特征,如直立行走、贴着人一样的眼睛(其实是用作伪装的纸片)。这样的花生人在我们人类世界中被称之为异类,他们自相残杀,对主角具有强烈的攻击性,这样的同类中的异类之间或与人类之间的残杀使我们感到惊骇。惊骇是一种对受众的强迫产生的结果,我们接受了和主角大护法同呼吸共命运的时刻,就同时产生了和主角一起被强迫注意周边袭击他的花生人的心理,这就是所产生的震撼效应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是极端反常化的,但又由大家所熟悉材料构成的同类中的异类,这样怪诞诡异又有点诙谐的形象是由花生人本身给观众带来的。
2. 虚构中的印象派之奇想效应
所谓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感受取得超越时空的相对自由;二是能想象出来从未感知过或者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尽管构成新形象的材料永远来自客观现实[4]。
《大护法》中的形象设计来源于人,来源于物(花生等),但又区别于客观现实本身的形象,重塑的形象不仅不符合常理,并运行了自己的一套系统,他们在被架空的世界中生活着,并被赋予了将被“杀鸡取卵”的使命。这种虚构的角色让观者难以相信,但因是人脑构想而存在合理性。其中更有大护法与欧阳吉安打斗受伤后致幻浮现的景象,观众会联想到梵高的知名作品——《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这幅作品是梵高在精神病时期幻想出来的美妙情景,影片与作品都用了大量跳跃的互补色直接拼接在一起,迸发出强烈冲突的崇高美,并让角色在片中也迸发出一种如同画作表现的悲剧美。梵高是第一位开辟出用线条、色彩、造型等形式创造怪异形态美感的作者,在此之前都是通过绘画内容对生活的再现而缔造怪诞美。因此这种怪诞美存在于印象派绘画中,将之安插进影片中显得抽象又诡异,这样的虚构结合梵高印象派的独特魅力,使观众一起身临其境打开奇想之门。
3.挖掘起因结果的神秘感之威慑效应
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会产生恐惧心理,但这也会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要探求事件发生的起因与结果。孟昭兰在《人类情绪》一书中提到:“在新异刺激的作用下,兴趣驱策人的把弄、操纵、探究和钻研活动,而惧怕则诱发人的远离和躲避行为”[5]。卡夫卡在《在流放地》中描写了一位军官用机器处死一位士兵,但是突然宣布士兵无罪释放,自己却躺在了那台杀人机器上,被针刺而死。但在小说中并沒有提到为何会无罪释放士兵,军官为何要自己躺在机器上处死自己,没有前后逻辑的支撑下,卡夫卡的作品反而显得更加神秘。在影片中也一样,影片中角色如美女彩和黑衣人的出现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往往增加了神秘感,他们的行为让人无法理解显得非常怪诞,不知道神秘的人物的目的也不知道他们下一步会有什么动作,这样的怪诞带来的神秘感会给人恐惧的威慑力。
4.注意醒悟丑恶效应和嘲弄丑恶的快感效应
影片的中心围绕“反压迫”和“找寻自我”展开,一开始镇子里暗藏的波诡云谲和大护法等角色,诙谐并带着哲理的无厘头吐槽给整部影片蒙上了怪诞基调。怪诞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到恶,并且表现出来的都是滑稽的恶。当我们看到太子为美色愿意继承王位时,看到庖卯想练就一刀取人心脏的本领而杀戮失心时,看到似人非人的花生人们自相残杀甚至啃食同类尸体时,这些无不令人注意到其中的恶。尤其是对后来醒悟恶后的感觉更是難忘,如庖卯练就了本领但是一刀挖出了自己的心脏;与太子和睦相处的看似单纯的小孩最终拿出黑色的石头并自荐追随太子以便有朝一日成就霸业;花生人存在的意义就是被当做一个培养皿,成熟了就会被杀掉。
这些让人幡然醒悟的恶同时给观众带来了快感。因为怪诞的形式是滑稽,内容是恶,这种客观构成决定了它作为审美对象所引发的快感都和滑稽与恶相关[6]。人们看到滑稽的恶时,都会带着自信的嘲笑,对庖卯傻傻把自己杀了的嘲笑和得意,或是花生人假装成人并贴了假眼但不自知并自相残杀的嘲讽。这种主体的自信会给人顿悟和自信的快感。除此之外,大护法为正面角色报仇的快感也是人类在欣赏恶时所能体验到的一种快感。
(二)怪诞美学给动画《大护法》带来的实用功能
1.讽刺丑恶——庖卯
无论是角色设计还是内容画面,加入了怪诞的形式就会让观者注意到恶。如从庖卯这个角色的塑造来看,一幅憨样、自卑、希望被重视的特征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他同时又是杀戮的象征,虽然他自我欺骗杀掉的是猪不是人,但还是会给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感觉。他可笑的嘴脸和行为加上他丑恶的内心,整个角色的怪诞气息被衬托出来。而最后他的命运也是非常悲惨,之前那句“一刀取人心脏”也一语成谶,最终自己杀了自己。这样怪诞的人物和怪诞的结局起到了该有的讽刺作用,观者心中也不言而喻了对庖卯愚蠢的讽刺。
2. 制造吸引力——黑衣人与彩
片中一直有看似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却一直没有说明来历,那就是黑衣人与彩。黑衣人的怪诞来源于他与其他角色的不同,他身披黑衣,尖脑袋,没有脸。而他身边的彩,生动鲜活,是此片中相貌出众的女性角色,这两个角色搭配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对怪诞的组合。他们整篇戏份不多,但是观众仍然会注意到他们,并且认定他们一定会是关键的人物,尤其是最后黑衣人死亡以及后面彩蛋中彩的再次出现,给观众留下了十足的悬念。在信息爆炸的时候,怪诞艺术往往起到了吸引眼球的作用,在动画中也是如此,正是怪诞才让人在意,起到了强迫观众注意并铭刻技艺的作用。
3. 多样化的体验——对比其他动画而言
在人类审美历史上,人最早发现的是优美,其次是崇高、悲剧、滑稽,最后才是怪诞[6]。大多数动画作品为了受众年龄考虑会严谨地要求题材,多数是画面优美,包含内在崇高含义的或是悲剧喜剧影片。暴力与美并存的《大护法》从某种程度上确实打破了传统意义的动画,其充斥着的怪诞美学给观者带来了多种层次的感受。尽管怪诞美感与其他审美形态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是其他审美形态无法替代的。本片搭配了其他审美形态,如暴力美学、优美、滑稽、悲剧和崇高等。《大护法》之所以受到观众喜爱,就是因为它满足了多样性与矛盾统一的美感体验的需求。正如雨果所说:“它要使观众每时每刻从严肃到发笑,从滑稽的冲动到激情,从庄重到温柔,从嬉笑到严肃”[7]。《大护法》的层次相比其他部分动画多了一层怪诞的审美形态,也给观众增加了体验效果。
三、 结 语
《大护法》是绝少数国产动画电影中包含暴力美学与怪诞美学的作品。这种作品给观者带来的观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包含五种美学效应:同类中的异类之震撼效应、虚构中的印象派之奇想效应、挖掘起因结果的神秘感之威慑效应、注意醒悟丑恶效应以及嘲弄丑恶的快感效应。观众在欣赏此片时,必然会被这些效应所左右。然而也产生了相对的三种实用功能:讽刺丑恶功能、制造吸引力功能和多样化功能。
这可能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一个先例,未来的动画电影面向受众会更加有针对性,减少因为受众问题而产生的对动画内容的局限很有必要。正是有《大护法》这样的影片出现,大众才会逐渐接纳这种怪诞美学,增加自己的审美趣味,慢慢提高审美要求,促进更多优秀的作品出现。
参考文献:
[1] 刘民法.怪诞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
[2] 凯泽尔著.曾忠禄译.美女和野兽[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7:2.
[3] 陈后亮.怪诞也是一种美吗?——西方怪诞美学研究评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4] 林传鼎等.心理学词典[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38.
[5] 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55+357.
[6] 刘民法.怪诞的本来面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
[7] 雨果著.柳鸣九译.雨果论文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81.
[8] Maureen Furniss.Art In MotionAnimation Aesthetics[M]. John Libbey Publishing, 2007.
[责任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