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路径探索
2020-04-07李嘉予姚继涛
李嘉予 姚继涛
摘 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办或企业联合办学式的职业院校开始出现,同时,更多的公立职业院校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招生和办学规模。但是这样的“职教热”背后,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更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由此,有关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完善且有针对性的质量保障体系,能够为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产生关键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 质量保障体系
2014年,国务院聯合六部委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当前,职业教育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联合教学水平较高的职业院校,进行新员工校企合作职业培训教育。职业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因此,一套完善的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敦促职业院校改进自身的教学状况,以及整体衡量和综合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及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的最基本含义,即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对受教育者进行与未来工作职业有关的操作知识的传授,进而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我国职业教育的兴起时间较晚,目前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尚不完善,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了解与认识,还没有达到能够主动积极地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同等地位来看待的高度。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相较于国内普通教育和国外同类学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影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复杂并且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地分析看待。
(一)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我国从古至今都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点,直到今日,绝大多数家长和学龄青少年都一心追求在普通高等教育方面取得学习成就,获得较高的学历和学位,而对职业教育则多存漠视、怀疑甚至鄙夷的态度。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招生方向都是位置偏远、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普通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职业院校中的学生也都是在中小学阶段成绩较差甚至退学肄业、迫切需要掌握一门谋生手段的非城镇青少年。生源质量较差,直接拉低了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而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的人事部门,以及公司企业,也在用有色眼镜看待那些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总是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职业教育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与提升。
我国的职业院校大致分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师学院、社会民间力量兴办的盈利性职业培训机构这几种类型。现存的职业院校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教学水平较低,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校生也多为不被传统教育观念所认可的“学困生”,因此在社会上的口碑较差,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接受程度不高。这也进一步导致职业教育在社会公众当中的认同感低下。
(二)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落后
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一直较低,职业院校在开办过程中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也远不能和普通教育院校相提并论。职业院校获得的国家财政支持,与普通教育院校得到的各项补贴扶持,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只能依托一家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兴办起来,才能够在自身无法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有一份托底的资金保障,不至于陷入停工的困境。不过,这样的企业办学模式却能够直接有效、方便快捷地为主体企业提供生产制造所需的专门劳动力。在最近国家大力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之下,还有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是由民间私人资本投资兴办的,但是这样的私营职业院校必须像社会上的各种公司企业一样,以营利为目的,自负盈亏,完全靠生源数量来维持自身运营。职业院校的这两种主要类型,决定了其职业教育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甚至还带有相当的盈利性色彩,而背离了传统意义上“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这一较为纯粹且公益性的目标。
社会的偏见以及教育目的的偏离,使得职业院校很难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到一起。一些职业院校存在校园狭小、设备老旧、位置偏远、缺乏实习实训场地,以及专业化师资力量短缺、专业理论指导教材匮乏等现实性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就大大降低了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参差不齐
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抱着“学手艺,找工作”这一目的来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大多数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双选会和推荐就业的机会。但是,那些与职业院校签订有毕业生接受协议的单位,在最初与学校签订就业分配协议的时候难免夸大其词,更有甚者,会因为与高层管理决策者的利益勾结而弄虚作假,甚至出现“贱卖学生,坐地分利”的恶劣现象。这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人身利益,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未来发展产生威胁,也大大拉低了职业教育在学生培养分配方面的整体质量。即便没有存在这些为了获得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径,与职业院校签署了毕业生就业分配协议的企业,在规模、效益、员工福利水平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这会对毕业生整体的实际就业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这也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的教育培养质量。
大多数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在双选会上找到满意的职位并长久地工作下去,逐步升职加薪;少部分毕业生会利用自己在职校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自主创业。这些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好。但是还有部分毕业生在学校没有用心学到一门技术手艺,毕业后自己到社会上打短工或是回乡务农,这就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质量带来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广泛而多样,容易使得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就业状况出现不平衡,这也会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
二、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质量保障是从国外引进的一项新潮概念,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对当前教育体系的深入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相对应的提升教育质量、保障教育活动高质量运行的方法措施。目前我国的质量保障研究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正在发展过程当中。但是就目前已经开展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工作来看,存在的问题还较多。
(一)考核学生就业情况的方法缺乏灵活性
当前我国对各类教育的质量保障普遍都是通过考核督导的方法来进行,对职业教育的质量考核主要是评估相关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且只统计被公司企业录用的毕业生的数量,而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和返回家乡务农的职校毕业生排除在就业统计的范畴之外。这样的质量保障考核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强,同时考核标准缺乏灵活多样性和针对性。德国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有一套完善的方法体系,通过对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接受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企业三方的不同考核方法,对国家的职业教育整体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评,并根据不同主体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国家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惟就业论的质量考核方法观念陈旧、标准僵化,只能片面地考察职业院校在学生培养和毕业生推荐就业方面的成果,但不能完整准确、客观真实地对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做出合理评价。
(二)参照普通教育制定的法规缺乏针对性
我国已经制定出台了多项有关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并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指导规划文件,但是仍然没有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条文和专项制度规范,这就导致职业教育的各项活动开展缺乏政策指引和法律监管。专门针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法规制度就更加稀少,甚至还没有納入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各项发展规划议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也没有对专项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负责机构。因此,对职业教育的质量考核向来都是照搬面向普通教育的督导检查规范来进行,以普通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监督考评机制来评定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缺少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法规体系。
借助考核普通院校教育质量的方法,来对职业教育的质量进行评估,考核重点偏离,容易导致评估结果出现严重偏差,进而影响相应的质量保障方法的落实。
(三)政府单方参与的质量评估缺乏全面性
我国的职业教育并不属于政府的教育部门管理,而是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相关的组织和考核。我国长期存在“官本位”思想,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估活动完全由政府人社部门统筹规划,这就使得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方向过于单一。德国、俄罗斯、美国、欧洲等国外地区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已经建立起来相对覆盖面较广的体系,涵盖职业院校、用工企业、职教学生、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第三方考核评估机构等多个主体,以及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企业就职晋升再培训评估、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获得职业技能鉴定的情况评估、政府部门法规制度的制定落实情况评估、社会第三方机构出具质量考核报告的情况评估等多个方面。这需要我国认真学习借鉴。
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参与主体单一,评估方法固化,导致评估结果片面,甚至影响到长期的评估质量的客观可靠性。
三、加快建设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建设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通过学费减免和薪酬激励政策提高技能人才地位
国家现在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展了多项职业技能大赛,激励优秀的职校学生和技能人才在国内国际大放异彩。各级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帮扶资助力度也越来越大,针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的职校学生实行“三免一减一补”等各类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政策,鼓励更多的适龄农村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已经明文规定了职业技术工人与普通职工之间薪资水平的对应关系,只要专业技术资格达到一定水平,企业就会相应地增加酬劳和福利待遇;对于一些具有高精尖技术水平的技能人才,还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一系列福利政策。这些都是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视和鼓励,就是希望公众能够正视职业教育,让那些在普通教育阶段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转变观念而主动接受职业教育,为国家生产发展培养更多优质的蓝领人才。只有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接受度得到了有效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才能稳步提高。
(二)通过明确细化各主体的责任完善质量考核评估
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包括职业院校、职教学生、用工企业、政府部门、社会第三方考核机构,他们各自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以保障职业教育的质量。职业院校应该培养招聘更多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应集中下拨经费来完善各类教学资源、扩展实习实训场地,还应该增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未来的从业方向。职教学生应当主动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应该增强就业风险意识与创新创业精神,拓宽自身的从业选择面。用工企业应该按照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主动对职工开展相应的岗位就职培训和职位晋升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素养。政府部门应该加快制定有关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政策法规,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保障委员会,研究制定专门针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考核评估指标,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社会第三方考核机构应当按照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制定实施有差别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方法,对各个主体的职业教育质量进行严格考评,出具标准化的职业教育质量报告以及保障措施建议书。
(三)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及普职融合扩大职业教育规模
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研究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在相关政府部门专门设立一些专项负责职业教育质量监督考评的机构科室,从制度上宏观把控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同时,对社会上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充分赋权,拓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实施渠道。另外,加快普教与职教的衔接、中职与高职的过渡、高职与高等教育的联系、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结合,等等,促使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校企联合培养办学模式的完善。政府应对职校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开设绿色通道,鼓励职校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水平,并支持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院校进行打分评价,从而带动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政府还应该联合用工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考核,以此来敦促职业院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密切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联系。还可以鼓励民间资本与社会力量办学,并推动职业院校的联合,成立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从而加快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集中在职业教育资源落后这一方面,这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培训的认可接受程度,也最终导致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低下,而这又会进一步降低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好感度,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要想调整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实现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调动职业教育各方力量,建立健全学费和奖学金资助减免政策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考核,并逐步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加快建设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系统完善的制度和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方法,对职业教育的质量进行准确评估和有效保障,进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实现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喜梅,王世斌. 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现实背景、合法性危机及化解路径[J]. 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6):29-36.
[2] 秦咏红,朱建国,李凌. 德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框架、体系和特点[J]. 教育与职业,2018(19):101-106.
[3] 王永林,李明磊. 我国高职教育评估取向重构的基本依据与路径研究[J]. 职教论坛,2018(09):15-21.
[4] 王永林. 欧盟职业教育学习成果质量评估的EXPERO模型探析[J]. 外国教育研究,2018,45(05):92-103.
[5] 郭文富. 现代治理视角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6] 高海燕,魏峰.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估的路径探析:基于“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7):35-39.
[7] 赵利堂,谢长法. 跨界与交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跨学科协同设计[J]. 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7):28-34.
[8] 王启龙,石伟平. 欧盟职业教育第三方质量评估模式在中国:成效与建议——基于上海4所高职院校的同行评议结果[J]. 中国高教研究,2017(03):97-101.
[9] 王金岗,朱光东. 国际比较视野下高职教育评价中政府作用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7(05):41-46.
[10] 丁建石. 职业教育第三方质量评价的相关法律政策梳理及完善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42-48.
[11] 刘金花. 俄罗斯职业教育质量的政府评估与社会评估:源起、模式及关系[J]. 外国教育研究,2017,44(08):51-62.
[12] 李钰. “六维基本元”视野下职业院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8):55-59.
[13] 劉红,徐国庆. 中美两国中高职衔接的比较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6(09):74-78.
[14] 王振刚,孙翠香. 论“多元、复合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主体的构建[J]. 职教论坛,2016(19):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