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地区胡蜂人工养殖常见问题分析
2020-04-07曹荣昌刘喜雨黄建新陈富珍朱正飞
曹荣昌 刘喜雨 黄建新 陈富珍 朱正飞│文
1 云南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671003;2 云南祥云县爱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672100
一、大理地区胡蜂人工养殖情况
云南是全国最早开展胡蜂人工养殖的省份,养殖规模占全国一半以上。据调查,截止2017年底,全省16州(市)注册登记的胡蜂养殖团体共384家,占全国数量的57%[1]。其中,保山市以92家的养殖数量占全省的24%;昆明、临沧、红河、曲靖、楚雄、文山六个州(市)的养殖数量均在30家以上,占全省的52%;而大理州内注册登记的胡蜂养殖团体共10家,占全省3%[1]。然而,近年来胡蜂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乃至生物防治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养殖胡蜂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发明显,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云南广大山区群众加入胡蜂养殖行业。但是,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大理部分地区后发现,在永平县、巍山县、南涧县、祥云县、漾濞县等山区乡镇,均有从事胡蜂人工养殖团体,但是规模大小不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养殖户成立了合作社,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而有的养殖户饲养管理不当,经济效益低,甚至已无力经营,濒临倒闭。
图1 近几年留种蜂巢
通过实地调研,在大理地区的胡蜂人工养殖团体中,祥云县爱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工养殖技术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负责人朱正飞于2014年开始,经过5年多的养殖摸索,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2019年成功培育蜂王5万多只,培育标准蜂群1万多群,通过出售准蜂王、越冬蜂王、标准蜂群、蜂蛹等,经济收入十分可观。因此,朱正飞的胡蜂人工养殖经验值得借鉴,现就大理地区胡蜂人工养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作深入分析,以供胡蜂养殖爱好者参考。
二、大理地区胡蜂人工养殖常见问题分析
目前人工养殖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收集野生蜂种(雌雄蜂)、雌雄蜂适时交配、准蜂王安全过冬、醒王、练王、蜂王筑巢产卵、培育初级蜂群、初级蜂群野外放养(练工蜂)、初级蜂群野外完全放养、蜂蛹多次收取[2]。做好这几个阶段的工作,胡蜂养殖肯定是赚钱的,但鉴于胡蜂生活习性的特殊性,人工养殖主要在一些山区、农区开展,养殖者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急功近利,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就会以失败告终。
1.蜂王交配率低
图2 蜂王正在筑巢
图3 处女王单独饲养
图4 野外放养
交配率低主要和交尾时机、交尾环境有关。首先,交配棚应选址在通风、阳光照射时间长的场所,交配大棚应有阴凉侧(遮光布覆盖)和阳光直射侧。其次,处女王、雄蜂交尾时间的判断,在光照(采光率50%~70%)、温度(14℃~25℃)、湿度(35%~70%)适宜的情况下,处女王(处于发情期)、雄蜂(已经性成熟)均会表现出较为活跃和兴奋,可先将两者分别在不同大棚中分开饲养(秋后,蜂群中逐渐产生数量大致各半的雌雄蜂),雌蜂中个体稍大为处女王,雄蜂个体稍小(屁股扁平无蜇针),利用体型差异通过困养装置将两者分离后精心饲养。此外,应选择晴朗的天气交尾,一般在9∶30~15∶00进行人工交尾,将性成熟的雄蜂分批次放入处女王蜂棚中,发情的处女王会立即吸引来雄蜂交尾,见交尾后即可用树枝将交尾中的雌雄蜂拣出至收集笼(保证雌雄蜂按1∶1交尾),交尾结束将雄蜂泡酒,准蜂王放入越冬设备。
2.准蜂王越冬后死亡
影响蜂王越冬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透气性等,考虑到胡蜂的生活习性,人工养殖的越冬室应阴凉、干燥、通风性能好,室内温度在3℃~18℃,湿度在30%~60%之间[2]。因此,越冬室的选址很重要,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准蜂王在休眠状态下的体能消耗速度越慢,越有利于成功越冬,而湿度过高则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导致准蜂王发病。同时,现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准蜂王越冬的栖息场所基本是人工设计的干木桩桶,这就要求木桩桶一定是完全干燥,且无毒无味,否则,容易导致准蜂王发病。此外,醒王后的管理也非常重要。蜂王在越冬过程中对体能消耗较大,醒王后应让蜂王在筑巢桶内有一定的试飞空间(模拟自然情况,人工“练王”),并以凉开水(或低浓度蜂蜜水)作为水源,待蜂王开始正常排泄后(恢复正常新陈代谢),可逐渐加大蜂蜜水浓度(1∶1),并补饲蜜蜂、蚂蚱等昆虫,使醒王后的蜂王能较好地恢复体能,则可降低死亡率。
图5 筑巢室
3.蜂王不筑巢
蜂王筑巢主要与体质和环境有关。如果蜂王越冬后经过“练王”,在保证水源和食物后可恢复正常新陈代谢,则体质较好。筑巢室应选址通风、向阳处,温度14℃~25℃,湿度35%~70%,同时提供筑巢材料(树皮),则蜂王开始筑巢。
4.野外放养后蜂巢较小
目前,人工养殖胡蜂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销售蜂蛹,因此,蜂王不筑巢或筑巢较小对经济收入的影响是致命的。但是,通过分析相关原因,尽量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1)交尾受精的影响
受精卵产生的较少,将直接导致工蜂较少,蜂群无法扩巢,这就和人工交尾技术密切相关,处女王未发情(发情时表现兴奋,大棚内到处飞)、雄蜂体质差(饲喂1∶1蜂蜜水为主,性成熟时表现兴奋,大棚内到处飞)、交尾时间过短(保证1∶1自由交配)等都会影响准蜂王的受精质量。此外,雌雄蜂体质差、交配时间过早,可能会导致蜂王在繁衍过程中,雄蜂出现较早,工蜂较少,使蜂群提前开始衰败。
(2)养殖密度的影响
在植被茂密的野外放养区,如果饲养密度过高,可导致蜂群食物来源严重不足,尽管可人工补饲少量瘦肉类食物,但蜂群仍然是以野生昆虫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因此,不同蜂群间会出现相互捕杀现象,导致蜂群衰败。一般一个饲养区域(10km2),可放养凹纹胡蜂20~100群,而金环胡蜂则只能放养1群[3]。
(3)杂交的影响
长期近交可导致种群的生存能力下降,而远缘杂交则可较好的发挥杂交优势。因此,在同一品种的蜂群留种时,可考虑将不同地区间的留种蜂群相互交尾,以提高蜂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胡蜂疾病防控
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常见发病为掉蛹病、黑子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以消毒预防为主,尤其对养殖大棚、越冬桶、筑巢箱、饲喂设备等作重点消毒(浸泡、喷雾、阳光暴晒等),人工补饲的食物应当日配制,防止食物腐败滋生病原菌。另外,通过提高放养蜂巢(树蜂)与地面的高度,可有效躲避胡蜂天敌黄尾巢螟的危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