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分级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07林淑端许少莹
林淑端 许少莹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经紧急救治病情相对稳定后,需要明确诊断接受专科治疗,因此,患者需要进行院内转运[1-2]。研究指出,规范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及强化患者管理,可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是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的工具,在患者转运前对患者进行评估,将有助于护理人员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4]。鉴于此,本研究将预警分级管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12月(实施预警分级管理前),我院急诊科转运的危重患者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2.3±3.2)岁;其中心血管疾病86例,消化系统疾病25例,呼吸系统疾病 30例,神经系统41例,内分泌系统 18例;选取2018年1-6月(实施预警分级管理后)我院急诊科转运的危重症患者220例,男120例,女100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2.8±3.6)岁;其中心血管疾病87例,消化系统疾病23例,呼吸系统疾病40例,神经系统疾病45例,内分泌系统疾病25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预警分级管理前,我科采用常规院内转运模式,即急危重症患者经紧急救治病情相对稳定后,由责任护士护送患者至对应的科室。实施后,我科采用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具体如下。
1.2.1 成立院内转运团队
2018年1月我科组建院内转运团队,其中护士长1名,初级责任护士4名,高级责任护士5名,护士长任小组组长。明确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质量改进目标,由组长对团队成员进行系统化培训,要求每位成员熟练掌握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明确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点,提出改进措施,降低转运风险,提高患者转运安全性。
对转运护士进行预警分级管理。①由项目管理团队制定分级预警管理培训内容,包括各级护士职责、转运人员配置要点、转运风险预测、转运过程中的监测重点。培训方法为集中授课、观看视频、个案讨论和模拟训练等,其中集中授课3次,每次60 min。培训结束后组织全组人员参加理论及护理操作考核,对于考核未合格者给予再次强化培训,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均考核达标。②基于MEWS系统实施分级转运。转运前采用MEWS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转运交接单中,评估内容包括体温、心率、呼吸、意识、收缩压等指标,每个指标分值为0~3分,总评分0~15分,MEWS评分<2分,为Ⅳ级患者;2分≤MEWS评分<4分,为Ⅲ级患者;4分≤MEWS评分≤6分,为Ⅱ级患者;MEWS评分>6分,为Ⅰ级患者。MEWS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Ⅳ级患者由初级责任护士负责转运,Ⅲ级患者由高级责任护士负责转运,Ⅱ级和Ⅰ级患者由高级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共同转运按设备故障风险进行分级管理。③根据转运设备故障风险RPN值将设备风险分为低、中、高3个级别,低风险转运设备有氧管、氧气瓶、面罩、鼻饲管,每周清点数量、检查质量;中风险转运设备有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仪、抢救箱、心电监护仪,每3天进行1次数量清点和质量检查;高风险转运设备有喉镜、气管插管装置、便携式呼吸机、有创压力检测仪等,要求每天清点数量、检查质量,且护士长每月不定期抽查转运设备的功能情况,确保设备完好处于功能状态。
比较实施预警分级管理前后的运转时间和不良安全事件。转运时间:记录从急诊科转运至接手科室(CT室、重症病房或手术室)的时间。转运期间不良安全事件包括:转运设备故障、抢救用物不齐、管道脱落/堵塞等。
水利工程前期工作成果质量评价工作的认识和实践……………………………………………………… 任铁军(9.30)
根据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图,采用头脑风暴法对转运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转运人员、患者病情、转运流程、转运设备4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绘制鱼骨图、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5]对4大因素进行剖析,最终明确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点为患者病情危重、转运设备故障及转运人员资质不足3方面。其中患者病情危重包括机械通气辅助、意识障碍、精神躁动或病情不稳定;转运设备故障包括供氧不足、设备功能异常、设备电量不足等;转运人员资质不足包括不熟悉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病情观察能力不足、专业技能不熟练等。
实施后,转运期间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36%(3/220),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7.00%(54/200),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99,P<0.001 )。具体见表2。
实施后,院内转运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见表1。
香娭毑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能干婆,可她见了喜姑,妹妹长妹妹短的叫得十分亲热,从不在她面前逞能的。没事的时候,喜姑也喜欢到香娭毑家里来串门。无论白天晚上,刮风下雨,只要喜姑一到,香娭毑就把宝刚爹支走,去去,到外面去,我们姊妹打讲,你到屋里凑什么热闹。
1.3 观察指标
1.2.2 明确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环节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院内转运时间比较
1.2.5 椎动脉供血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由专人操作,仪器设定正常值标准参照。
2.2 实施前后不良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1.2.3 实施预警分级管理方案
⑧Helen Nissenbaum,“Privacy as Contextual Integrity”,Washington Law Review,79(1),2004,pp.119 ~158.
表2 实施前后不良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经急诊治疗后需转运至专科,以便更好地进行检查及救治,然而在转运过程中受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影响,存在转运风险[6]。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专业的评估并建立急诊分级转运模式,可以提高患者转运安全性[7]。本研究对急诊科危急症患者进行预警分级管理,结果显示:实施预警分级管理后院内转运时间短于实施前,表明预警分级管理能有效缩短患者院内转运时间,提高患者转运安全性。考虑原因可能通过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及MEWS评分对患者进行及时、快速、准确评估客观了解患者病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配置转运人员[8-9],使转运人员的结构及数量更加合理,转运安排效率更高。此外,通过预警分级管理提高了急诊科与其他科室间的工作衔接,减少了患者转运等待时间,提高了患者转运效果及安全性[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转运期间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提示预警分级管理能有效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性,降低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考虑可能因素为:一方面,护理人员根据MEWS评分对患者进行转运风险分级,有助于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预警,有效评估转运过程中潜在的风险[11]。另一方面,管理者可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合理安排各层级的医护人员负责转运,降低了患者安全隐患[12]。另外,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计算仪器RPN,并按RPN值大小进行风险排序,对于RPN值>60分的转运设备要求定点放置、班班交接、双人核查,以提高仪器设备管理安全性,减少转运过程中由于仪器因素引起的不良安全事件[13]。
改革开放已过四十春秋,在这40年中我国体育从积贫积弱到叱咤国际体坛,体育改革成就举世瞩目,收获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不得不思考的教训和启示。
综上所述,预警分级管理能有效缩短院内转运时间,降低转运途中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