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平邑县华玉石膏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2020-04-07展茂征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矿层层状石膏

韩 亮 展茂征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五勘探队,山东 济南 251000)

山东省石膏矿资源十分丰富,现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83.34亿t,其中基础储量17.62亿t[1],主要分布于大汶口盆地、平邑盆地、枣庄盆地中[1]。石膏矿的成因主要包括河湖相-沼泽相碎屑沉积型、湖盆蒸发岩型、海相沉积型[1-4]。华玉石膏矿属于平邑盆地石膏矿,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此矿为例,拟通过详细解剖其矿带、矿层及矿石特征,探讨其成因,以期为更好地指导山东含膏岩系的找矿方向提供参考与指导。

1 成矿地质背景

华玉石膏矿区位于山东省平邑县平邑凹陷西北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Ⅰ)鲁西隆起区(Ⅱ)鲁中隆起(Ⅲ)尼山-平邑断隆(Ⅳ)平邑凹陷(Ⅴ)之中部偏东,北部为蒙山凸起,南部与尼山凸起、临沂凸起相接(图1)。

平邑凹陷形成于中生代,延续至古近纪以后,呈NW-SE向狭长单斜盆地,出露地层有中生代白垩系、新生代古近系和第四系[1]。晚白垩-古近纪官庄群地层,以蒙山断裂为北界,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岩石组合为含膏盐的红色、灰色山麓洪积-河湖相碎屑岩系,自下而上包括固城组、卞桥组、常路组、朱家沟组和大汶口组。

2 矿带及矿层地质特征

矿区广被第四系覆盖。通过钻探揭露,第四系下伏地层为晚白垩-古近纪官庄群卞桥组。该组为一单斜地层,呈NW~SE走向,倾向NE25°~73°,倾角19°~45°。石膏矿赋存于卞桥组二段地层中,呈NW~SE向分布,将其分为2个含矿带,共15层矿。下部为Ⅰ矿带,共12层矿,为本区的主矿带。上部为Ⅱ矿带,含矿3层,规模较小,无开采价值。

2.1 矿带特征

Ⅰ矿带呈层状展布,产状与地层一致,总体走向326°,倾向NE,倾角在19~54°之间,平均30°左右。在12层矿中,控制最大长度2101m,最大延伸790m;赋存标高+3.0~ -250.0m;最大矿层厚度20.32m,最小2.35m;矿层最高品位72.48%,最低品位61.80%。

Ⅱ矿带呈层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倾角25~28°。与上下地层呈整合接触,为隐伏矿层。

图1 矿区地质简图

2.2 矿层特征

Ⅰ矿带以Ⅰ-2、Ⅰ-4、Ⅰ-5、Ⅰ-12为主要矿层,其特征分述如下:

(1)I-2矿层特征

矿层长2101m,宽790m,走向NW326°,倾向NE,倾角19°~54°,一般在25°左右,赋存标高+3.0~ -250.0m。矿层呈层状、似层状,沿走向和倾向都较稳定。厚度沿走向自西向东变薄,沿倾向由浅至深变厚,沿走向和倾向有分枝复合现象。矿层单工程最大厚度19.43m,最小3.83m,平均10.85m,厚度变化系数42.30%,属厚度变化较稳定型(图2)。岩性以石膏、硬石膏、含膏泥岩为主,夹灰岩、泥灰岩。矿层单工程最高品位76.22%,最低59.67%,平均69.53%,组分变化系数7.23%,属含量变化均匀型(图3)。

(2)I-4矿层特征

矿层长2101m,宽680m,走向NW326°,倾向NE,倾角19°~54°,一般在25°左右,赋存标高+3.0~ -250.0m。矿层呈层状、似层状,沿走向和倾向都较稳定。厚度沿走向自西向东比较稳定,在3勘探线变薄,沿倾向变化不明显,沿走向和倾向皆有分枝复合现象。矿层单工程最大厚度30.46m,最小2.92m,平均9.45m,厚度变化系数73.49%,属厚度变化不稳定型(图2)。岩性以石膏、硬石膏、含膏泥岩为主,夹灰岩、泥灰岩。矿层单工程最高品位76.54%,最低61.40%,平均68.22%,组分变化系数6.83%,属含量变化均匀型(图3)。

(3)I-5矿层特征

矿层长2101m,宽680m,走向NW326°,倾向NE,倾角19°~54°,一般在25°左右,赋存标高+3.0~ -250.0m。矿层呈层状、似层状,沿走向和倾向都较稳定。厚度沿走向自西向东呈变厚趋势,沿倾向变化不明显,局部有分枝复合现象。矿层单工程最大厚度24.48m,最小4.15m,平均13.00m,厚度变化系数46.15%,属厚度变化较稳定型(图2)。岩性以石膏、硬石膏、含膏泥岩为主,夹灰岩、泥灰岩。矿层单工程最高品位79.52%,最低57.72%,平均 67.31%,组分变化系数7.80%,属含量变化均匀型(图3)。

(4)I-12矿层特征

矿层长2101m,宽540m,走向NW326°,倾向NE,倾角19°~54°,一般在25°左右,赋存标高+3.0~ -228.86m。矿层呈层状、似层状,走向和倾向都较稳定。厚度沿走向自西向东变厚,沿倾向由浅至深变厚,局部不规则,有分枝复合现象。矿层单工程最大厚度33.25m,最小2.03m,平均20.32m,厚度变化系数50.30%,属厚度变化较稳定型(图2)。岩性以石膏、硬石膏、含膏泥岩为主,夹灰岩、泥灰岩。矿层单工程最高品位79.13%,最低55.43%,平均 68.29%,石膏组分变化系数为8.45%,属含量变化均匀型(图3)。

图2 主力矿层平均厚度沿走向变化曲线特征

2.3 矿层围岩特征

矿层围岩以含膏-膏质泥灰岩、泥岩为主,其次为含膏-膏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岩,局部见砂岩、钙质泥岩、碳质泥岩。围岩普遍含矿,与矿层均为整合接触。

图3 主力矿层平均品位沿走向变化特征

3 矿石特征

3.1 矿石物质成分

矿石矿物为石膏和硬石膏,成分较简单。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泥质碎屑岩和粘土矿物,少量白云石、天青石、黄铁矿和陆源碎屑矿物石英、长石、绿泥石、局部见自生石英、萤石、燧石,偶见自然硫。矿石中石膏含量1.67%~91.73%,硬石膏含量0~88.76%。

有益组分主要为CaO、SO3、H2O+。矿石品位一般在62.59%~73.29%之间,矿层平均品位最高为73.29%,最低为62.59%,一般在66%~70%之间。I矿带12层矿平均品位69.14%。矿石中伴生有益元素主要为Sr,其含量为0.37%~1.10%,由于其含量较低无工业价值。

矿石中有害组分为K2O和Na2O。其中,K2O含量为0.03%~0.47%,Na2O为0.03%~0.13%,含量甚低,对矿石工业利用无影响。

3.2 结构构造

矿石以变晶结构、包含状结构、放射状结构和板状自形结构为主,次为纤维结构。构造以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似角砾状构造、脉状和网脉构造为主,次为斑点状构造。

3.3 矿石类型和品级

将矿石划分为石膏和硬石膏两种工业类型,石膏含量大于50%的为石膏型,反之为硬石膏型。再根据其结构、构造划分为11个自然类型。多数矿层由两种工业类型的矿石组成。矿层浅部均以石膏型为主,深部则以硬石膏型为主,两种类型矿石的转变深度约在180~210m之间。其中Ⅰ-12、Ⅰ-11、Ⅰ-10矿层为石膏型,Ⅰ-9、Ⅰ-8、Ⅰ-7矿层为石膏、硬石膏混合型,Ⅰ-6、Ⅰ-5、Ⅰ-4、Ⅰ-3矿层为硬石膏型,Ⅰ-2、Ⅰ-1矿层为石膏型。

4 矿床成因

4.1 古地理及古气候条件

平邑盆地的发生、发展及演化主要受蒙山断裂控制。该断裂为同沉积型断裂。近东西向断陷盆受南北两侧近东西向断裂控制。断裂活动强度、下陷速率对沉积盆地稳定性及沉积物质成分起控制作用,对石膏矿层发生、发展、消亡起重要控制作用。

该区在始新世-渐新世早期处于炎热、干燥的古气候条件,至渐新世中、晚期,古气候逐渐变为炎热、干燥与暖湿相间的气候条件。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石膏等盐类矿床的形成。

4.2 成矿环境与控矿因素

差异性同生断层持续活动形成的盐湖,残余卤水进一步蒸发、浓缩。盆地浓缩水体的不断补给蒸发,岩沉积形成过程中,由于成盐卤水不断的浓缩,在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的岩相,致使水体持续浓缩到钾盐的沉积阶段,形成膏盐、石盐、钠镁盐、钾镁盐岩相较完整的沉积序列。在含盐岩系上、下有膏岩层沉积组合。

5 结论

(1)研究区存在两条石膏矿矿带、15层矿层、四层主力矿层。

(2)矿石矿物为石膏和硬石膏,结构以变晶、包含状、放射状和板状自形为主,构造以块状、浸染状、条带状、似角砾状、脉状和网脉构造为主,矿石有益成分以CaO、SO3、H2O+为主。

(3)浅部矿层均以石膏型为主,深部则以硬石膏型为主。其中Ⅰ-12、Ⅰ-11、Ⅰ-10矿层为石膏型,Ⅰ-9、Ⅰ-8、Ⅰ-7矿层为石膏、硬石膏混合型,Ⅰ-6、Ⅰ-5、Ⅰ-4、Ⅰ-3矿层为硬石膏型,Ⅰ-2、Ⅰ-1矿层为石膏型。

(4)基于成矿地质背景、矿层特征、矿石化学成分、成矿环境及控矿因素分析,认为该区石膏矿成矿模式为陆相沉积蒸发岩型石膏矿。

猜你喜欢

矿层层状石膏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华北春季降水性层状云中冰相粒子形状分布
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孔洞充填特征
开采残余矿层存在的风险及防治对策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矿井建设规模分析
断层赋存条件对矿层移动变形规律影响
新型铋系超导体有望加速层状功能材料开发
石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