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意外”的夕会课
2020-04-06邵诗杰
邵诗杰
一天午休时间,我正在阅读《爱的传递》,班上的晓雯同学跑来告诉我:小强和小泽准备放学后去掏鸟窝,把窝里的雏鸟关在笼子里自己喂养。因为班主任姚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去了,她只好跑来告诉我。看着翻开的书页,我沉思了一会,心中有了主意。
夕会课的时候,我来到教室,告诉学生今天的夕会课由我来上,想给他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0年前,我的儿子刚刚七岁,正在读二年级,“六一”儿童节时恰逢双休,于是决定回老家看望孩子的爷爷、奶奶,顺便给老人装上一台吊扇。老屋是一幢三间的瓦屋,房梁上已有一对燕子在那儿筑巢,巢里还有几只雏儿。我只好在第二根檩木上安装吊扇,安装很顺利,时间不长便安装妥当,我便打开开关进行调试。正当我们享受着夏日的这份清凉时,突然,一团黑色的东西像一道闪电从大门掠过,只听得“嘭”“啪”两声,一个小东西被吊扇狠狠地甩向墙壁,掉在地上,原来是一只燕子。燕子的嘴里还衔着两只蚱蜢,它的嘴一張一合,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它也许是太牵挂巢里的雏儿,才没有看清以至遭遇不幸。儿子连忙跑过去,双手捧起燕子说道:“它……死了!”声音里满是悲伤。看着伤心的孩子,我的心中充满了愧疚,于是找来一个盒子,和儿子一道在菜园里找了一块僻静的地方,埋葬了可怜的燕子。
可是不幸还没有结束,第二天从鸟巢里掉下了一只死去的雏儿。儿子不明白,我猜测地说:“可能是因为少了燕子妈妈,没有足够的食物,它饿死了。”孩子听了,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它埋在了燕子妈妈的身边,然后又默默地走出去,抓回了许多小蚱蜢,说是要喂给小燕子们吃。我阻止了:“燕子是不会吃你抓的食物的,它只吃自己亲自抓的。现在最好的做法是不干涉、不打扰它们的生活。”看着燕子更加忙碌的身影,我和孩子带着深深的愧疚和眷恋离开了。
放暑假时,我们又回了一趟老家。只见门前的电线上停歇着三只燕子,它们差不多大小,从外形上已经分辨不出谁是老燕子、谁是雏儿了。屋内的吊扇上结满了蜘蛛网,看得出很久都没有使用过。我询问父亲,父亲说怕再伤害到燕子,所以一直都没有用过吊扇。
第二年的清明节,我们又一次回老家。在去年的旧巢里,已有一对燕子正在育雏,不知是去年的老燕子组成的新家庭还是它的儿女组成的小家庭。不过从此以后,每年春天都会有一对燕子在老屋的旧巢里繁衍生息,直到秋天来临时离去。
后来,父亲去世了,老屋即将拆迁,我接到村里的通知,最后回了一趟老家。我手捧父亲的遗像走出大门,一抬头,只见几只燕子停歇在门前的电线杆上,唧唧啾啾地快乐私语。我的心突然像被针扎了一下:眼前的老屋将不复存在,人们都将搬进新建的小区,然而,我可爱的燕子,你的家又将在哪儿?我带着几分惆怅离开了。
故事讲到这里,我沉默了,教室里安静极了,看得出孩子们都被故事感染了。过了一会儿,我再一次展开话题:“直到今天,我依然非常牵挂我家的那些燕子。今天想请同学们帮老师了却一桩心愿:可爱的燕子在哪里能找到一个温暖舒适的新家?”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同学们给我带来了许多答案:阳台顶端的角落、闲置的空调墙洞、空调外机,甚至废弃的花盆。于是我趁热打铁:“同学们,你们看燕子多聪明呀!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非常喜欢可爱的鸟儿,那么怎么做才算是对它们真正的爱呢?请同学们记住这六个字——不干涉、不打扰。”下课后,我私下找晓雯了解情况,果然,小强和小泽没有去掏鸟窝,我心里释然了。
一次意外的“替补”夕会课,竟成就了一份教育初心。孩子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稚嫩而又童真,如果每一节夕会课,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故事,用故事来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也许将会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