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比较研究

2020-04-06张梓涵

关键词:教师队伍变化阶段

张梓涵

(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 诺丁汉郡 NG7 2RD)

教师作为社会职业分工的一种,在古代社会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主要都以男性为主。但在女权主义思潮兴起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条件下,女性担任教师职务的人数快速增加,逐步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在当代社会,随着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也不断扩大,女教师数量也随之增加。在当代中国与西方国家法律规定与就业政策中,对教师这一职业大都秉持性别平等原则,因而在教师性别上没有特殊要求。但在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选择越来越多样的当代社会条件下,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开始出现“女性化”趋势,并有越来越显著的特点。譬如巴西、俄罗斯、意大利和斯洛伐克等国,小学阶段女教师占比均超过90%。而在美国、英国和爱尔兰等国,小学阶段女教师人数超过80%,中学阶段女教师人数占比保持在56%-59%之间,其中加拿大中学阶段女教师人数占比高达67%左右[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 年和2008 年数据)。中国从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也逐渐出现了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失衡现象——女教师占比逐年明显提高。譬如,曾有学者在1994 年对河南省郑州市某区的小学、初中阶段教师性别构成状况进行了抽样统计与分析,发现被调查地区的小学女教师占比高达82.1%、初中女教师占比高达 75.4%[2]。

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在性别结构变化中存在的明显“女性化”群体特征,引起了社会研究者、教育研究者对此现象的关注与研究。在英国,学者们大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项影响学生成长的复杂工作,具有技能、知识和特殊的职业要求,需要付出大量努力。同时在教学环境中,教师也能够意识到必须使用不同技术和方法才能取得实效。如 Beauchamp 和 Thomas(2009)就认为,教师身份的发展与内外环境对自我理解的程度密切相关。比如性别特征、同事关系、学生背景及学校管理等环境因素等,都影响着教师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同时,性别引起的情绪作为一种身份表达方式也会限制他们教育教学的可能性[3]。与Beauchamp和 Thomas(2009)相似,Leijen、Kullasepp 和 Anspal(2014)则强调,男女不同的信念、职业态度、具体经验和认识观念会从专业角度影响教师对自我的理解与职业的选择[4]。正由于存在教师专业角色通常与男性社会角色期望值不一致的现象,就直接导致了英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中女性数量占主体地位的客观存在。对此,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 Agency,HESA) 对比了2005—2006 年度、2006—2007 年度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人数,其中女性由23865 人增至24335 人,而男性则从 8065 人降至 7610 人[5],教师队伍“女性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在中国,日益显现的义务教育教师性别结构失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探索并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通过“官方”公布数据变化来直观“显现”教师队伍“女性化”趋势。其中姚银枝、李会琴通过2003—2015 年宁夏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性别结构官方统计数据,分析出小学专任女教师年均增长达1.3%的客观存在,对未来这一发展趋势进行了具体预测,反映出教师群体“女性化”趋势[6]。遇旻等人则通过对宁夏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同水平的银川市、固原市义务教育教师性别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在银川市小学教师队伍中,专任女教师从2006 年的68.02%增长到2015 年的74.07%,失衡明显;在固原市小学教师队伍中,专任女教师从2006 年的33.05%增长到2015 年的51.02%,增幅也十分明显[7]。二是研究者通过抽样调查数据来研究这一问题,如武晓伟、郑新蓉曾对河北、云南、贵州3 省5 县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女教师人数快速增长、男教师人数基本不变的结论[8]。三是对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影响与政策建议的研究,如吴霞等学者认为,教师性别比例失调会导致学校管理岗位结构的不平衡[9]。概括英国、中国对此问题的已有研究,众多文献都较为集中地显示出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群体中,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现象明显存在——“女性化”特征凸显并有持续发展趋势。

在已有关于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研究中,由于学术视域、研究方法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学者只针对单个国家(地区)或某个国家的某一行政区域内教师队伍性别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缺少跨国家的对比性研究。正是为了从国际视野角度来研究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变化情况并具体分析其变化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笔者将对英国、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做对比性研究。具体而言,本文将对2010—2018 年,英国、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具体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普遍性与必然性。本文所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比例变化数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关于英国义务教育教师性别结构的变化数据,主要是通过英国教育部官方网站获取[10]。即对英国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学校教职工总数的人口普查报告中提取出义务教育教师总人数、男教师数与女教师数。二是关于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变化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总数、男教师数与女教师数[11]。本文的数据均来自英国、中国教育部门,因此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全面性、科学性都是较高的,可真实反映两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变化情况。

一 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也是实施义务教育年限最长的国家之一。1870 年,英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初等教育法》,明确规定5—10 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1973 年,英国政府再次颁布《教育法案》,明确规定英格兰、威尔士的义务教育实施年限为12 年,而北爱尔兰义务教育年龄规定为4—16 岁,实施年限为13 年。在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政策的保障与支持下,英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收入一般都有着极为稳定的保障,整体队伍也显得较为稳定。同时,由于英国市场经济极为发达且就业类型多样、文化多元,以及在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之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早在两个世纪之前就已出现,并随之越来越明显且一直影响至今。为了具体显示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这一历史存在与现实表现,笔者将通过对英国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2010—2018 年期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变化数据来具体统计与分析,其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总数变化分析

从 National Statistics School workforce in England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2010—2018 年历年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期间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变化中的一些主要表现特征。第一,女教师占比在9 年之间始终明显偏高。表1 统计数据与占比分析表明:在2010—2018 年期间,英国义务教育阶段女教师在教师队伍总数中占比明显偏高,基本都在74%上下浮动。女教师占比高达74%这一比例的存在,说明女教师人数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总数中始终处在“高位”状态,导致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明显。第二,女教师占比基本保持稳定。表1 显示,2010—2018 年,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在各年度都有一些微小变化,但女教师的占比却基本保持稳定。2011 年英国义务教育教师最少,为439 240 人,但女教师占比为73.2%;2016 年,英国义务教育教师数最多,达 457 346 人,比 2011 年增长了 18 109 人,但女教师占比为73.9%,两年之间仅差0.7%。这一数据说明,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在教师总数量变化时基本不受影响。第三,男教师占比也基本保持稳定。从2010—2018 年英国义务教育教师性别变化情况看,由于女教师占比保持基本稳定,这就使得男教师占比也保持基本稳定。如2010 年男教师占比为25.4%,2018 年占比为26.0%,9 年间仅相差0.6%。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特别是从女教师、男教师在义务教育教师总数中的历年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研究结论——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为更为具体地显示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在不同学段中存在的明显失衡现象,还需对其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教师性别结构情况加以统计分析。英国义务教育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变化情况如表2 所示。

从表2 显示出的这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在2010—2018 年期间的发展变化情况。第一,小学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在逐渐扩大。可能因受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变化的影响,英国小学教师数量逐渐增多,从2010 年的191 700 人逐渐增加到 2018 年的 222 052 人,9 年增长了15.8%,增幅颇为明显。第二,在小学教师队伍总数中,女教师占比始终明显偏高。表2 数据显示,从2010—2018 年英国小学女教师人数始终处于明显的“高位”状态,最高时为2010 年,女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86.3%;最低为2018 年,女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84.5%。这表明,虽然英国小学女教师占比有逐年缓慢下降态势,但由于其占比处于明显的高位,这一缓慢下降态势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现实状况。第三,英国小学男教师占比在缓慢提高。具体来看,在2010—2018 年期间,英国小学男教师有缓慢增加趋势,占比从 2010 年的 13.7%缓慢上升到 2018 年的15.5%。要看到,虽然英国义务教育阶段男教师数在缓慢上升,但由于女教师占比过高,这一缓慢上升态势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现实存在。概括看,在英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颇为明显,因为女教师占比基本在85%上下浮动。

表2 英国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统计表

在具体了解英国小学阶段2010—2018 年义务教育教师性别结构数据变化情况后,我们再来分析其初中阶段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变化情况。依据英国教育部公布数据,初中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在2010—2018 年期间的变化情况如表3 所示。

从表3 有关英国初中阶段教师性别情况的统计中,我们可以颇为清晰地看出其发展变化情况。第一,英国初中女教师人数占比偏高。2010—2018年,女教师人数占比均在62%上下浮动,在2018年达到了62.7%的最高点。第二,女教师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表3 数据显示,英国初中女教师数从 2010 的 112 700 人增加到 2018 年的 127,690人,9 年时间内共增加了14,990 人,说明女教师数有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势。第三,英国初中男教师人数占比偏低且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表3 数据显示,英国初中男教师从2010 年的39%下降到2018年的37.3%,减少了2.7%。这一下降趋势,与女教师占比逐年上升形成了鲜明对比,并进而加剧初中阶段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进一步失衡。

表3 英国初中教师队伍性别统计表

虽然男教师、女教师数在各年度的占比情况也能直观地反映出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存在情况与失衡现象,但为了更为准确地从“纵向”变化角度把握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变化情况,笔者还将在表1、表2 和表3 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计算英国义务教育阶段男女教师在2010—2018 年之间的变化速率,以更为具体地显示其实际变化情况。这一变化情况如表4 所示。

从表4 中我们可较为明显地看出,英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性别结构变化情况主要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英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人数变化保持稳定。2010—2018 年,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呈现出缓慢增长态势,9 年间增长了0.64%,增加数量极为有限。第二,英国小学阶段女教师增长速率低于男教师增长速率。从表4 可看出,英国小学男教师和女教师人数在2010—2018 年均呈现增长趋势,但这期间小学男教师年均变化为3.44%,相较女教师的1.78%提高了1.66%。但由于英国小学女教师占比一直处于明显偏高的状态,所以男教师数的缓慢上升,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第三,英国中学男教师低于女教师增长趋势。2010—2018 年,英国初中男教师数增长速率为2.88%,女教师数为3.7%。男教师的增长速率要低于女教师的增长速率,反映出在初中阶段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现象有进一步发展的态势。

表4 英国义务教育教师年变化速率统计表

从以上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来看,英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在过去的9 年颇为明显,并主要反映在小学阶段。因为从表2、表3与表4 的相关数据来看,英国小学阶段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现象要明显高于初中阶段。在小学阶段,男女教师平均占比为14.7%和85.3%;在初中阶段,男女教师平均占比则为38.0%和62.0%。这就极为清晰地表明,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与学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段越低,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现象就越为明显。同时从2010—2018 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英国初中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有继续扩大趋势,因为从2010 年到2018 年的统计数据中可看出,初中男教师年均增长率为0.65%,而女教师年均增长率为1.57%,明显高于男教师数量的增长,表明在初中阶段女教师占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并进而造成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进一步失衡。

二 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变化统计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经济多样化、文化多样化等因素影响,从20 世纪80 年代末期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就开始出现性别结构失衡现象,随之引起了社会学者、教育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一些研究者提出改善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建议。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普遍性,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虽在学术界引起了重视,但在教育公共政策层面却几乎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不仅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笔者对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公布的2010—2018 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清晰反映出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加剧的程度,如表5 所示。

表5 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统计表

依据表5 中义务教育阶段男女教师的数量变化情况,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女教师占比明显偏高,且呈现出明显的逐年增长趋势。表5 数据具体显示出,2010—2018 年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女教师占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女教师数从2010 年的 4 998 325 人快速增长到 2018 年的6 254 434 人,即9 年时间内共增加了1 256 109人,绝对增加数量颇为庞大。第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专任男教师人数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专任男教师人数从2010 年的4 142 148 人连续下降到2018 年的3 476 473 人,9 年时间内共减少了665 675人,绝对减少数量也颇为庞大。第三,中国义务教育阶段专任男女教师占比变化方向呈现出明显相反的态势。表5 数据显示,专任男教师占比从2010 年的45.3%持续下降到了2018 年的35.7%,9 年间共下降了9.6%;相反,专任女教师占比从2010 年的54.7%上升到了2018 年的64.3%,9 年间共上升了9.6%。因此概括来看,现阶段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十分明显,且有继续加大之趋势,这就需要引起教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与教育管理者的积极行动。

如同对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变化情况研究方式一样,笔者对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研究分析也需要分学段来具体进行,以便从中分析出不同学段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不同变化情况。为此,笔者对中国2010—2018 年期间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教师性别结构情况予以具体统计与分析,其中小学阶段教师性别结构变化情况如表6 所示。

表6 中国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统计表

从表6 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变化数据的统计中,我们可清晰地看出2010-2018 年中国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明显变化。第一,小学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在逐步扩大。表6 数据显示,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数量从2010 年的5 617 091 人逐渐扩大到2018 年的 6 091 908 人,9 年共增加了 474 817 人,队伍数量增幅较为明显,这与普及与巩固义务教育政策有着密切关系。第二,小学女教师占比呈现出逐年提高的明显趋势。2010—2018 年,女教师占比从 2010 年的 57.9%快速上升到 2018 年的68.8%,平均每年上升一个百分点,增幅十分明显。要指出的是,这一专任女教师的增长是全国范围内的。实际上,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女教师的增幅与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越明显。有研究者曾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宁夏银川市、固原市2006—2015 年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性别结构变化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市专任女教师占比虽然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银川市,义务教育阶段专任女教师增幅与占比却高于固原市[12]。第三,中国小学男教师人数在缓慢下降。在 9 年时间内,中国小学男教师从2010 年的2 362 126人下降到2018 年的1 903 707 人,其占比也从2010 年的42.1%快速下降到了2018 年的31.2%,减幅10.9%,男教师数量减少趋势明显。由以上3方面的分析可概括得出,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趋于明显并有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可能会与英国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现象一样,只有在女教师占比达到一定“高值”后才能趋于稳定或缓慢下降。

在具体分析了2010—2018 年中国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教师性别结构数量变化情况后,我们再看其初中阶段专任教师的性别结构变化情况,其具体变化数据如表7 所示。

表7 中国初中教师队伍性别统计表

从表7 中国初中阶段教师队伍性别的统计数据与变化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研究结论。第一,中国初中教师总人数在稳步增加。具体看,就是初中教师从2010 年的3 523 382 人逐步增加到2018 年的3 638 999 人,9 年增长幅度为3.28%。第二,初中女教师人数占比呈现逐年持续增长态势。表7 数据显示,2010—2018 年,女教师占比持续增加,具体增幅从2010 年的49.5%增加到了2018 年的56.8%。如从数量上看,专任初中女教师的人数从 2010 年的 1,743,360 人增长到2018 年的 2 066 233 人,9 年共增加了 322 873 人,女教师数量增长态势是十分明显的。第三,中国初中男教师人数呈现出缓慢但却持续下降的趋势。具体看就是,专任男教师的数量从2010 年的1 780 022人逐年减少到2018 年的1 572 766 人,下降幅度为11.6%,男教师数量降幅也是十分明显的。女教师数量的逐年显著增加与男教师的持续快速减少,造成了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历史存在与现实表现。

在对表6 和表7 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清晰而具体地看出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男教师人数在逐年下降、女教师人数在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但为了更为明显具体地分析把握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变化趋势,笔者如同处理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变化数据一样,也对中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男女教师的年均变化情况予以具体计算,以便更具体、更直观地反映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的客观存在。

通过表8 中国义务教育教师年变化速率统计表,我们可以较明显地得出如下几个主要结论。第一,中国义务教育教师总数在2010—2018 年基本保持稳定。在这9 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为0.79%,增长数量极为有限。第二,中国小学阶段专任女教师增长趋势十分明显,且在数量上要远远高于小学男教师的增长:小学阶段女教师人数平均每年增长率为3.20%,而男教师年平均增长率为-2.66%。这一对比性数据说明中国小学阶段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现象十分明显,或者说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主要集中于小学阶段。自然,这不是笔者的“单一”结论,因为对此可提供直接佐证的是一些研究者的研究结论:有教育研究者在对2003—2015 年宁夏全区以及银川市、平罗县等地抽样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性别结构比例变化情况予以统计分析后,得出宁夏全区义务教育女教师比例不断增长的结论[13]。第三,中国初中阶段专任女教师增长趋势高于初中男教师增长趋势。表8 显示出,2010—2018 年,中国初中专任女教师人数年均增长率为2.15%,而男教师则为-1.53%。这一数据变化情况说明,不止在小学阶段教师“女性化”特征明显,而且在初中阶段教师队伍中性别结构失衡也有愈来愈明显的发展态势,共同造成了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的加剧或问题的凸显。

表8 中国义务教育教师2010—2018 年变化速率统计表

概括以上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性别的统计数据与变化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几个重要结论。一是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在现阶段已是“常态存在”,即这一失衡现象具有长期性、普遍性特征。这与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情况基本一致,说明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具有国际性特征。二是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在不同学段的表现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对比表6 与表7 中的数据可看出,中国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现象要比初中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现象更为明显:在小学阶段,男女教师平均占比为37.3%和62.7%;在初中阶段,男女教师平均占比则为47.2%和52.8%。这就充分说明,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在小学阶段显得更为明显与突出,这也同时说明,中国与英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有着一致性:学段越低,性别结构失衡现象就越为明显,这也具有国际性。三是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还有着继续扩大的趋势。因为从表8 的数据来看,2010—2018 年中国小学专任男教师年平均增长率为-2.66%,而小学专任女教师年平均增长率为3.20%;与此同时,中国初中专任男教师年平均增长率为-1.53%,而初中专任女教师年平均增长率为2.15%。这就清晰表明,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女教师数量增加要明显高于男教师,而且教师队伍性别比例失衡还将继续延伸与扩大,并直接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基本组成结构。

三 英国与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影响、原因与对策

英国和中国虽有着不同的政治文化、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和不同的教育传统,但对教师这个职业来说,两国却有着一些相似性,因为社会职业在不同国家都具有较多的一致性。就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情况来看,英国与中国也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并体现为:第一,英国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性别结构都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上文的统计表均显示出,2010—2018 年,中英两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女教师人数都呈现出增长态势。其中英国小学和初中女教师人数年平均增长率为1.76%和1.57%,中国小学和初中女教师人数年平均增长率为3.20%和2.15%。第二,英国小学女教师占比已到达“高位”,虽然有缓慢下降态势,但这一“高位”现象还会长期存在,因为数据统计表明,英国小学女教师占比下降是极为缓慢的,短时期不会达到性别平衡。第三,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发展态势明显。虽然全国性的统计数据表明,现阶段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中女教师占比为60%左右,但由于在2010—2018 年女教师数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率保持持续上升,而男教师人数却呈现出负增长态势,确切说明现阶段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虽没有英国那样明显,但由于这种失衡趋势可能会较长时期保持下去,随之就必然导致中国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现象的进一步凸显。第四,中国和英国初中专任教师性别失衡现象都呈现出递进态势。上文数据表明,在英国、中国初级中学阶段的教师队伍中,专任女教师数量均持续增加而男教师数量不断递减,表明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有从小学阶段扩大到初中阶段的趋势。

由于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现象在英国、中国都颇为明显,这就必然对义务教育发展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也随之就必然要求教育公共政策对这一性别失衡现象予以必要调整与有效调节。

(一)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影响。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造成的影响,英国与中国的学者有着基本一致的分析与相似的认识。

一是教师队伍“女性化”特征与发展趋势,使得义务教育学校由于缺乏男性榜样而对男孩子发展不利。较多的英国学者都认为,教师性别与学生学业成绩虽然没有明显关系,但男女教师的性别差异、行为方式等却对学生认知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正如有一项关于教师角色和性别对学生影响的研究表明,教师性别和学生学业成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Carrington et al.2007),但让更多男教师参与多种教学方式、互动方式和管理方法等工作,却对学生的认知方式、行为习惯形成有着明显影响。同样,一些学者也从各自的研究中得出,教师性别在学生学业成绩及他们对课堂经验的满意程度方面不发挥重要作用,但男女教师具有的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技能及知识和个性特征却会增加孩子们对学习的投入[14]。中国学者也有相似看法与观点,如吴霞等人(2008)就认为学校如缺少男教师将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由于在他们看来,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模仿力比较强,女教师特有的耐心和温柔都容易影响学生的行为并使他们加以模仿。由于男教师数量不足,则会造成一些男学生在举手投足之间缺少“阳刚之气”,而且在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时就有可能存在缺陷。同时,他们还认为缺少男教师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是由于男性的右脑比较发达,而右脑则是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具体表现。对创新来说,最需要的就是这两项因素,但这两项因素事实上却是女教师身上所缺少的[15]。

二是有些研究者认为,教师性别结构失衡会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直接影响。英国的一些教育研究者认为,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差异是因男教师不足所造成的。如 Ammermüller 和 Dolton(2006)就认为,有利于女孩的教育体系以及女孩和男孩发展过程中的生理差异等,都是造成其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当学生分别在13 岁和16 岁时通过TIMSS(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 和 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时的表现最为明显——男孩子在13 岁时一般不会表现出重大的不良行为,但在16岁时不良行为却会快速增加,这就意味着他们学习成绩的下降与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16]。Finding(2013)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即男生和女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个人问题,随之就造成了男生成绩不佳问题的存在。他认为,英国男孩子和女孩子在学业水平上的差异在每年的GCSE 考试结束后就会变得明显起来,即在较小年龄段中女孩子和男孩子之间没有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存在于高年级学生中[17]。正是基于这一研究结果,学者们就提出了同性教师对孩子学习成绩有着更多积极影响的研究假设。中国缺少这方面的具体研究,但教育研究者与教师大都赞同教师性别结构失衡会影响到学生特别是男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其他方面。

三是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历史与现实都表明,如一所学校男教师数量过低,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或者需要以体力为主要支撑的活动就会受到性别结构的影响。对此,姚银枝、李会琴(2017)就认为,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合理会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活力,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并推动学校规范化管理。相反,一些学校因为女教师数量过多而造成教学团队内的不和谐,甚至会出现教师之间的互相猜测、暗中较劲等不良现象,从而影响到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18]。此外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还有一些不利影响,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产生原因。要有效解决义务教育教师性别结构失衡这一社会问题,就必然要求探究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从相关研究来看,造成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但主要因素却为如下几点。

首先,是社会认知因素造成的。从社会对性别认知因素来看,赋予男女不同的性别刻板印象是造成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重要因素。就是说,教师职业具有的相对封闭性、重复性、交流性等特征,使得人们更多倾向于赞同女性成为教师,而不主张男性担任教师。如英国学者Jo-Anne Dillabough(2005)就具体分析了女性在教育教学中的性别角色,并探讨了在教育系统中性别不平等形成的原因。她认为,在英国义务教育中明显存在的性别失衡可能是女性社会地位不高影响的结果,即在对教师的实际社会认识中,认为女性在文化传承、社会奉献和物质创造等方面与男性相比往往是“离经叛道者”和“无技能者”。同时,她也认为,由于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环境中“扮演”着温和亲善的角色,而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关怀属性就使得她们更为适合这一职业。正是基于经济社会与劳动背景的分工,才使得教师职业逐步成为女性的职业[19]。中国研究者也有相似的看法,如林萌(2017)就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归纳总结了造成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多种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受传统世俗观念影响,致使人们常常把教师职业定位为适合女性的职业[20]。

其次,男女在大学阶段的学科专业选择是造成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另一重要因素。从大学阶段男女在学科专业上的选择来看,教育专业生源结构中女性比例偏高是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早期表现。一些学者认为,从教师培养层面来说,大学生在学习期间选择所学专业科目也是导致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英国研究者Finding(2012)就认为,男孩子对技术学科往往表现出的兴趣会更多一些,而女孩子则更倾向于选择人道主义和家庭的学科。因此,语言、音乐、艺术、生物等学科一般都是由女教师主导的,而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则是男教师的专长。同时,父母的影响和“性别刻板印象”也导致了职业的选择,即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和对男子汉的定义也促使男性更偏重于技术研究,而对女性的认识也迫使她们主动选择从事家庭和人道主义学习[21]。中国研究者荆建华、刘双月等(1997)也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女教师从事的文科领域占比要高于理科领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文科领域的学习需要更多的形象思维,而在理科领域的学习则需要更多的抽象思维[22]。据此,一些学者就认为,在师范类院校中男生偏少是造成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根本因素,并随之导致了在教师行业里男教师的稀缺[23]。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了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失衡。

最后,教师职业吸引力不高也是造成教师性别结构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教师职业具有“育人”的特殊性,就使得教师职业往往在政策上有着较高的认识与要求。但由于社会分工、收入待遇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这一职业的普通、普遍,从而造成人们对其选择的主动性不是很高,以致较多优秀男青年不愿意从教,这就导致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失衡。对此现象,英国研究者Beauchamp和Thomas(2009)就曾分析指出,教师的角色和教师的身份与某些特定的个人特征密切相关。客观来讲,这些研究结论的存在有着使教师职业地位被贬低的问题,但由于教师职业所要求的技能和特征可能会更适合女性,因此就出现了教师这个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降低而对女性的吸引力增加的情况,进而造成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失衡[24]。中国学者林萌(2017)也认为造成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原因之一,就是现阶段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和收入待遇偏低,对男性缺乏足够吸引力[25]。这些研究表明,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与教师社会地位、收入待遇不高等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除以上3 方面因素外,造成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还有着其他一些复杂因素,如吴吉惠和章义华(2014)就曾在总结以上3 个基本因素的基础上,认为教师性别结构失衡还与“婚恋观的影响”以及“女性思想的空前解放,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片面引导”等因素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26]。

概括来看,造成英国、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因素有着一致性,即与社会认知、社会分工与教师职业地位等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也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个体职业意愿等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

(三)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治理对策建议。由于公共政策的出发点与根本点是为了调节、矫正、规范和促进社会中所存在的公共问题,进而推动公共目标的实现。因此,要解决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就要重视发挥公共政策的调整、矫正乃至干预功能,确保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基本平衡。

第一,要通过公共政策宣传影响力来改变对教师职业的社会认知。如前所述,造成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一大社会因素就是不少社会公众“想当然”地认为女性更适合做教师,特别是低学段的教师。不可否认,女性特有的温柔耐心、细致周到等性格特征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在教育年幼学生时具有明显优势,这也是幼儿园、小学阶段女教师占比较高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学生成长既需要耐心细致地感染,也需要果断干练地熏陶。显然,后者常常是女性所缺乏的。据此看来,要想消除人们对教师职业的“性别刻板印象”,政府及其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公共话语权”,大力宣传与普及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男女搭配”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同时,政府也要以完善的公共财政政策来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此外,恰当运用“公共话语权”使众多媒体通过肯定教师职业、宣传教师价值、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措施,也可吸引更多男青年自觉自愿地加入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之中。

第二,要通过公共政策调整来吸引男青年报考师范专业。受性别平等原则影响,英国与中国的师范类高校在招生时对性别上基本没有特殊的要求。但鉴于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明显或趋势加快,自然就需要公共政策从“源头”上确保男教师的稳定来源。具体讲就是,师范类高校应联合制定一些可有效吸引男青年报考师范院校的公共政策,比如降低对男青年的高考录取分数或减免其学费等政策措施,都是具有较高实践操作性的。为治理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新疆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都有对主动报考师范类院校男青年给予学费减免与加大对男学生奖学金、助学金数量的具体措施,吸引大批优秀男青年报考与就读师范类院校。此外,通过对女青年招生时的比例限制政策,也是确保男教师培养数量的有力措施。在这方面,上海师范大学在2004 年就打破依据分数招录政策,规定师范类各专业招生男性必须达到40%以上[27],以确保师范生中男青年所占的必要比例。

第三,要通过公共政策优化来增加男教师数量。如果说“降分录取”是从源头上确保师范生男青年占有一定比例的具体措施,在教师招考时明确规定比例也是确保一定男青年进入教师队伍的有效方法之一。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师招聘录用考试时对报考的男青年可根据比例“单独划线”。即在坚持性别平等原则下,通过划定合理比例来确保一定数量的男青年能够加入教师队伍。自然,由于教师公开招聘事关就业公平、事关性别平等原则、事关社会稳定,因此对男青年按比例录取政策一定要做好宣传与舆论引导。此外,有研究者提出,通过调整试题来确保男教师录取人数,即在招考试卷中增加有关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方面的试题,以提高男青年录取概率[28],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第四,要通过公共政策落实来促进男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公共政策,对男教师在职业发展、专业提高等方面给予关注和关心,以确保男教师安心从教,避免男教师流失。学校要制定具体措施努力提高男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与教书育人成就感,比如在评优、升职及外出培训等方面多给予男教师必要优待。要看到,随着女教师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的男教师常会出现“自卑感”,进而产生退出教师队伍的念头。因此,在“男少女多”的现实条件下,学校就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多关心、帮助男教师的成长发展,引导他们终身从教。

笔者还要特别予以说明的是,保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性别结构平衡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解决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就必须通过公共政策予以有效治理。由于义务教育属于低学(年)段教育,女教师占比可以适度比男教师高一些,但严重失衡就会对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就需要通过公共政策的调整优化乃至干预,来确保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基本平衡。对此,笔者认为,理想的小学阶段男女教师比例基本要保持为4∶6,初中阶段男女教师比例基本要保持为4.5∶5.5。以此看来,英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明显失衡就需要加快治理,中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中出现的“女性化”加快趋势也需要及早防止。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变化阶段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从9到3的变化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这五年的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鸟的变化系列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