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气分析检验对酸碱平衡失调诊断的临床研究

2020-04-05刘小静周康永何子彬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诊断准确率

刘小静 周康永 何子彬

【摘 要】目的:探讨在实施酸碱平衡诊断期间血气分析检验方法应用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07月~2019年06月收治的78例酸碱失调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检验组(39例):采用常规诊断方法+血气分析检验方法展开疾病诊断;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诊断方法展开疾病诊断;就组间酸碱平衡失调诊断准确率以及误诊率展开对比。结果:检验组诊断准确病例39例(100.00%);无误诊病例;对照组诊断准确病例31例(79.49%);误诊病例8例(20.51%);检验组酸碱平衡失调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血气分析检验方式的有效运用,使得酸碱平衡失调疾病诊断准确率获得显著性提升,可充分促进酸碱平衡失调疾病早期治疗以及患者预后提升。

【关键词】血气分析检验;酸碱平衡失调;诊断准确率;误诊率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107-02

临床针对酸碱失调患者在进行检验期间,血气分析方法获得广泛运用。但具体在实施酸碱失调诊断过程中,仍表现出系列局限性以及不足之处,对此为将酸碱失衡诊断准确性显著提升,不但需对血气分析检验工作顺利开展做出保证,而且需就患者具体病情展开合理评估,以将酸碱失衡诊断准确性以及有效性显著提升[1]。本次研究将针对酸碱失调患者探析血气分析检验方式运用可行性,以实现酸碱失调患者疾病早期治疗以及有效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07月~2019年06月收治的78例酸碱失调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检验组(39例):女15例,男24例;年龄区间为22岁~61岁,平均为(29.25±4.11)岁;对照组(39例):女16例,男23例;年龄区间为24岁~62岁,平均为(29.26±4.13)岁;纳入标准:①均接受酸碱失调疾病检验;②对于本次调查研究均自愿接受;排除标准:①患有白血病等;②患有癫痫病等;③患有高血压病等;就两组酸碱失调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方法展开疾病诊断,主要体现为就患者酸碱失调表现展开评估分析,就患者既往病史加以了解等;检验组:采用常规诊断方法+血气分析检验方法展开疾病诊断:对患者舒适体位采取辅助完成,针对其股动脉血以及前臂动脉血进行适量抽取,完成后确保血液同空气有效隔绝,在<0.5h合理展开血液样本送检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酸碱失调患者的酸碱平衡失调诊断准确率以及误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酸碱失调患者诊断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展开处理,计数资料(酸碱平衡失调诊断准确率以及误诊率)行X2检验,以n(%)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验组酸碱平衡失调诊断准确率(100.00%)高于对照组(79.49%),误诊率(0.00%)低于对照组(20.51%)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酸碱失衡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就此种现象诱因加以分析,主要集中于代谢性酸中毒以及代谢性碱中毒两方面[2]。酸碱失调的出现会对患者心血管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所以于医学中表现出较高重视度。针对此类患者对酸碱失调诊断及时有效性做出保证意义显著。就代谢性酸中毒诱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因为患者呈现出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情况后,使得自身体内酸性物质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多,最终呈现出酸碱失调现象[3];就代谢性碱中毒诱因进行分析发现,选择碱性药物对患者服用或者准备存血对患者输注后,患者存在概率表现出碱中毒现象;此外患有低钾血症以及氢离子丢失过多也会导致呈现出碱中毒现象。患者患有癌症以及呈现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情况后,均会使得患者呈现出呼吸性酸碱中毒现象,此外因为过多使用镇静剂或者呼吸机管理不当也会导致患者呈现出呼吸性酸碱中毒现象[4]。

以往针对酸碱失调患者在实施疾病诊断期间,主要通过对其病情症状加以观察以及进行病史询问完成,但是此种方式表现出的误诊率较为显著,从而在应用期间呈现出局限性的特点。而血气分析检验方式的有效运用,经过合理检测患者PH值,而对患者疾病类型加以判定,从而使得酸碱失调误诊率获得有效降低,对应确保酸碱失调诊断准确率获得显著提升[5]。

本次研究发现,检验组诊断准确病例39例(100.00%);无误诊病例;对照组诊断准确病例31例(79.49%);误诊病例8例(20.51%);检验组酸碱平衡失调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明显,从而说明血气分析仪的有效应用,能够将传统诊断单一弊端充分改善,使得酸碱失调诊断更具全面性以及针对性,可充分表明血气分析检验方式运用于酸碱失调疾病诊断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血气分析检验方式的有效运用,使得酸碱平衡失调疾病诊断准确率获得显著性提升,可充分促进酸碱平衡失调疾病早期治疗以及患者预后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飞.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5):61.

[2] 李军,汤志远,黄晋博,等.血浆脑钠肽、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肺栓塞患者临床分型的应用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34):6735-6739.

[3] 李亚青.140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3):2+6.

[4] 麻长林.120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6):36 -37.

[5] 刘瑞,常青,王跃文,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课堂教学探索[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7(S2):210-212.

猜你喜欢

诊断准确率
核磁共振结合彩超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以及诊断准确率
阴道超声结合腹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
产前检查在妊娠晚期胎盘早剥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经腹部联合阴道超声对妇产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分析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研究
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研究
消化道早癌行消化内镜技术诊断的临床分析
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