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0-04-05张丽萍谢向东通讯作者刘映红符赛琼昆明市中医医院超声科云南昆明650041
张丽萍,谢向东(通讯作者),刘映红,符赛琼,陈 娟(昆明市中医医院超声科 云南 昆明 650041)
下肢静脉血栓在临床中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血管管壁明显变薄,同时血流速度缓慢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病因。以血栓不同位置为依据分为两种,即深静脉血栓、浅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局部剧痛、行走时疼痛等为典型症状表现。倘若不能对病情进行及时控制和治疗,则易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以往临床主要采用静脉造影的方式筛查下肢静脉血栓,此法误诊和漏诊率较高,且敏感度较低,且存在重复性差、放射性等弊端,会让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本文收集前来我院接受检查的100 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样本,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 年12 月—2019 年10 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检查的100 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样本,通过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的男、女分别为27例、23例,年龄在26 ~67 岁内,平均值(46.8±3.5)岁;研究组50 例患者中的男、女分别为28 例、22 例,年龄在27 ~68 岁内,平均值(47.2±3.6)岁。加以比较临床资料后,两组无差异,P>0.05,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检查用的是血管造影:协助患者选择头高足低卧位,于其脚踝部扎上橡皮带,选择并穿刺足背部静脉,以跖基底的背部为最佳穿刺点,将50ml 碘海醇以3 ~6min 的时间注射得到体内,再予以造影跟踪检查。
研究组检查用的是血管超声:设定探头频率为3.5MHz~12MHz,合理选择体位,检查周围血管时需调节探头频率至8 ~13MHz,将下肢静脉功能作为检查的重点,对股静脉、髂静脉、下肢静脉等有无血栓进行观察,并给予冠状面、横切面、矢状面等不同切面的检查,若发现有异常血管存在,需对探头的行走方向、角度等进行调整,追踪检查异常血管,对各大血管血流情况加以观察,同时对整个静脉系统变化加以观察,将血管壁厚度、血管直径、血栓位置等记录下来。
1.3 观察指标
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标准如下:下肢青紫状明显,走路过程中痛感明显,活动时痛感加剧,进行足背按压可发现脉搏跳动减弱的情况出现,此外,部分病例发生下腔静脉血栓后存在着外生殖器变化的情况,肿胀现象明显,病程较长者会有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的情况出现。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分成急性期、慢性期两个时期,统计确诊率、误诊和漏诊率。
1.4 统计学评析
处理本实验中的所有数据时运用的是SPSS22.0软件,描述计数资料时用的是百分率(%),行比较时则给予χ2检验,P<0.05 表明有显著性的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的确诊率94.0%(47/50),误诊及漏诊率6.0%(3/50),与对照组相比,其确诊率高于对照组74.0%(37/50),误诊及漏诊率26.0%(13/50)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数据差异上统计学显著(χ2=7.4405,P=0.0063),如表1 所示。
表1 对两组诊断结果展开比较[n(%)]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具体指的是下肢静脉血管中发生了异常凝结,静脉血管栓塞堵塞明显,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具体可将下肢静脉血栓分成三种类型,中央型、周围型、中央型伴周围型。本病属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治疗不及时会造成血栓病情持续加重,甚至会造成行动不便、瘫痪的结果,特别是急性期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快,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进而会对患者生命周期产生严重影响[2]。
常规造影检查方法不仅会造成一定的创伤,还存在着各种弊端,很容易错误诊断较强隐匿性出血为血管栓塞,漏诊率较高,准确率偏低,也正因为如此,部分病例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造成行动不便等各种后遗症情况[3]。近年来随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医疗技术,血管超声因为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经济适用、可重复使用、安全可靠、确诊率高等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深受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青睐。通过血管超声有利于快速确诊疑似病例,通过对动脉情况进行实时观测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患者病情,正确进行急性期、慢性期分期,提高确诊率[4]。
此次实验的结果是:研究组在确诊率、误诊和漏诊率上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组间数据上的差异显著(P<0.05)。由此证明,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有利于显著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与漏诊,具有优先推广于临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