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DR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2020-04-05刘海潮丁继良
刘海潮,丁继良
(娄底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湖南 娄底 4170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临床诊疗中始于1938 年,经由数十年的发展与进步,本术式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已趋于成熟,目前已成为各类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治疗术式,常见有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病患,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与满意度均较高,除却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外,还能够有效改善局部疼痛正常,降低各类髋关节疾病的致残与致死风险,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而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与安全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却与假体材料及特征等因素相关外,还受到施术者的专业操作水平、假体类型等的影响。一旦出现假体类型选择不恰当,将直接导致术后假体的松脱,增加磨损风险,影响患者的正常功能。本研究30 例髋关节术前均放置标尺,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型号的髋臼及股骨柄假体,从而确保髋关节置换术的应力稳定及手术的成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9 月—2017 年9 月期间我院行双下肢负重位DR 全长摄影患者30 例,其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8 ~78 岁,平均年龄56.7 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5 例,股骨颈骨折13 例,髋臼发育不良2 例。
1.2 检查设备及参数
采用安健科技DT570 型动态数字化DR,成像面积(17×17 英寸),胶片距150cm,82 千伏,44 毫安秒:专用标尺,机器自带拼接软件。
1.3 摄影体位及检查方法
患者在摄影架上保持直立位,保持双上肢的自然下垂,后背与摄影架相贴合,双脚打开与肩部同宽,足部内旋15°左右,以确保腓骨小头与胫骨重叠1/3 左右,膝关节保持伸直状态,后背贴近摄影架,双手自然下垂,膝关节尽量伸直。将标尺贴于患侧髋关节处,嘱患者保持静止状态,以双髋关节股骨头连线的中点为入射点,曝光获取双髋正位影像,在此基础上向下移动立柱探测器,中心线对准两腘窝连线中点下缘,水平投照获取双膝正位影像;再次向下移动立柱探测器,中心线对准两侧外踝连线中点,水平投照获取双踝正位影像。
1.4 图像拼接
在安健动态DR 自带拼接软件中选择拼接模式进行拼接,以两幅图像中相同骨性标志作为拼接点,进行双髋、双膝影像额拼接,在此基础上与双踝影像拼接处理,获取双下肢全景影像(见附图)。
2 结果
30 例患者行双下肢全长拼接摄影,影像拼接成功30例,拼接成功率100%,下肢全长片均由副高以上职称的放射诊断医生及技师和一位临床骨科主治医生共同阅片、分析,均认为图像质量满意,投照技术符合临床要求,图像能满足诊断及治疗要求。
3 讨论
DR 拼接技术是利用DR 设备和工作站的处理软件来实现图像拼接,由于目前医学X 线成像设备大多不能对大尺寸的摄影部位进行一次性成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想满足骨科临床需要,必须通过专业图像拼接来完成,使得不同密度的各个部位均能同时良好显示清晰的高质量全下肢图像。双下肢全长X 线摄影拼接技术,为临床提供术前重要的诊断依据,并为术后评估提供准确的参考,对关节置换术前计划、术后评估、关节矫形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已经纳入骨科常规X 线检查,尤其是负重站立位片,它不仅可以弥补卧位X 线片及传统X 线摄影的缺陷,直观展示因关节软骨磨损和软组织不平衡所造成的畸形及力线异常,还能反映患者真实的下肢力线,同时可测量双下肢是否等长,避免双下肢不等长而导致患侧髋关节应力增加,引起跛行、下腰痛及假体松动等临床症状。双下肢全长X 线摄影拼接术检查费用低廉,分段摄影减小了影像的失真度与放大率,这些都优于使用专用IP 一次成像,其剂量小、密度分辨率高又优于使用CT 双下肢扫描再拼接术。站立位摄影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下肢力线进行准确测量,能比较客观的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动态DR拼接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符合科技飞跃发展、人民需求增加的时代大背景下的精准医疗趋势。
动态DR 双下肢全长站立负重位片投照技术在操作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需要通过日常工作明确各项操作要点,进行经验的积累,同时经由合适的图像调节对比,实现无缝拼接,从而获取更为良好的双下肢全景片,为临床髋关节置换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为术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总之,动态DR 双下肢全长负重站立位片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