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在椎管肿瘤诊断应用价值分析
2020-04-05赵克强
赵克强
(莱西市人民医院 山东 莱西 266600)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大,亚健康人群激增,生活中放射元素增加等因素,肿瘤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临床医学发展亟待解决的病理类型[1]。椎管肿瘤为临床常见肿瘤类型,疾病早期发病无显著临床表现,基于考虑不同患者机体耐受度,部分患者以运动障碍、头晕及肢体麻木为临床表现,极易被患者所忽视;随着肿瘤赘生物不断生长,因椎管内空间限制,对脊髓神经造成压迫,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2]。椎管肿瘤其治疗需及时,建议开展早期疾病筛查,通过有效的影像学手段,尽早确诊后予以治疗干预;随着临床医疗服务时效性增加,不断推动影像学发展,于椎管肿瘤诊断方案选取增加,既往临床多采用椎管造影及螺旋CT 进行诊断,随着磁共振技术的推广,其于椎管疾病诊断中取得了较好的反馈[3]。为了探析磁共振在椎管肿瘤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特收集41 例患者进行诊断价值比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单位2015 年10 月到2019 年10 月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共计41 例,男性21 例,女性20 例,年龄32 ~82 岁,平均年龄(56.35±1.02)岁;患者及其监护人知情,签署授权书;所选患者入院时主诉伴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头晕及肢体麻木情况,自愿接受影像学检查并做出相应的诊断。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手术后病理证实。
1.2 方法
磁共振检查:采用型号为GE1.5T 磁共振设备对患者椎管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检查方法包括冠状位、矢状位、横断面、STIR、T1WI、T2WI 等扫描方位和序列,并根据检查情况给予Gd-DTPA 共15ml 进行增强扫描,针对肿瘤病灶的形态、大小、部位、信号特点及侵袭情况等进行病变性质的判断。
1.3 评价标准
以患者最终病理结果为比对依据,统计比对磁共振临床诊断准确性及MRI 成像特征。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比对数据进行假设校验,P<0.05 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磁共振诊断精准性分析
磁共振于41 例椎管肿瘤中,共检出40 例病理结果与影像诊断结果一致,准确性97.56%,磁共振其诊断准确性与最终病理结果呈一致性,假设检验无意义(P>0.05),见表1。
表1 磁共振诊断精准性分析(n/%,n=41)
2.2 椎管肿瘤MRI 成像特特征
(1)髓外:T1WI 呈等、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若于MRI 增强扫描时可见哑铃状阴影,为神经鞘瘤典型表现;(2)髓内:T1WI 呈混合信号或低信号,T2WI 呈较高信号或高信号;肿瘤分界不清,形状各异,大小不等;可见空洞样改变;(3)髓外硬膜外:不同肿瘤类型MRI 成像差异较大,脂肪瘤T1WI 呈高信号,T2WI 呈高信号,在STIR或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转移瘤T1WI 呈等或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肿瘤生长方式各异,存在个体差异性。另外磁共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给肿瘤定位,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以便于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帮助临床制度手术方案
3 讨论
临床针对椎管肿瘤诊断多采用影像学检查,主要检查手段包括椎管造影、螺旋CT、磁共振等;随着磁共振临床的使用推广,于肿瘤检查中受到临床医学的大力认可,其开展优势主要得益于无创、操作简单、靶向性高,临床应用对机体无负作用,安全系数较高,借助多维度、多参数扫描,对病灶情况进行立体成像,其成像质量更高,可显著规避CT 检查中重影情况,降低漏诊及误诊情况,可为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临床诊断准确性及特异性更高;磁共振检查技术,可通过增强扫描进一步明确病灶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明确疾病进展趋势,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客观的数据支持,对疾病病理分型及分期诊断价值较高[4-5]。本研究表明,磁共振于椎管肿瘤诊断中,共检出40 例病理结果与影像诊断结果一致,准确性97.56%,磁共振其诊断准确性与最终病理结果呈一致性,假设检验无意义(P>0.05);其通过分析椎管肿瘤MRI 特征,其检查成像特异性较高,可为肿瘤病理分型诊断提供客观数据。
综上,磁共振于椎管肿瘤诊断中具有积极导向,临床诊断价值高;考虑磁共振检查对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性,应作为椎管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