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在睑板腺囊肿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2020-04-04周冠芳洪朝阳
陈 卓¹ 周冠芳¹ 沈 婷² 洪朝阳
1 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2 浙江省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4
3 浙江医院 浙江 杭州310014
笔者采用局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配合热敷,并结合患者体质辨证使用中药穴位敷贴,保守治疗睑板腺囊肿40例,取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睑板腺囊肿的诊断为标准,选取本院门诊2017年以来就诊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31岁,平均17.38±8.28岁;病程1~31天,平均9.35±7.44天。观察组男24例,女性16例;年龄5~30岁,平均17.60±7.77岁;病程2~28天,平均8.88±7.28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由同一组医师门诊确诊后予抗生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1次1滴。所有病例配合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min。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药用:制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苍术、炒白术、黄芪、生大黄、桔梗、连翘、白僵蚕、薄荷。以上药物等量混合打粉,每包30g,使用时调成膏状,搓成药丸固定于胶布上,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以脾俞、胃俞、三阴交、足三里、神阙为主穴,如外感风邪,配肺俞、大椎;如肝郁气滞,配肝俞、期门;如小儿脾肾不足,配肾俞、气海。同时3~7岁药量减为10g每次,7~14岁药量为20g每次,14岁以上30g每次。确诊当日即进行首次治疗,每次持续敷贴4h,1周1次。两组均设定1周为1个疗程,每周门诊复查,记录囊肿大小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5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休息同时忌辛辣刺激食物。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痊愈:痰核消散,创口愈合;好转:痰核缩小;未愈:痰核大小无改变或反复发作。眼部症状问卷调查评分,共6条:眼部肿痛、眼部异物感、视物模糊、眼疲劳感、眼分泌物、眼睑压痛,由受试者按症状的不同严重程度自行评分:0分:无症状;1分:偶尔出现;2分:间断出现;3分:持续出现。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眼部症状发生情况。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眼部症状评分比较
4 体会
睑板腺囊肿又称霰粒肿,可归属于中医学中“胞生痰核”范畴。笔者将穴位敷贴引入睑板腺囊肿的治疗中,治则以健脾化痰为主,辅以清热活血。所用方中,制半夏、陈皮、苍术与连翘、薄荷具有清热燥湿、清痰除湿的作用;茯苓、白僵蚕、炒白术、桔梗具有良好的健脾化痰、软坚散结的功效;生大黄和黄芪可以益气行气。选取脾俞、胃俞、三阴交、足三里、神阙等穴位,将上述药物敷贴于穴位处,能清除脏腑经络之邪热、调整经络气机、化湿通滞、活血消肿,可起到健脾益气、燥湿除痰、清热散结的功效,从而使睑板腺囊肿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