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学专业研究生在非直属肿瘤专科医院的“双轨合一”教育模式探讨
2020-04-03马俊丽胡鸿涛黎海亮
马俊丽 胡鸿涛 黎海亮
[摘要] 结合非直属医院的特殊性和介入医学专业这一新兴学科的特点,依据“双轨合一”的内涵,从医院及科室管理、带教导师和研究生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加强教学办公场所和设施建设、对师资队伍进行定期培训和设置导师小组等措施;强化师资力量建设,通过提供科研平台和课题,鼓励研究生积极主动参与科研实践以提高其科研能力,达到督促研究生在临床技术技能和科研技能上齐头并进的目的,促进“双轨合一”教育模式在非直属医院中的实施。通过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实践中结合介入医学的特点,逐步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及考核机制。
[关键词] 介入医学;非直属医院;研究生教育模式;双轨合一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2(c)-0177-04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particularity of non directly affiliated hospita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as a new discipline,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of “dual track integr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studi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hospital and department management, tutor and graduate students.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office and facilities, conducting regular training for teachers and setting up tutor groups, etc.;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provi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s and topics, encouraging graduat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to improv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urging graduate students to advance in clinical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kills, and promoting implementation of “dual track integration” education mode in non directly affiliated hospitals. Throug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non directly affiliated hospitals gradually form in line with their own actual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Key words]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Non directly affiliated hospital; Education model of graduate students; Dual track integration
非直属附属医院是高等医学院校办学规模扩大、教学资源不足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类新临床教学模式[1]。它缓解了临床教学基地不足的局面,也为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医疗工作提供了教学和科研的技术支持。但是与直属教学医院相比,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欠缺,其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往往较直属医院稍逊一筹,随着医院投入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此种状况有所改观,但仍存在诸多不足。这些弊端在教育部实施“双轨合一”教育模式后更为突出。
“双轨合一”教育模式的目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1阶段临床水准”。也就是说专业学位研究生除了要接受科研能力培训以外,还要完成基本的临床技能培训[2-5]。在目前的“双轨合一”教育模式下。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即开始33个月的执业医师规范化培训,直至毕业。研究生只能在“规培”的同时学习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并且轮转期间与导师分离。因此,研究生无法得到导师的长期带教,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就无从谈起。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时间点进行专业研究生培养,则不可能培养出符合“双轨合一”标准的高素质医学人才[3-4]。
介入医学专业是近年出现的新专业,不隶属于传统的内外科,尚无过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尤其是介入专业是隶属于放射医学的三级学科,在全身各部位和各种疾病中均有应用,内外妇儿无不涉及。而且介入医学发展迅速,新技术和新设备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生掌握较一般临床研究生更为全面的临床技能和介入专业技术[6]。因此,如何在非直属肿瘤专科医院对介入医学专业研究生进行“双轨合一”模式下的培养需要进行探索和实践。笔者教研室自2016年9月起至今,开始探讨非直属专科医院介入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進行了相关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报道如下:
1 医院和科室管理层面的建设
1.1 建立完整的教研室体系
由于非直属医院教学体系建立较晚,很多教研室并无独立的教学场所,因此首先要在非直属医院内申请独立的教研室办公场所,改善临床教研室工作环境,重点加强教学办公场所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严格按照学校对临床学院提出的技能中心建设标准,增加投入,逐步将临床技能中心和科研中心建设到位[2-3]。
1.2 向医院申请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逐步配备专职教学秘书,为积极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指导、解决研究生日常学习和临床研究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和疑惑以及心理问题。同时对导师指导团队进行改革,各位导师轮流担任轮值导师,可随时对研究生进行科研指导。
1.3 申请加大对非直属附属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
教研室应尽可能地利用学校优势,申请免费接受临床教师进修,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培訓工作,定期派出教学水平高的教授到医院进行观摩教学,组织医院的教学骨干到学院对口听课。通过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学水平[3,7]。
1.4 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与基础学科的联系
详细制订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和评分细则,并组织专家对其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8],可有效促进医院的教学建设。教研室应对导师提出一系列的评估措施,并邀请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同时重视研究生的感受和建议,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联系,促进研究成果向实际临床应用转化,建立转化医学、产学研结合等医疗新模式。教研室应与时俱进,应该培养出既精通临床又善于研究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才是当下社会的需求[9-10]。
1.5 加强交流与沟通
通过与学校的交流沟通,建立有效的交流互动平台。每年召开一次临床教学基地工作会议,总结和交流临床教学工作经验。邀请学校和临床医学院领导不定期走访,进一步加强学校与非直属附属医院的交流与沟通,尤其是加大与直属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之间的交流,向其取经,实现短时间的赶超。
1.6 充分利用肿瘤专科医院优势
根据肿瘤医院的肿瘤病例多的优势,集中精力在肿瘤介入上做文章。从科室层面将介入治疗的特点和优势在各种肿瘤病种上发挥出来。第一,要结合各种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特点,充分利用多学科诊疗优势,从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培养具有综合诊疗意识的医疗人才。第二,利用地域的优势病种,集中力量在某些病种实现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培养出具有高端肿瘤治疗思维的介入医学研究生。这样的研究生毕业后必然会受到各个地方的医院和科室的欢迎。
1.7 督促科室间开展合作交流
积极进行肿瘤内外科教师交叉授课,避免研究生思维过度固化,培养研究生形成介入为主,各学科间相互辅助的治疗新思路。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所接受的思维方式将直接影响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工作思路,将这种多元的肿瘤介入思维向各地传播将进一步规范化肿瘤的治疗,提高肿瘤治疗效果,使患者和医师同时受益。
2 带教导师层面的建设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邀请具有丰富带教经验的直属医院导师对我院具备带教资格的师资队伍进行定期培训,使其带教能力系统化、规范化,造就一批素质过硬、临床和专业技能熟练的介入医学导师[11]。同时专业导师应该和专门从事基础研究及统计学专业的老师加强联系,必要时组建研究生指导小组,制订研究生的学习计划,并明确其研究方向。
2.2 制订研究生入科培训计划
要求导师根据专业和研究方向制订研究生入科前培训计划,在学生入学后即进行统一的入科前培训,应包括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统计学、临床试验研究及实验动物学等基础学科的简介。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允许其进入临床轮转和研究。
2.3 开展科研讲座
利用研究生入学后临床工作较为轻松的空档,分次统一进行科研能力培养的基础讲座(包括上述所提及的基础学科),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并鼓励其在临床规培中将这些意识和能力融入到临床实践中,主动有意识地去思考如何利用科研解决临床问题。
2.4 制订规律性、规范化的研究生-导师交流机制
形成2周1次面对面汇报交流,每月1次总结。通过启发和解答的方式建立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执行能力,使其在指导和独立思考中逐步成长[8,12-13]。同时规律性的汇报也会给研究生一个适当的压力,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精力。
2.5 与临床带教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向轮转的临床科室介绍介入医学的特点和重点,使其在带教介入研究生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启发介入研究生对临床技能的兴趣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使其能够将所学的介入技术融入临床实践当中,在有限的轮转时间内快速提升介入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处理能力。
2.6 设置专业导师考核小组
根据病种和专业特长,设置导师小组,持续更新专业知识范畴,紧追最新临床和科研热点。并在院内开展专业课试讲制度,每一门专业课至少选拔3名以上导师进行试讲,并进行选拔,每2年选拔1次,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和知识更新,实现“学、研、用”有机结合。最终的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
2.7 设置集体备课及教学查房制度
重视集体备课制度,提升教学科研意识;通过集体备课制度,发挥教师团队精神,实现资源共享;注重教学查房制度,邀请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专家教授当场点评和现场示教,对带教教师提出建议。
3 研究生层面的建设
3.1 重视医德教育,树立协作精神
增强研究生的工作责任感、荣誉感。不仅要通过学校设置人文教育课程进行,还要通过导师在带教过程中言传身教。另外,还可以通过邀请医德楷模做报告,让大家树立“医德至上”“大医精诚”的理念[14]。用纪律来约束研究生的日常活动,无论是在医疗行为上还是在考勤纪律等各方面,均要求研究生努力遵循法律、法规和规范,促使其把外在的医德原则、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医德信念,确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价值取向,做到关心、体贴患者[9]。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医患矛盾,改善医患关系。另外,对研究生要科研能力和协作能力一起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遇到问题共同商量,养成以老带新的优良传统。在团队中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临床、科研水平提高的同时,在思想上、道德上升华。
3.2 夯实临床技术技能,掌握科研基础知识
使研究生认识到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稳步前进。尤其要注重对体格检查、技能操作、病历书写和常规诊疗方案的培训。在掌握基础科研知识的基础上,将科研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12,15]。
3.3 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研究生获取知识的基础,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基本素质。研究生阶段对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导师不可能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研究生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各种科研系统培训及讲座,学会怎么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导师只是引导者。因此研究生应该争取在第一学年完成文献查询、文献阅读、统计学及实验动物学等科研基本技能,才能够在随后的工作中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16-17]。
3.4 培养从临床资料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规培的轮转中,尝试使用临床数据收集和资料整理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发现临床问题后从文献查阅中寻找解决方法。即树立“科研来自临床”“科研为临床服务”的科研思维[18]。不仅会看病,还要懂得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发现问题,从数据中发现科研方向。
3.5 利用平台参与科研实践
研究生应利用已有的科研平台和科研课题,积极主动参与科研实践,追踪介入医学的研究热点、探索学术难点。利用现有的科研实验室的平台,让研究生根据自己的课题需求进行申请进入实验室研究,最大程度地实现科研资源的利用和配置。可利用的科研平台应包括对科研仪器和设备的开放,及相关的文献查询数据库。让研究生能够学以致用,及时地将最新信息和研究结合起来。可通过认证的方式将实验室在晚上、周末或者节假日均面对研究生予以开放,解决其实验时间和临床工作之间的冲突[19]。
3.6 勇于展示自我
研究生应大胆展示自我,主动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并进行总结汇报,努力争取投稿并进行大会发言,提升自我、锻炼自我。鼓励研究生撰写论文,通过论文的书写提升科研能力。撰写论文不仅体现研究生临床能力、文字应用能力,更是创新能力的体现,论文也体现了研究生对科研的自我见解[20]。
3.7 热爱科研,合作共赢
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投注最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申请相关的基金支持,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研究基金不足的问题。主动建设合作性团队,通过同学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地开展多学科融合项目及临床转化项目,尽快建立合作意识和共赢意识。
4 小结
随着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非直属医院将招收更多的医学研究生,也将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但是由于与直属医院相比具有较大的不同和差距,非直属医院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尤其是非直属专科医院。因此,相应的教研室根据非直属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的特点,在借鉴甚至照搬直属附属医院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补足短板,然后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改进,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实践中结合介入医学的特点,逐步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及考核机制。从医院的管理层面给予各种支持和帮助,充分调动医院参与教学积极性,强化教学管理、健全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医院教研室全面发展,密切了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联系,形成了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尽快实现介入研究生教育在专科医院的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守强,张桂芹,李昌玉,等.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2):48-49.
[2] 邹菁,黄平,陈晓,等.临床医学(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改革与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02,2(3):1-4.
[3] 王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统考复试改革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3):6-9.
[4] 汪旸,田润平,杨洋.“双轨合一”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压力现状与发展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为例[J].中医教育,2015(5):49-52.
[5] 吴珊,朱小平,尹思源.中医专业学位硕士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 15(10):34-36.
[6] 于洋,李肖.介入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6):445-447.
[7] 周爽,张宗德,蔡超.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专业型与学术型医学研究生的分流培养[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 25(1):56-59.
[8] 王海澜,王海鱼,袁明娣,等.模板化教案在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18,28(2):222-224.
[9] 刘芳,段丽萍.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瓶颈及其突破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4):509-512.
[10] 赵永烈,张庆美,王庆甫,等.中医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3):74-77.
[11] 谭中宝,狄镇海.临床专业研究生介入放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9):47.
[12] 刘涛,姜红,刘旭明.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14-115.
[13] 胡曼曼,钱志刚,司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以安徽省四所医学院校为研究对象[J].医学教育研究與实践,2017,25(6):885-888.
[14] 闫丹凤,张宇娇,曹小清.叙事医学视角下的临床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5):417-420.
[15] 张苹,尹永田,陈莉军.中医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8):171-173.
[16] 孙胜花,王新军,朱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有效带教行为的质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2):176-178.
[17] 张波,张晓莉,姚春艳,等.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及问题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6):856-858.
[18] 颜汝平,平秦榕,梁剑伟,等.“双轨合一”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6, 37(20):88-90.
[19] 莫小强,陶丽华,唐乾利,等.“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1):12-14.
[20] 陈素婷.浅谈如何提高医学研究生的SCI论文写作能力[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4):46-47.
(收稿日期:2019-11-07 本文编辑:李亚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