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船护理人员跨文化护理培训需求
2020-04-03俞海萍
王 芳,彭 飞,俞海萍
(1.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120;2.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03;3.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120)
和平方舟医院船自2008年入列以来,已7次走出国门执行“和谐使命”海外医疗服务任务,到访48个国家,为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20万人次。海外医疗服务过程中因服务对象多元化,在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等方面差异较大,影响护士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容易产生医患之间的不信任,甚至产生“文化休克”,影响海外医疗服务任务量。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专家Leininger[1]提出跨文化护理,20世纪90年代Jeffreys[2]教授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预期理论提出跨文化自我效能概念。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的护理人员跨文化自我效能的现状水平及培训需求,以便为军队医院制订具有海外医疗服务特色的跨文化护理培训课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军队医院护理人员跨文化护理能力。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海军4所医院和3个基层部队68名曾随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的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本调查者,②执行任务时间≥3个月的护理人员;排除标准:①不愿参加本调查者,②执行任务且执行和谐使命任务时间<3个月,③非护理人员。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填空题(年龄、性别、职称、职务、岗位、工作年限、英语水平、任务时长),多选题(培训需求、培训形式)。②采用陈静等翻译的中文版《跨文化自我效能量表》(CV-TSET)[3],该量表可用来测试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跨文化服务时的自信程度,可反映护士的跨文化护理能力。该量表共包含3个维度和83个条目:认知维度(25条),情感维度(30条),实践维度(28条)。中文版量表中内容效度为0.95,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为0.84-0.99,总量表及3个维度重信度分别为0.95、0.93、0.87、0.90。
1.2.2 调查方法 2018年12月—2019年1月,向4所承担和谐使命任务的医院及3个基层部队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发放,由专业人员向调查对象统一讲解调查表的目的、意义、要求和填写方法,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填写,填写时间为45 min,填写完毕当场回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有效回收率为90.7%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资料采用构成比和百分比形式进行统计学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男8人,女60人;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2.6±4.54)岁;工作年限2~30年,平均工作年限(11.67±5.46)年;职称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14人,护师33人,护士18人;临床一线护士55人,管理岗位13人;英语水平:四级26人,六级18人,其他24人;其中6人执行和谐使命任务2次。
2.2 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跨文化自我效能现状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的护理人员跨文化自我效能总均分为6.91±2.10分,其中认知维度7.05±2.34分,实践维度6.43±2.01分,情感维度7.25±1.92分。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的护理人员跨文化自我效能现状详见表1。
2.3 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跨文化护理能力来源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应对跨文化护理能力来源中其中来自培训(执行任务中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大学培训、出国交流培训)总占比较高,单项统计人次达102人次;来自执行任务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培训,同时选择两项的人员占到47.1%;来自经验总结人数单项统计达74人次;来自媒体学习占比也较高达42%;其余来自语言培训、朋友、家人、老师等,达47人次。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跨文化护理能力主要来源详见表2。
表1 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跨文化自我效能现状
表2 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跨文化护理能力来源
2.4 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跨文化护理培训内容需求及培训形式调研
2.4.1 培训内容需求 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项目是语言(97.1%)、风俗习俗(83.8%)、宗教信仰(63.2%),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跨文化护理培训需求详见表3。
表3 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跨文化护理培训需求
2.4.2 培训形式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跨文化理论培训占20%~40%,查房和个案培训占20%~30%;跨文化示范病房参观学习占10%,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跨文化护理培训形式详见表4。
表4 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跨文化培训需求
3 讨 论
医院船“和谐使命”海外医疗服务是军委和海军立足国家战略利益组织的重大军事外交活动,意义重大,任务中护理工作具有准备时间短、工作内容广、语言沟通不畅、风俗习惯差异大等特点[4]。
3.1 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跨文化自我效能水平有待提高由表1可知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跨文化自我效能总均分6.91±2.10分,总体得分良好,但只有55.9%的人处于中等效能水平,也就是说还有44.1%的护理人员不能为患者提供与其文化背景相一致的护理,此研究结果低于张悦敏[5]等对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跨文化自我效能调查,这可能与本研究调查样本量较少和研究对象地域分布、医院等级不同有关。由表2可知跨文化护理分维度中情感维度得分最高,实践维度得分最低,这与韩辰燕[6]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总体得分和各分维度得分低于其研究。情感和认知维度较高可能是近几年随着对跨文化的重视,部分院校将跨文化护理课程纳入人文课程和部分医院开展相关培训有关;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跨文化自我效能略低于其他人员研究,可能与目前任务中岗前培训主要集中在战备职能教育、军事体能训练、卫勤技能训练(卫勤理论学习、战救技能训练)方面有关。建议军队医院根据任务特点的不同,加大跨文化护理相关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跨文化护理能力,真正做到拉得出、战得胜。
3.2 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跨文化培训需求强烈唐洪欣[8]等研究也显示跨文化培训需求在卫勤保障岗前培训中居第五位,本研究结果表3显示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跨文化护理培训需求强烈,培训需求前三的是:语言(97.1%)、风俗习惯(83.8%)、宗教信仰(63.2%),与唐洪钦[7]研究一致(英语培训位居卫勤保障培训需求第一)。语言培训位居培训需求第一可能与海外医疗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特点相关,其工作主要包括预检分诊、术后护理、健康教育,特点是需要沟通交流,可借助仪器设备等辅助措施较少;83.8%的护理人员有风俗习惯培训需求,这与海外医疗服务效果质量密切相关,例如东南亚地带的民众普遍使用中药成分,但是欧洲等地方排斥含中药成分药物,还有饮食、隐私等各方面风俗禁忌,如不注意可能起到反作用;63.2%的护理人员有宗教信仰培训需求,这与宗教信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观和不同宗教可能有斋戒或礼拜等活动有关,这样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或者治疗时间等。
3.3 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岗前需开展针对性多元文化培训本研究结果表2显示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护理人员跨文化护理能力主要来自培训和工作经验的总结,此研究结果与Celeste[8]研究结果相同,说明经过培训和工作经历可提升护理人员的跨文化护理能力。唐洪钦[9]等研究显示通过在卫勤任务岗前培训增加跨文化课程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尚无一套系统的跨文化护理培训课程。
本研究结果表4显示,在跨文化培训形式上,更加注重实践培训,个案护理、护理查房和跨文化护理示范病区参观占到80%,这表明随着近几年跨文化理念传播以及需求越来越强烈,各大学、医院相继开展此方面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跨文化护理认知水平,也与研究结果表1内容相吻合,情感维度得分最高,实践维度得分最低,目前跨文化护理培训需求更加聚焦在实践。
因此医院船应在岗前培训中增加多元文化培训内容,而且培训内容应聚焦在多元文化实践和具体落实环节,如增加拟去往国家常见病护理查房,从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到个性化需求进行全方位实战式的培训。也可以通过适当在医院船增设祈祷房间等形式让任务队员实际去了解到访国情况。
4 小 结
综上所述,医院船海外医疗服务任务意义重大,为保证任务圆满完成,军队医院应制定一套针对聚焦海外医疗服务的跨文化护理培训方案,提升任务队员的跨文化承受力,同时满足服务对象的跨文化护理服务需求,全面提升海外医疗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