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比较分析

2020-04-03郑雪莲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比容末梢血常规

郑雪莲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血常规检验是诊治各类疾病的一种常规检查项目,能够对外周血液的细胞成分实施生化检验。临床一般会采取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采血方式主要包括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两种方式,不同的采血方式对于检验结果也存在一定影响,为选择更优的采血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本文特以2019年6月1日-2019年6月5日我院检验科的13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了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于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差异,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6月1日-2019年6月5日我院检验科的13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式的检测结果。130例健康体检人员中,分别包括女性64例,男性66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46.28±6.05)岁。本医院伦理委员会支持展开本次研究,研究对象表示对研究理解,并自愿和医院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经检查明确,130例研究对象身体健康,无血液系统、严重肝肾、心脑、恶性肿瘤、传染性、精神障碍等疾病,研究对象资料可支持进行研究。

1.2 方法

1.2.1 仪器 研究所用仪器包括全自动血液分析仪mindray CAL8000、溶血素、稀释剂、洗涤剂、质控品等和仪器相配套用品,研究所用的真空试管来自于广州阳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2.2 采血方法 130例健康体检人员在采血前均已按照要求于前一晚10:00开始常规禁饮食,可确保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两种采血方式以及检验均由我院检验科经验丰富的6名工作人员完成,所有样本在采集的2 h内完成检验[1]。

表1 比较两种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结果(Mean±SD)

静脉采血:实施采血前,做好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准备工作,同时检查注射器、真空试管等相应仪器是否存问题,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充分摇匀后待检[2]。

末梢采血:采取对健康体检人员指尖末梢血,将0.2 mL末梢血置于真空抗凝管中,加入适量稀释剂和抗凝剂充分摇匀,将其置于适宜温度下待检。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静脉采血以及末梢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比容(MCV)以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主要为计量资料,数据资料采取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Mean±SD)代表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取χ2检验,若组间比值P<0.05,可判定本次研究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经比较发现,静脉采血方式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与末梢采血无差异,统计学比较P>0.05;静脉采血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比容均高于末梢采血,P<0.05;静脉采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采血,P<0.05,具体比较如表1所示。

3 讨论

血液分布于人体全身,主要由液体以及细胞组成,依据功能可将其分为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医护人员可通过血常规检验的结果来判断疾病。实施血常规检验的常用采血方式就是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静脉采血指的是采集机体静脉血进行检验,末梢采血指的是采集毛细血管血液完成血常规检验,两种检验方式具有一定差异性,为获得准确结果,特展开本次研究。

在本研究中,静脉采血方式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与末梢采血无差异,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比容均高于末梢采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末梢采血,该检验结果与孙新华的检验结果基本一致,可证明研究的准确性[3]。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在于,末梢采血一般选择耳垂或者指尖进行采血,虽然两个部位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但是不易出血,采血时的按压可能会导致组织渗入血液,可稀释血液样本,加之按压时可能会致使白细胞破裂,从而影响白细胞计数值。静脉采血可尽量降低环境因素影响,能够反映人体血液实际情况,检验结果更为准确。

综上所述,采取静脉采血的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更具准确性,临床可参考。

猜你喜欢

比容末梢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超声波在线表征MVQ/EVA复合材料的交联过程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比较
社区体检人群血细胞比容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