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科技在美术领域应用的价值研究

2020-04-02许身玉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科技价值研究美术

许身玉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科技与美术的关系,文章探究了高科技在美术领域的具体应用维度及表现,对高科技应用于美术的正负价值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科技哲学研究者、美术工作者的研究及创作建议以及对文化管理者的政策建议及改进对策,进而丰富科技哲学、设计哲学、设计美学、设计伦理学理论。

关键词:高科技  美术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技哲学  价值研究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高科技对美术的影响力越来越深远,二者相互融合,共同成长。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基本停留在对科技与艺术的一般关系、科技与美术的辩证关系研究,探究高科技在美术领域的应用价值的成果鲜少见到报道。

一、相关概念释义

(一)高科技与美术内涵的界定及其释义

一般认为,高科技是一种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风险密集、信息密集、产业密集、竞争性和渗透性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相较于传统和常规科技,高科技在于体现技术的前沿性较强的竞争性和渗透特性。人类在依赖高科技的同时,也面临传统格局的重塑。

我国艺术学理论将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统称为美术,造型艺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包括绘画(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摄影和书法等。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包括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等。欧美国家一般将美术称为:视觉艺术(Visual Arts),涵盖范围更为广泛。

(二)高科技与美术的本质联系

美术是人类文明起源的最早产物,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针对客观现象,发现并建立起自然界中确凿事实与其之间的关系和理论。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科技与美术伴随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揭示真理,美术展现事物原始的属性与面貌。

造型艺术在很长的阶段引导了人类视觉感知的人文历史,反映了不同文化基础和哲学观所形成的不同造型科学观,二者曾经相互启发和相互影响。实用艺术主要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上个世纪初,包豪斯开创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理论体系,探讨美术领域与科技相结合的发展之路,致力于美术和工业化社会之间的调和,明确了科技在美术领域应用的价值。随着近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用艺术比以往更为普及和重要,实用艺术也开始不断追求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平面、环艺、服装、工业产品等现代设计应运而生,致力于与高科技手段结合,实现人类对物质以及精神生活的更高标准和要求,美术各门类之间的界限也因为科技的介入变得逐渐模糊。特别是进入信息技术革命时代,高科技深刻引领社会发展趋势,各行业都无法忽视前沿科技的影响力,科技与美术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和复杂,美术从未如此依靠高科技的手段寻求突破。

二、高科技与美术领域的渊源及研究现状述评

不同历史阶段科技与美术的关系程度也不尽相同。中世纪美术与科技相疏离。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在科技的新生中迈向辉煌,画家们努力追求客观物象的科学真实性。马萨乔使用的焦点透视法展现了完美空间体验,达·芬奇研究人体解剖学从内部结构反映了真实的面貌。其后还有印象画派本质是应用物理光学原理而产生的崭新色彩表现观念,是艺术家们通过科学对自然的一种探究。

关于科学认识与艺术认识的相通性,美国著名脑科学和心理学家斯佩里等通过对“裂脑人”深入研究,揭示了大脑两半球不同的功能和分工:左半球主管语言和逻辑思维即抽象思维,右半球则主管感情和形象思维、空间定位、图像识别和色彩欣赏等;他们通过科学实验测知,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工作时,其脑中的光点和黑影位置各不相同,但又彼此合作。

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差异性。一方面是艺术与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发展趋势不同,萨顿就认为,艺术和科学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科学是逐渐进步的,而艺术表现的主题是永恒的。另一方面是艺术与科学的研究方法、表现方法的不同。

关于科技与艺术的区别与联系研究。秦元东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两者之间经历了一体——分化——再融合的过程。宋晓蓝指出,艺术与科技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科技推动着艺术的创造并使其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艺术发展的历史透视着科技發展的轨迹。网络科技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发展的空间,艺术观众与艺术创造者形成了新的互动关系。

艺术对科学的吸纳与矛盾冲突。董学文指出,科学技术和科技理性,对艺术的发展既有推动的一面,也有破坏的一面。科技理性的迅速膨胀,对人们确认和把握艺术价值的理念造成冲击,深入考察科技进步与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并制定合乎时代发展的新思路,已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三、高科技在美术领域的应用维度及其表现

(一)高科技在绘画、雕塑和摄影领域的应用及其表现

1.国画作为中国绘画代表,有别于西方绘画,造型不受客观物象的光线和环境色的影响,是意象造型体系即艺术家主观形象的表现。这决定了传统国画的造型发展将感性置于理性之上,有别于具象写实的视觉形象。大部分时间里科技在国画中的应用都微乎其微,封建社会瓦解后,国画开始接受近现代科学影响,目前,科学理念已经深刻影响了国画的创作观念和造型观,国画在新的科技媒介中展开了探索。

2.油画作为传统西方绘画的代表,以“具象造型观”,追求精确地再现客观世界。它以科学的观察方法,从客观物象表面到内在结构进行不断地探索,曾经通过透视学和解剖学的研究,利用机械工具的发明,不断提升油画视觉形象的真实感受。曾经依靠透镜——类似照相暗箱的暗室来辅助绘画。印象派五彩斑斓的户外光线的表现,来源于牛顿三棱镜折射的光学原理启发。科学不仅启发了油画家不断深入观察客观世界的方法,也提升了画家模拟客观世界的能力。

3.版画的出现本身和科技发展紧密相连,印刷术创造了世界最早的木版画——唐代的《金刚经》。版画艺术的演变与传播媒介变化息息相关,到了近代,虽然传统石版、铜版等载体逐渐衰弱,但版画以更为宽泛的“复制”观念、新颖的表达方式与科技融为一体,成为综合的“印刷艺术”跨界融合。

4.雕塑的演进一直伴随材料科技加工手段的改变,传统雕塑家一般必须熟练掌握与雕塑材料相关的机械加工技巧。最新的3D打印技术未来将彻底颠覆行业,雕塑家甚至不必再具备任何材料加工的手段,只需利用构思即可实现作品的实体物呈现。

5.摄影本身作为科技产物,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艺术家兢兢业业模拟的客观物象的表象真实。科技的进步让摄影技术成为人们最为接近艺术的一种表现工具,每个人都可以用构思和理念创作作品,艺术家曾经骄傲的媒介技术掌控功底因为科技进步变成了非必要手段。未来强大的5G技术更是让数字影像成为最大的媒介获利者,拥有了广阔的应用创作空间,成为更多人进入的美术领域。

高科技强大的再现和还原世界视觉形象的能力,让造型艺术开始转为追求创造主观视觉形象的内在力量。同时,电脑绘画成为一种新趋势,特别是VR技术实现了艺术家在虚拟空间的创作。高科技从载体、展示和空间开创了造型艺术的崭新疆域,预示着对传统的颠覆。

(二)高科技在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领域的应用及其表现

实用美术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为了实现多数人的物质生活需求,手工工艺逐渐被工业化取代,同时为了保证审美质量,不断有更多科技成果发明应用来实现工艺美术的加工和制作。现代设计的本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当中。人类对潮流科技的依赖,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不断变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二者的融合体现这一本质属性。

(三)高科技在建筑、园林艺术领域的应用及其表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和园林成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组成部分。设计师不断试图创造工程学与美学的完美方案。建筑已经与科技融为一体,科技正不断突破人类建筑的高度极限。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建造以及维护仰仗数字技术、生态技术以及养护和管理技术。建筑和园林离不开科技的打造,科技也因此不断进步。高科技设备及智能化系统应用正优化人类的居住环境,建造技术的提高伴随人类不断的物质需求,同时造成了材料和环境的过度开发和使用。

四、高科技在美术领域應用的价值分析

(一)高科技在美术领域应用的正向价值分析

科技和美术虽然分属不同学科,但都具备创新的本质属性和为了满足人类需求的一致性。美术通过某些科技手段展现创新艺术理念,科技通过在美术领域的应用获得了启发和协助,提升了发展动力和广阔前景。二者的创新可以相互依存和转化。高科技在美术领域应用的互利共生价值是巨大的,不仅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与美术创新的融合发展,促使二者朝着和谐健康方向发展,而且将推动我国文化体制与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实现社会文化的整体进步与繁荣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高科技在美术领域应用的正向价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高科技扩展传统美术领域的媒介制作与展示手段

媒介是艺术家创作的物质载体,美术领域的发展伴随着媒介的变化。当下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提供互动信息和服务的媒介形态和传播形态,扩展了美术领域的媒介制作与展示手段。利用电脑辅助美术制作过程逐渐成为常态,还有艺术家利用VR工具在虚拟空间中创作具有三维效果的绘画作品,彻底摆脱了传统材料媒介的制作手法,为“架上绘画”找到了新的方向,同时适应了目前信息传播与展示新业态,凸显了跨界融合的趋势。

2.高科技提升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领域生产效能,满足人类物质需求

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致力于服务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质需求,高科技手段能高效提高生产力,将人类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参与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设计、制作和产出全过程,二者互为依存和促进。

3.高科技完善建筑、园林艺术领域的建造与系统维护

建筑和园林艺术领域的建造和系统维护已经依赖科技全方位的支持和全程参与,同时高科技在谋求自身不断的突破来完善领域发展。

(二)高科技在美术领域应用的负向价值分析

科技发展,带来经济、社会繁荣和人类生活的富足,但与科学技术发展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生态、人口、能源、资源等问题也随之不断出现,主要原因在于美术领域在越来越依赖科技的同时,背离了人文科学的主要职责。高科技在美术领域应用的负向价值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高科技对美术创作的“双刃剑”效应

美术的创作追求永恒的主题,科技多变的技术手段,带来的新媒介技巧却悄然间裹挟着艺术家为适应科技越来越强大的掌控,逐渐忘却了创作的初衷。同时美术领域坚守的传统媒介工具也因为高科技被迫离场,造型艺术创作体现了对传统媒介坚守的不断挣扎和改变。

2.科技腾飞与艺术衰竭的“悖论”透视

当代,艺术衰竭的言论不绝于耳,一部分原因是科技的快速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掌控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艺术在媒介转换中,逐渐屈服于科技手段的掌控,丧失了追求永恒的主题,艺术曾经敲击人类心灵的力量减弱了。这一“悖论”折射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3.高科技应用于美术的设计美学的扭曲

美学探讨的人类审美深层体验,由设计美学通过设计对象的美丑把美学的精神内核呈现出来,满足人类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同追求。高科技将泛生活化的美学规律复制生产,用于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重视单一的物质需求,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具备严肃美学精神的理性思考,让设计美学沦为缺乏思想的表象辅助工具。

4.高科技应用于美术的设计伦理的缺失

物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实用、经济和美观的设计基本原则不能满足人们的价值追求,伦理的介入将有效地弥补设计过程的机制、途径和结果。高科技的大量介入,使人类获取物质需求的方式与手段更加便捷和高效,随之而来的却是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产生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精神需求空泛麻木等问题。设计极度依赖高科技手段,为了满足大众过度的欲求,忽略人文需求,这是调节人与人、社会和自然关系纽带的设计伦理价值的缺失造成的。

五、高科技在美术领域应用价值理论的思考

高科技在美术诸领域应用的种种表现及其正负价值体现,揭示了高科技与美术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与机制。现代社会的高科技与美术存在着必然联系,使得美术走向产业化,导致美术领域格局重塑,体现为正负价值并存,使得科技哲学研究者及美术工作者重新审视研究及创作的向度,迫切要求文化产业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及管理方式。由此发展了科技与美术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丰富“STS”研究理论的知识体系,为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強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对科技哲学研究者与美术工作者的研究及创作建议以及对文化管理者的政策建议:一方面,为有利于高科技在美术领域的有效应用,美术工作者应该掌握和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加以吸纳。同时,也会使科技工作者重视自身的艺术修养特别是美术修养的培养与形成。另一方面,可以为科技哲学研究者、文化管理工作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前提及政策建议和管理对策,进而推动科技哲学理论及美术事业的进步与社会整体文化的繁荣。

结语

科技和美术领域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进行着自身的探索和演进。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产生了不可预测的问题。探究高科技在美术领域应用的种种表现和利弊,揭示了科技与美术的辩证发展关系。站在二者角度审视对方、相互参照,可以开拓视野和思路,提高逻辑和艺术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和美术创造,控制高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美术领域对人文科学的重要建设意义。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6BZX003):高科技在美术领域应用的价值研究

参考文献

[1]第五太卓, 年亚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86-118.

[3]Roger Sperry.A Whole New Mind[M].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1965:172.62-65.

[4]乔治·萨顿 著,刘珺珺 译.科学的生命[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07:56.

[5]秦元东.科学与艺术关系的层次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04):31.

[6]宋晓蓝.论艺术与科技的互动[J].学术探索,2003(9):20-23.

[7]董学文.丰富与自在中的贫瘠:科技进步与艺术发展矛盾关系断想[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63-64.

[8]李宏.科学与美术的共生与背离[D].沈阳:东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高科技价值研究美术
美术篇
关于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浅谈古典文学与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乾隆皇帝与“高科技”失之交臂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