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堰小镇 地灵人杰

2020-04-02罗震光

检察风云 2020年5期
关键词:南社金山古镇

罗震光

张堰古镇上的老建筑“走马楼”

张堰,上海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古称赤松里,早在春秋时期就已聚成村落,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因其文化底蕴深厚、商贸交通发达,曾被誉为“浦南首镇”。作为近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全国性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张堰是其主要策源地,南社文化已成为上海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

张堰位于上海与江浙交汇之地,水陆便利,早先十分繁华,名冠浦南,有“小上海”之称。尽管如今名声渐没,但镇上的古韵尚存,石皮弄还很完好。据记载,弄口就是五代所建华亭“堰海十八所”唯一存至清代的张泾堰遗址;三命坊的那根左石柱依然如故,保持着雄起之姿。

百年南社 

江南繁华古镇,多是人文荟萃之地。在张堰,最集中的就体现在“南社”,区区一镇,一时竟成为精英云集的文化社团的根基。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爱国知识分子集中的民间组织,以推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家为主要宗旨,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西方进步文化,促进社会革新。发起人之一高天梅就是上海金山张堰人,南社创办前的首议之地就在他家。南社成员姚光在张堰的住宅则是南社人士通信联络及会晤交流的重要场所,柳亚子卸任后,姚光被推举为南社第二任主任。

姚光(号石子)也是金山张堰镇人,于南社的创建与发展厥功至伟,故有“前有柳亚子,后有姚石子”一说,就职后,曾于上海徐园举行雅集。社中缺乏经费,他即出资刊印《南社丛刻》第20、21集。他1924年任国民党金山县党部执行委员,曾为李一谔等共产党人和左派人士的活动提供场所和资金。翌年又与曹中孚、高君定等人发起张堰图书馆协赞会,被推举为馆长。姚光一生以济世助人为天职,热心浚河造桥、育孤养老、救灾救荒以及修筑海塘、保护文化遗产等公益事业。家乡学子经济有困难者,他都慷慨相助。抗战国难时期,他主动烧掉了一箱借据,以示有难相济、齐心御外之心,被传为佳话。几年前,张堰镇重建了姚光故居(南社纪念馆),借助此馆,我们可以重温南社荣光,一个时代在这里被烙下印痕。

重视文教 

张堰不是政治古镇,不是经济古镇,她“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默默地经营文化与教育。从五代时吴越王后裔钱家、元明时期吴家、清朝“一门四进士、三代二尚书”的王家,到清末民初南社的发轫,高姚两家的崛起;有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者高平子、诺贝尔奖获得者高锟,一个家族两位世界级人物,“星月同辉”,还有被誉为三百年才能出一个的书法大家白蕉,张堰可谓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身家经营,遗之于子孙,莫不仗字之力。”凡重视圣贤道脉的地方,都有遠大目光,重视教育。清乾隆《金山县志风俗》载:金山田野小民,生理裁足,皆知以教子孙读书为事,故士奋于学,民兴于仁。而张堰似乎尤甚。

张堰重视教育的传统有其历史积淀。金山在清雍正二年析娄置县。早在元代,张堰自杨竹西树帜吟坛后,明清之能诗者不下数十辈,或专集,或录总集,指不胜屈。清代金山出过两名状元,其中康熙三十年状元戴有祺,他的老师黄枢,字辰如,号寓庄,就住在张堰,“未仕,授经,里社多知名士”。辛亥革命时期名震天下的民间社团南社,其创始人之一高天梅,是张堰人,南社后期主任是张堰人姚石子,还有南社耆宿高燮。清末,张堰有两等小学堂 6 所,初等小学堂 12 所,还有女学堂 1 所。张堰重视教育的程度,可见一斑。“沧海桑田秦汉开堰留溪客,南涯洞天唐宋筑楼引仙人。”这是画家朱鹏高为张堰写过的一副楹联。或许,安静、有内涵,就是这个千年古镇最好的写照。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南社金山古镇
茶山镇南社古村一隅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抢险当金山
同里古镇
翠挂金山
慷慨论交廿七年——论南社领袖陈去病与苏曼殊的交往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千年古镇
郑逸梅吐槽《南社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