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药学课堂教学改革
2020-04-02徐玉琳冯月燕
徐玉琳 冯月燕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种“满堂灌”的讲述法,在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这种看似效率高的教学方法,也被研究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药学专业主干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总论部分是天然药物化学领域十分重要的专业技能学习内容,也是学习本课程后面各论的重要基础。该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且有些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采用传统的讲述方法学生难以理解,即使有部分内容先讲述再进实验室做实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仍然不理想。即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这类型教学内容的教学是低效率的。因此,寻求更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是这类课程或教学内容的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工学结合(又称一体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是整合融匯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即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作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理念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被大家所认识。笔者在过去的几年中尝试将“工学结合”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期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学习和探讨有效教学先进理论,及借鉴同行的相关教学经验,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尝试,在药学高职《天然药物化学》总论的教学改革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现以“两相溶剂萃取法”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下。
一、教学设计说明
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很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方法,有多种萃取操作方法技术(比如简单萃取法、逆流连续萃取法、逆流分配法等),同时也是其他一些分离方法的学习基础。该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传统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安排4节理论课进行讲述(有充裕课时会安排一次实践课)。传统讲述法(讲述方法原理、讲述溶剂选择、讲述操作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等)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六七年前,笔者开始尝试采用工学结合理念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对学生学习测试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的观察比较,发现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比传统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
本课例采用的实施方法是:取消纯粹的理论课,把两相溶剂萃取法各项教学内容(定义、原理、操作等)融合在一起,通过设计一个简单萃取法工作任务(真实的中药材有效成分分离工作),让学生在完成该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该部分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
我们将工作任务的执行过程分为3个环节进行,即工作任务前、工作任务执行时及工作任务后。把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内容附着在工作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将全班(约60人)分成8个工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任务的执行与成绩评价。并对工作任务的执行过程与情况采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即对任务执行的3个环节都进行学习评价,以督促学生认真执行和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二、教学设计及执行过程
1.工作任务前
(1)布置工作任务及要求:任务前的1周左右,教师用约10分钟布置工作任务(比如从中药材大黄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出游离蒽醌化合物(一类黄色化合物,大黄中的泻下有效成分);提供3种萃取剂,包括水、丙酮和氯仿,各工作小组自行选择或3种溶剂都尝试),并对完成该工作任务的要求及评价方法等做必要的说明,以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以指导和激励学生的具体学习行动。
(2)引导自主学习:以设置适当的简单问题(比如拟采用的分离方法需要用到的仪器是什么?如何把待分离溶液装进仪器中?)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解答(提供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及学习资料等,比如教材、操作动画、视频等网络信息资源等),从而达到让学生执行任务前做必要的预习的目的。
(3)自主学习:学生以工作小组为单位,课下自主安排预习自学。并在执行任务前须提交一份纸质预习作业(即前面布置的简单问题),才能进入工作任务执行的环节。
(4)主讲老师全程接受答疑(包括通过电话和网络交流等方式);实验老师准备大黄的乙醇提取液、充足的试剂及溶液、所需要的仪器等。
2.工作任务执行时
(1)老师用约10分钟时间介绍新仪器的使用(课前已安排学生预习了,此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及注意事项;并在实验室以投影或板书,简单明了的提示指导学生执行任务,比如工作任务基本要求及基本操作流程步骤等。
(2)学生以工作小组为单位,自行安排(分工合作)执行工作任务;在执行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需同时完成一份简单的课堂观察思考作业。以此指导学生对照正在执行的工作任务(实验现象、实际操作等)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并在工作任务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堂观察作业交给老师。
(3)老师在旁接受咨询答疑及纠正错误或偏差,或跟学生讨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
工作任务执行的评价办法:工作任务结果即分离大黄有效成分的完成情况占约20%(成绩好说明预习好、充分,或者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比较好)、课堂观察思考作业约占60%(涵盖本学习内容要求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提问回答情况约占20%(老师对每个工作小组针对工作任务相关知识随机进行提问)。
3.工作任务后
由老师布置一份有针对性的思考题作业,让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共同完成。思考题的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比如涉及方法原理、萃取剂选择、操作及注意事项、一些需要掌握的抽象概念等。通过工作任务的执行,此时学生已具备足够的基础,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些比较难的抽象理论知识,比如分配系数与萃取的次数及萃取剂的选择等;以及从“两相溶剂萃取法”的简单萃取法的学习迁移至对其他原理相似的萃取方法技术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思考,提升对知识技能的认识水平;及检测教学结果,发现教学问题或不足,需要改进地方等。
三、思考与总结
该学习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给学生提供了真实工作情景,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将目标知识与技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更容易学习与掌握;在执行工作任务中(即学习过程中)学生团结合作,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体现“工学结合”教学理念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和优势,即通过完成该工作(学习)项目,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学习得更好。
另外,在教学尝试探索中,有以下几点经验体会:
(1)在“工学结合”的课堂实施中,如果把工作任务设计得过大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反而在完成学习目标方面效果是不理想的。所以设计的工作任务必须适度才能有效,以扣紧学习目标的简单工作任务为宜,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基本完成得了,使学生既有压力(驱动力),但能克服(更加积极);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学习,掌握知识目标。
(2)需要改变传统讲述方法中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使教学内容安排更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有效。比如新仪器的使用,不适合提前在课堂上讲,而是在学生已经预习过后有基础和疑问了,在实验室将要执行工作任务前,对着仪器的时候再介绍,会事半功倍;方法原理等抽象难懂的知识也不能在执行工作任务前讲,而是通过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在执行完工作任务之后“对号入座”地思考总结,能直观地理解。
(3)在各环节用以引导学生学习而设置的问题,必须有序且有效,比如工作任务前设置的问题应该对执行任务有帮助,工作任务后设置的问题要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知识,提升认识水平。
(4)不能把学生在实验室“执行工作任务”做成实验考核或实验课的要求,而是一个教学过程,就是允许学生出错,而指导教师只要对工作任务执行的操作和过程充分熟悉,并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一定的预测性,能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出错”作为反面教材,纠正的同时,让学生切实认识到正确的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比以往在理论课堂上反复强调“要怎样怎样,要注意什么什么”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皮连生.智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P L 史密斯,T J 雷根.教学设计(第三版)[M].庞维国,屈程,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王勇.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2018(6):52.
[5]董斌.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政教学改革初探[J].华章,2014(26):210-211.
[6]王刚.基于工学结合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5,12(2):192-193.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高职教育医药卫生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18LX020)、2016年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改革项目(20161214)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