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学校体育发展史的比较研究

2020-04-02胡莎贺天麟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

胡莎 贺天麟

摘  要: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增强民族体质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弱和民族兴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西方与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学校体育,因此,通过对中西方学校体育发展历程的比较,探究中西方学校体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的不同形态,促使学校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史  学校体育  发展对比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c)-0253-02

自原始社会发展至今,中西方的学校体育在物质形态、体育制度、体育思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负有重要的责任和担当,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各层面更加重视体育的发展,也根据新的社会现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因此,贯穿中西,以古论今,回顾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分析学校体育的现状,对瞻望学校体育的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能帮助我们开阔眼界,运用正确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1  古代的学校体育

1.1 中国古代的学校体育

中国的学校教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资料显示,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古代学校开始萌芽,那时的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逐渐有了劳动产品的剩余,使得少数人可以从事脑力劳动,这就为学校的萌芽准备了条件。到了夏商周时期,学校体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夏朝初具形态的学校有“庠”“序”“校”3种,主要是进行伦理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场所,其中体育教育的内容居多。商朝已有学校教育制度,学习“射礼”和持兵器而舞深受重视,不能射箭的人是愧对于男子这个称呼的。西周时期形成了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1],到了汉代,教学内容中军事训练的成分明显减少,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大都以五经为基本教材,形成了“重文轻武”的格局。学校体育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分裂和战乱呈现衰落趋势,而在唐宋时期,习武成为一种学制,与武举相联系。明清时期,学校体育出现了制度化的趋势,在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分科教习”,不仅在性质上更接近现代的学校体育,而且时间上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可以看出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阶级对于体育教育虽然一直沿袭,但大多是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并且以伦理教化为主,在教学形式上也是局限于“礼射”,尤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人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整个社会“重文轻武”的风气比较浓厚,这是我们今天应该重视的问题和教训[2]。

1.2 国外古代的学校体育

国外古代的学校体育以斯巴达和雅典具有代表性,在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斯巴達实行了全民皆兵制度,为维护统治,一切活动皆以军事为出发点,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体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实质上都被局限于单纯的军事训练上了,统治阶级为了把人民培养成为用于战斗的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实行不同的体育训练方式,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使得斯巴达人获得了比其他城邦居民更加良好的身体素质,也使得斯巴达人成为体育霸主长达3个世纪。雅典的地理条件促使它很早就是古希腊的工商业中心,随着民主政治的建立,使得雅典公民获得越来越多的民主权利,其中便有体育权,一个雅典公民在未成年前就有资格接受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发展教育,而学校体育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的地位以及所承担的任务都是合理得体的。雅典的人民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不仅着重于军事方面的训练,他们也强调自我身体结构的匀称美观,动作方面追求灵活协调。雅典的人民在7~14岁就开始进入简单的体操动作练习,在进入专门的体操学校后开始接受正规的体操训练,除此之外,他们还学习跳远、赛跑、投标枪、掷铁饼、摔跤5项运动。进入中世纪以后,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的统治垄断了欧洲的文化教育,使得体育在这一时期进入了“黑暗时代”。

2  近代的学校体育

2.1 中国近代的学校体育

中国近代的学校体育,在洋务运动时期,建立一些以培养军事人才为主的新式学堂,其中军事课堂多仿照外国同类学校设置课程,大多数都开设了体操课,并由洋人负责授课[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孙中山主张“强民自卫”,蔡元培则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全面发展教育学说和体育思想。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了一批以课外活动方式开展近代体育运动的教会学校,并举行各个项目的比赛,起到了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重要作用。从1912年开始到1927年间,学校体育发生了较大变革,其中包括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发展和女子体育开始萌芽,大大促进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但当时的学制、课程设置比较混乱,办学条件和设备也极差[4]。

2.2 国外近代的学校体育

近代的体育思想在人文主义时期开始萌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的启蒙运动促使了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例如德国18世纪泛爱主义教育家巴泽多发展了德绍学校的5项竞技——赛跑、跳跃、攀登、平衡和搬运;以及被誉为“德国体操之父”的古茨穆斯和他的体操体系,其中包括跑步运动、跳跃运动、投掷运动、角力运动、悬垂运动、平衡运动、翻滚运动和步行舞蹈运动,被称为“八项基本运动”。从德国泛爱学校开始实施后,19世纪逐步在欧美一些国家普及,各国用法律和法令的形式对学校体育做出了全面的规定,这标志着学校体育的最终确立。之后随着资本主义扩张而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世界各地的学校体育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兴起与发展。到了19世纪末,拉丁美洲各国由于受殖民主义的影响,学校体育发展较为缓慢,其项目主要是欧洲体操,美国学校体育则发展很快,如开始进行学校体育的立法、师资培养、发明新运动项目等[5]。

3  现代的学校体育

3.1 中国现代的学校体育

建国初期,毛泽东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上,作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光辉题词,为新中国体育方针的最后确立定下了理论基调。1956年,国家体委在学校体育上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大大促进了新中国的学校体育发展[6]。但1958年提出的“体育大跃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对当时的学生体质健康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体育界也开始逐步调整,恢复以往的秩序。20世纪80年代初,新一轮的体育改革开启,期间学校体育进一步强化,体育教学制度也得到了健全体育师资的培养进一步得到重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完善和发展。

3.2 国外现代的学校体育

1914—1917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影响了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一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开始着手恢复体育界的秩序,从不同角度和各个方面出发,提高学校体育的军训功能,注重体育锻炼与人体动作的协调性,进一步发掘体育练习与社会的适应性和娱乐性。在这期间美国的“新体育”学说和奥地利高尔霍费尔的学校体育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也进入了新层面,出现了有关学校体育根本任务的几种体育思潮,如“主智主义体育理论”“全人教育说”“终生体育说”“休闲体育说”和“快乐体育论”等。进入20世纪以后,各国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体育法律法规、教学组织形式和体育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7]。

4  结语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我国在体育实践和内容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有不少的体育项目源于中国,并流传到其他国家。然而受社会条件和统治阶级的制约,我国的体育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是处于落后地位的,甚至在一定时期内被称为“东亚病夫”。而西方的体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相适应,受自由开放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发展风格,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身体素质、科技文化、文化精神等方面别具特色。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从学校体育出发,大力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提高国民体质,促进全民健身,不断增强我国的体育实力。

参考文獻

[1] 曹永强.中外学校体育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技,1997(Z1):9-11,22.

[2] 谷世权.我国古代近代学校体育发展史考略[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6(1):79-85.

[3] 曾小武.中国近代学校兵操兴衰评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2):87-91.

[4] 李凤程.《学校体育之研究》与我国学校体育——纪念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发表七十周年[J].体育科学,1987(2):8-10,93.

[5] 李卫东,侍崇艳,殷鼎.美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演变[J].体育学研究,2018,1(4):16-20.

[6] 李小伟.学校体育历史篇——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再创学校体育新辉煌[J].中国学校体育,2011(7):8-13.

[7] 王敏坚,王怀建.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5,36(4):69-72.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
拉丁健身操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