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2020-04-02臧茜
臧茜
摘 要:近几年新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在各个学校不断创新发展,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本文通过查找文献的方法,对于适合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简单的论述,分析它们的优点及缺点。结合学校体育当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对于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及其在课上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提出相关的建议。最终目的为我国体育课体育教学改革组织形式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体育课 教学 组织形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c)-0144-02
近些年,国家大力推广体育教学形式的改革。体育课堂作为体育教育当中的一个主战场,承载着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主体位置。学校对于体育教学当中所进行的教学形式的改革给予积极的支持,在不断完善所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进行合理化的剖析,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要充分把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在体育课当中不仅仅是要锻炼学生的身体,逐步对于心理上的各种干预也融入到体育锻炼当中,适当地开设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团体意识的游戏课程,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1 常见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优缺点分析
1.1 以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
传统以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普及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教学主体,已有很好的导向性,能够很好地完成学校所下达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在进行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较为便捷。可以看出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通过合理运用设备和场地,对于整体教育性的学生,有很好的促进效果。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教学分工和组织比较容易。相反,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应效果较差。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更加适应老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比较困难,无法真正意义上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进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很容易让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相同的教材,对于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教学很容易产生较大差异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能够很好地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个性差异。针对学生来说,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主体,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能够看出,在班级授课制的管理下,教师通过单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复制性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就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反感,真正地泯灭了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变成了一种重复的过程。
1.2 重新编班教学组织形式
随着近些年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新的教学理念的应用,国家对于创新型的教学班级组织形式进行各种尝试和创新。为了更好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个性化发展,达到教学的目的,各个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对于学习的各种能力程度及其兴趣不同采用重新分组分班的组织形式。学校通过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的个体个性的差异,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这种教学理念,需要学校对于教学设施及其各种硬件设施有极高的要求。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及其经验能力,需要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及其个人的经验能力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有策略性的教学。这种教学的方式不仅仅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对于不同阶段和能力的学生有很好的促进意义,最终达到全面进步的效果。
1.3 解除年级界限进行组织分班
将部分年级的学生根据各种条件划分组织分班形式。这是国外西方教育专家提出的一种适合于各种年龄段儿的学生进行精英式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班级组织形式能够很好地将学生作为主体。根据其能力的不同分成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班集体,而不是客观地通过年级的界限进行分组。从本质上,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对于教学用具及其相关的教学、设施有很高的要求。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理念及其教育目的,对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完全不适用的。
2 实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及其相关理论方法的转化,更重要的是对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的提升。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理念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是针对学校体育教师本质上的转变。能够看出,每个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历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每个学校的教学理念都是通过教师的传帮带形式进行转化传承,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对于如何进行教学相当的重要。改革之后的教学理念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了学生如何去学上,更重要的是把学生作为一个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从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学习的开始,就确定了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也仅仅是作为一种引导的旁观者进行有效的指导。学校通过传达上级领导部门的各种相关思想政策,对于我国现阶段教育,整體形势来说是没有太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于学校级别管理人员传统思想的摒弃。通过辩证的方法针对在在教学理念转化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否定的声音的一种肯定。可以看到,教师行业论资排辈理念根深蒂固,这对于教育行业的改革方式是非常滞后的。无法从实际上推动教育创新的改革。虽然说整体上教学目标及其教学理念的转变,可以通过理论实践及其相关的培训进行潜意识的转化。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多的教育的实际意义要从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抓起。这要求各个学校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及其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于体育运动过程中的重视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要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各种设置教学内容和手段来控制学生的导向,这种灌输性的教学理念会彻底抹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最直接的教学形式的体现就是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模式。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完全顺应教学大纲的内容。在当今教学改革段日益加大的大环境下,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对于现阶段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前半部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均可以不同程度上的应用。相比于文化课理论的介入运动,体育教学对于各种组织形式的课程选择性相对比较大。对于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于创新型组织形式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需要各个学校主管部门,而对于体育教学事业的重视程度。体育教育改革的本质在于学校对于体育的重视。
3 结语
在体育教育事业活动当中国家对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从真正意义上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班级授课制等教学组织形式仅仅是对于教学事业在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缩影。国家不断加大力度进行深化的改革,然而对于基层单位来说,对于体育教育学校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仅仅是不动。
参考文献
[1] 马琳娜.中学体育课教学分组与分组教学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8):88,90.
[2] 杨京元.中学体育课的组织形式[J].青海教育,1994(10):32.
[3] 汤薇.北川县中学体育课开展情况的现状与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24):115-116.
[4] 牟善文.美国SPARK课程模式小学生体育课能量代谢特点及干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
[5] 曾小丽.对中学体育课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