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

2020-04-02李章龙郑雪燕许晓君李丽霞许燕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标化死亡率广东省

李章龙,郑雪燕,许晓君,李丽霞,许燕君*

1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 510310;2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 510300

2010年和2012年我国因四类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所致的早死概率分别为19.5%和19.4%[1]。其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肺结核、弥散性肺间质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下同)、支气管扩张以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ICD-10编码范围J30-J98)[2],是危害人群健康、导致健康寿命损失的四类慢性病之一。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达8.6%,其中4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3.6%~13.7%[3]。此外,慢阻肺还是我国居民第三大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的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指出:我国男性与女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9.6/10万、66.7/10万[1]。与期望寿命及健康期望寿命类似,早死概率亦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可以在不同时间及地区间进行比较,故世界卫生组织将早死概率作为评价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水平的重要指标[1]。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城镇化、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环境的改变、生活方式的转变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慢性气道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及死亡率明显增高。广东省作为国内经济水平发达、人口数量庞大的省份,尚无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利用2005-2015年广东省户籍居民死因监测系统资料,分析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等指标,旨在为制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相关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05-2015年广东省户籍居民死因监测系统,该系统为全人群监测系统,覆盖了广东省100%的人口。居民死亡个案由相关医疗机构出具死亡证明书,并及时网络直报,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质量审核。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对死因进行编码分类[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ICD-10编码为J30-J98。通常情况下,死因编码不准确比例不超过5%即判断为编码质量达标。采用漏报调查获得的漏报率,对县区数据完整性进行漏报调整。对漏报调整后的各县区死亡概率进行质量评价,利用混合效应模型,估计出各县区死亡概率的95%可信区间,区间外的死亡概率被认为质量不可靠。因此,在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前对数据进行清理。人口信息来源于广东省各地市公安部门。

1.2 分析指标 早死概率[4]:基于寿命表法计算30~69岁人群中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概率,指当年30岁的人群如果预计以当年人口中30~69岁各个年龄组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概率存活到69岁,由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的总体死亡概率。计算过程为:①计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年龄组死亡率Mx,Mx=同年内X年龄组死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X年龄组的平均人口数;②对于每个年龄组,计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Qx:;③计算30~69岁人群的早死概率69Q30:。

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某年死亡人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 000/10万。标化死亡率采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年龄人口对死亡率进行直接标化。

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来评价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APC=100×(eβ-1)。β为以死亡率(或早死概率)的自然对数为因变量、年份为自变量拟合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的回归系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Arcgis10.2软件制作统计地图。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变化趋势APC的分析采用F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 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有所下降,从2005年的14.02%降低到2015年的10.84%,APC为-2.96%,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2,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总体上逐渐下降,由2005年的71.39/10万下降至2015年50.76/10万,APC为-3.63%,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49,P<0.05);其中,男性APC为-2.18%,女性APC为-5.82%。2005-2015年男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136.52/10万、84.09/10万下降到2015年的88.86/10万、38.57/10万,APC分别为-4.40%、-7.87%,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4.89、128.00,P<0.05,表1)。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差异情况见表2-4。

2.2 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 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由2005年的2.48%下降至2015年的1.13%,APC为-7.87%,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58,P<0.05,表5)。男性与女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总体均逐渐下降,分别由2005年的3.22%、1.69%下降到2015年的1.69%、0.53%,APC分别为-6.48%、-11.31%,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2.73、287.50,P<0.05)。

2.3 2005-2015年广东省不同地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 总体上,2005-2015年广东省21个市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均随年份的增加而降低(图1)。其中,珠三角地区的早死概率变化不大,深圳市的早死概率降幅最小,2015年深圳市早死概率为0.60%,为省内最低水平;粤西地区的各市早死概率虽有所下降,但茂名、云浮两市依旧位列省内前三;2015年汕尾市早死概率为1.54%,为粤东地区早死概率最高的市,且在广东省排名第三;在粤北地区的各市中,河源市早死概率降幅最大,从2005年的3.35%下降至2015年的1.48%(表6)。

表1 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Tab.1 Mortality and variation trend of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during 2005-2015 in Guangdong province

表2 2005-2015年广东省不同年龄组男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10万)Tab.2 Mortality and variation trend of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during 2005-2015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male Guangdong residents (/100 000)

表3 2005-2015年广东省不同年龄组女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10万)Tab.3 Mortality and variation trend of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during 2005-2015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female Guangdong residents (/100 000)

表4 2005-2015年广东省不同年龄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10万)Tab.4 Mortality and variation trend of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during 2005-2015 in Guangdong resid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100 000)

表5 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Tab.5 Probability of premature mortality and variation trend caused by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2005-2015 (%)

(续 表)

图1 2005年和2015年广东省21个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地图Fig.1 Map of the probability of premature mortality caused by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in 21 ci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year 2005 and 2015

3 讨 论

早死概率作为评价国家或地区慢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对预防和控制人群过早死亡有重要意义,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1]。目前,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进行分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2005-2015年死因监测系统数据,首次描述了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情况,发现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负担逐渐下降。

2015年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早死概率(1.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3%)[5],提示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与广东省控制吸烟力度、环境治理等有关。2005-2015年广东省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所致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由14.02%下降到10.84%,呈下降趋势。除2014-2015年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随年份的增加而下降。其中标化死亡率从2005年的107.31/10万降至2015年的61.83/10万,与重庆市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2010年:78.84/10万;2016年:61.84/10万)均呈下降趋势[6]。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虽呈下降趋势(其中男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皆高于女性),但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物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气管、肺脏等器官造成危害,是造成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7]。而慢性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空气污染、吸烟、有害饮酒、肥胖、食盐摄入、血糖及血压升高[8]。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作为四类主要慢性病之一,其发生、发展同样与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及空气污染密切相关。既往研究表明,吸烟是众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3,9-10]。男性为吸烟的主要群体,因此应当将男性视为重点干预人群,控制其吸烟,倡导戒烟,并建议男性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等。

广东省内不同地区的早死概率有所不同。其中,珠三角地区的早死概率一直处于省内最低水平,而茂名市、云浮市早死概率远高于珠三角地区各市,提示可能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关[11]。此外,有限的卫生资源主要向发达地区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反映出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现象以及不公平性。因此,应将经济水平落后的地区作为重点关注的防治对象,通过促进当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医务人员人才队伍的培养等手段,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表6 2005-2015年广东省21个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Tab.6 Probability of premature mortality caused by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during 2005-2015 in 21 cities in of Guangdong province (%)

2012年全球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约400万人,其中有210万是由慢阻肺导致的[1]。慢阻肺是主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针对慢阻肺的干预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有重要意义。及早筛查、诊断有慢性呼吸道症状的慢阻肺高危人群具有关键作用。通过社区早期干预可以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对早期慢阻肺患者采用积极的治疗手段也能够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对一些偏远落后、使用生物燃料作为能源的地区,可以通过采用清洁燃料及改善升级炉灶的方法来降低慢阻肺的患病率,降低人群的疾病负担。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从而减少因其所致的死亡,最终可减少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的负担[12-14]。

为进一步降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过早死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实施相关干预措施:继续加强控烟力度,推行控烟条例,建设无烟场所,减少居民二手烟的暴露,重视空气污染的治理。此外,可通过加快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来切实推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对居民定期进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自我健康意识,倡导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还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诊疗技术及手段的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及规范化诊疗的能力。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描述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负担指标,未分析可反映居民生活现状的伤残调整寿命年的疾病负担指标,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东省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情况。部分地市死亡报告的完整性及准确性较差,会影响到各地早死概率的准确性及可比性。

本研究利用2005-2015年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因监测数据,从早死概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等指标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了描述,指出广东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负担有所下降,可为制定相关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志谢:特别感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关伟杰教授对本文的倾心指导。

猜你喜欢

标化死亡率广东省
2005—2016年中国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辽宁省农村地区2009—201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及过早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企业创建安标化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黄岩长潭水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