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在临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20-04-02肖美慧席明霞屈婧刘珊

护理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响铃闭环输液

肖美慧,席明霞,屈婧,刘珊

(1.湖南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长沙市中心医院 护理部,湖南 长沙 410004;3.南华大学 护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静脉输液作为药物治疗十分重要的一种方式,在输液安全管理方面尤为需要医护人员的重视[1]。从核对医嘱、配药、核对患者与药物、打针、更换输液、处理输液异常、输液巡视等一系列的过程都需护士进行,且中途还会出现无用的往返,增加护士劳动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将可能影响患者输液安全进行。 有研究报道,我国80%以上的护士超过75%的时间用于静脉输液,其中护士在给药错误中,静脉给药错误率占40.9%[2-3],由此可见,减轻护士工作强度,节省输液所用时间,规避静脉输液中产生的风险至关重要。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是由智能硬件、应用软件及系统平台3 个部分组成的一款分析和监测输液前中后期信息的智能化系统, 不仅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患满意度, 且能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减少医疗纠纷[4-5]。 虽有研究显示已证实它的优点, 但鲜少有研究报道此系统在临床输液安全管理中与人工传统输液监测方式的优劣如何, 本研究通过临床实践, 将对我院基于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在内分泌病房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进行探究,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内分泌科2019 年1—3 月收治的 4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1 月1 日—2 月 15 日接收的 210 例患者,年龄 18~75(47.53±4.31)岁,男性 112 例,女性 98 例,患者输液 2~7(3.64±0.87)瓶/d。 观察组为 2 月 16 日—3 月 31 日接收的 208 例患者,年龄 18~73(46.27±3.56)岁,男性 113 例,女性 95 例,患者输液 2~7(3.23±0.52)瓶/d。护士需具备2 年以上工作经验且为责任护士;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输液瓶数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 方法

2.1 静脉输液监管方法

2.1.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输液监测方法进行监管,包括(1)输液前患者做好输液准备,输液过程中遇到输液相关问题及需求呼叫床头铃,或者经家属、陪人呼叫,输液后嘱患者按压 3~5 min。 (2)输液前护士在电脑上常规核对医嘱打印,配液,执输液用具和患者药液床头核对、询问患者信息等,输液过程中护士主动巡视输液情况, 听到床头铃后或陪人呼叫后前往处理,输液后再次核对输液信息。

2.1.2 观察组采用全闭环智能输液监测系统进行监管,包括(1)输液前护士用PDA 扫描已打印医嘱,在床旁扫描患者手腕带与输液瓶条形码信息是否一致,无错误即可执行下一步操作,有错误即会发出警报。 (2)输液途中,系统将患者输液相关信息显示在LED 大屏幕、PC 端、PDA 终端, 同时提示护士对输液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3)输液结束时,系统会提前提醒护士是换液还是拔针。 (4)输液后,该系统将保留患者输液途中相关信息记录, 以便后期需要随时调取查询。

2.2 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主要由智能输液监测器、数据接收器、护士PDA 手持移动终端、PC 端、LED 显示屏端以及无线网和蓝牙组成。 护士首先通过PDA 端核对医嘱,将药物与输液监测器悬挂于患者床旁,再通过PDA 端扫描患者手腕带和输液袋或瓶上条形码的信息,信息一致则确认开始输液,不一致则PDA 端会发出警报提示错误。输液途中,监测器所监测信息会全部通过数据接收器、无线网和蓝牙显示在护士站PC 端、LED 显示屏、护士 PDA 手持移动终端[6]。 当护士把输液袋(瓶)挂上输液监测器挂钩开始输液时,输液监测器能自动判断输液开始总量与时间、算出流速、输液袋规格与类型、输液串联瓶数、安全剩余输液量以及剩余时间;能够感知输液过快或过慢、滴停、漏针等输液异常进行报警并通过无线语音提示护士及时前去检查、处理,避免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因未及时处理而造成不良后果;当输液结束,药液剩余量小于预先设定值15 mL 和5 mL 时, 床号将分别进入显示器第1 个和第2 个标尺刻度区域,护士站LED 大屏幕上或PDA 上会将输液记录和相关报警信息显示(提示换液或拔针),护士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对工作进行安排,避免了许多重复、无效的工作,减轻了护士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该系统与HIS连接后,可提供输液相关记录,方便护理部督查和管理。

2.3 评价指标及方法 (1)观察并比较2 组患者输液回血、肿胀、流空、外渗、阻塞、静脉炎等输液风险发生情况。(2)统计分析护士处理输液异常响铃次数及处理输液滴注异常所花费的时间, 传统输液组采用电子计时器记录从呼叫响铃至处理完输液异常所用时间; 全闭环输液监测组记录从系统提示输液异常至输液正常所用时间(可在系统中查询时间)。(3)比较2 组输液给药错误、未及时换液、未及时拔针情况。(4)观察智能输液报警准确度和器械故障发生情况。 研究期间每名责任护士需严格记录自己处理输液异常所花费的时间。

2.4 研究质量控制方法 对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统一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培训,熟悉掌握试验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规范记录方式和判断标准。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临床方案,对试验结果有重要影响的各项因素和指标要重点控制,如实、详细、认真记录表格中各项内容。如发生的不良事件应进行追踪与核查, 监查中发现问题需及时反馈并递交研究者确认后再做修改。

2.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3.0 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α=0.05 为检验水准。

3 结果

3.1 2 组患者输液风险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液风险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除静脉炎外其他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输液风险发生情况比较(例,%)

3.2 2 组输液异常响铃及护士处理输液异常所用时间比较 对照组因输液异常响铃次数、处理输液异常所用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2。

表2 2 组输液异常响铃次数及护士处理异常所用时间比较()

表2 2 组输液异常响铃次数及护士处理异常所用时间比较()

输液异常响铃次数 处理异常所用时间(次/人·d) (min/次·人)对照组 210 2.18±0.43 4.72±1.46观察组 208 1.27±0.65 2.43±0.71 t 13.986 19.463 P<0.001 <0.001组别 n

3.3 2 组输液护患引发纠纷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患输液纠纷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输液护患引发纠纷情况比较(例,%)

3.4 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报警、器械故障情况 经统计,智能输液监测系统报警准确率为98.7%,器械故障发生率为1.0%。

4 讨论

4.1 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能有效降低输液风险的发生,提升患者输液安全指数 静脉输液风险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所有不安全事件的统称, 是用药风险的一部分[7]。 本研究基于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与传统的输液方式比较,此系统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强度。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主要通过患者响铃,护士方可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或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输液异常,该系统引入后,若输液过程中出现如流空、输液过快或过慢、输液外渗、阻塞等输液异常,系统会及时报警,提示护士处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输液风险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输液风险的发生通过该系统的监测和提示后, 发生率明显降低。但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未有明显变化, 表明系统对输液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影响较小,这可能与药物本身浓度、液体温度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相关[8]。 通过该系统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护士能够及时发现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异常,主动进行处理,可以规避各类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输液安全质量。

4.2 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可降低输液异常响铃次数,减少护士处理输液异常所用时间 传统输液方式护士只有加强病房巡视或通过患者床头呼叫,才能及时为患者更换输液或拔针、发现输液异常,处理输液故障,以此保证患者输液安全[9]。 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输液方式比较,观察组患者因输液异常每日每人平均响铃次数低于对照组, 说明该系统能有效降低输液异常的响铃次数, 护士无需频繁接听响铃并往返于病房与护士站之间做相应处理, 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工作时间。也从侧面反映出输液异常事件减少, 比传统的人工输液监督方式更安全可靠。其次,观察组护士处理输液异常所用时间少于对照组,说明护士能够通过输液监测系统提示,第一时间前去处理输液异常或故障, 节省了需患者本身发现输液异常所用时间、 呼叫响铃或等待护士前往时间, 并能使护士及时发现和主动处理输液异常,给患者及家属增添了安全感。 最关键问题是,通过减少处理输液异常所用时间, 及时为患者提供处理,避免了进一步的输液不良后果,能够预防多种输液风险的发生。

4.3 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能减少输液引发护患纠纷 控制和减少护患在输液过程中纠纷情况的发生是体现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标准之一,输液问题少,则纠纷少。所以规范静脉输液各个环节,减少输液问题的发生,改善输液治疗护理质量,是患者输液安全的保障[10]。 据报道,静脉输液中给药错误、拔针不及时、换药不及时占总投诉纠纷率的33.3%[11],因此,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减少护患纠纷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正面临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该输液监测系统进行输液监测管理后, 观察组会引发输液护患纠纷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 护士静脉给药错误率降低,不能及时换液和拔针情况有所改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此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输液过程中可能引发护患纠纷的情况。 这主要由于该系统能够识别给药信息,包括药物条型码信息、药物输液量及速度等,从而护士能及时停止或调整输液,减少给药错误事件的发生。 同时,通过系统报警功能将输液信息显示在LED 大屏幕、PC 端、PDA 端提示护士及时前去换液或拔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升了输液过程中的安全度。

4.4 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报警准确率较高,系统故障发生率低,可保证输液安全 该系统投入使用后,报警准确率98.7%, 经调查访谈发现, 系统使用前期,报警率高,护士操作不太熟练,需经过多次正规专业培训和使用后, 方可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报警错误率高的现象,尤其是对新入职护士和实习生需严格培训。此外,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为1.0%,据统计,系统只有在无电池情况下会发生故障。 两者均说明该智能输液监测系统能正常运转, 可为护理人员工作带来方便, 不会因系统报警错误或故障发生率高而耽误患者输液时间以及护士工作时间,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响铃闭环输液
大型军工企业集团重大风险全流程闭环管控方法探析
时尚与数字共舞,打造印花供应链生态闭环
公平关切下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决策
战略管理型模式下的产业闭环管理体系建设
小猫带响铃
响铃和念念
卷轴:骆驼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